《1845》1841(六)英雄豪杰路不同[4]

1845最新章节目录
   抚之前。
    阿精阿主要汇报了朱雀军从广州武库领走火药火铳的事情。说朱雀军“全军唯楚剑功马首是瞻,”到武库领东西,“薄薄一纸,再无他话”,就把东西搬走了。朱雀军视“督、抚、帅三司”(指总督、巡抚、将军)“如草木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幸好皇上圣明,把楚剑功召到京城去。阿精阿身为广州最高衔的武官,为朝廷收拢整理朱雀军义不容辞。但朱雀军是在八旗和绿营之外练的新军,他广州将军不好插手,还望朝廷能給一道圣旨,确认阿精阿的军事领导权。
    这几份奏折,都用三百里加急快送,比楚剑功早到京城,道光批阅后,择其简要,召集六位军机大臣商议。
    这时候,太子太师王鼎年龄已大,已经致仕,林则徐失去了在朝中的奥援。
    现在的四位军机上行走是:穆彰阿,潘世恩,祁俞藻,何汝霖,两位军机上学习行走是:赛尚阿,耆英。
    道光的问题很简单:“楚剑功,怎么处理?”
    潘世恩不说话,穆彰阿想着自己的心思,沉寂了一会,耆英站出来说:“皇上,楚剑功绝非池中之物,他这次入京,皇上不如痛下决心,早除后患。”
    “楚剑功在江南是有大功的,这么做,只怕人心不服。”何汝霖说道。
    “皇上,我看不如高官厚禄,将这小子圈养起来,奴才前几日,领了皇上的意思,要编练新军,我看广东怡抚台的意思,还是对,让楚剑功帮着参谋着,不给他实权。养上这么几年,新军也练成了,这小子也废了。”这是赛尚阿的意见。
    “不妥不妥,”耆英反对,“你们都没见过楚剑功,而我见过。此人心机深成,不可小觑。”
    “一个武夫,谈什么心机深成?”
    “微臣倒是有个主意。”祁俞藻插了一脚,“就不知道可不可行?”
    “竹山,怎么吞吞吐吐的?”
    “臣的这个主意,真是惊世骇俗。皇上圣明,如果觉得不妥,请重重的责罚臣。”
    “竹山,尽管放言,朕赦你无罪。”
    祁俞藻犹豫了一下,说道:“让楚剑功抬籍入旗如何?”
    “好啊!”道光大赞,想了想,又说:“六阿哥奕昕,聪明伶俐,不如将让六阿哥收他做了包衣,他楚剑功,就算是六阿哥家里出去的人了。”
    “皇上,这太抬举楚剑功了吧。”耆英说道。
    穆彰阿看准风色,这时候站出来说:“皇上圣明,若不是皇上亲子,还有哪个别人敢收一军统帅入自己的门子。”
    潘世恩这时候也来精神了,看明了皇上的意思就好办事:“等楚剑功入了旗,再许一个信得过的旗女给他。这样的厚恩,楚剑功若是有良心,真该肝脑涂地,为大清尽忠,为皇上效力。”
    何汝霖这时候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道光现在还没有立储。按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呢,应该是立四阿哥奕詝。向楚剑功这样的大军统帅,自然应该是入四阿哥的门子才是。可道光却让六阿哥……然道皇帝已经决定传位给六阿哥了?
    何汝霖还兼着左都御史,他决定回头,和自己的朋友杜受田好好合计合计,杜受田是奕詝的老师。
    道光不知道何汝霖在想什么,他又说起了练兵的事情:“赛尚阿,你见着楚剑功,要好生向他请教,这新军如何练法,还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皇上。”耆英又说话了,“依奴才看来,西洋就是火枪火炮厉害,这次按照《辛丑和约》向英夷采办货物,不如多多采办洋枪洋炮。”
    “这等国之重器,英夷肯卖么?”
    “奴才也不知道,这个,倒真是要好好问问楚剑功。但奴才以为,楚剑功并不懂练兵。朱雀军,实际上是几个洋头目在操持。”
    “朕听你说了,那几个洋头目,朕已经赏了他们黄马褂。让他们好好为大清效力。”
    “奴才的意思是,不如我们自己去寻些洋人,来为朝廷的新军做顾问。”
    “这好啊,真是釜底抽薪之计,不知道哪里去找洋人?”
    “我看到广州来的折子上说,先后有罗刹,法兰西人,愿意为我大清提供军事顾问,不知道靠不靠得住?”
    “就怕洋人狼子野心哪。”
    几位大人合计了一番,也没有什么头绪,最后,道光说道:“楚剑功就要到京师来了。朕再问一问他。”
    散了朝,何汝霖赶紧去杜受田的府上拜望。
    杜受田本职是工部侍郎。何汝霖说道:“司空,你看皇上的意思,是不是喜欢六阿哥啊?”
    “六阿哥聪明伶俐,自然讨人喜欢,不过四阿哥为人持重朴实,才是社稷之托。不过皇上的心思,我们做臣子的,不好乱猜。”
    “那要是楚剑功入了六阿哥的门子……”
    “中堂,你在朝中,为四阿哥争取一下,我设法私下见一下楚剑功,告诉他,长幼之序,国之根本。让他好自为之。”
    “只怕这还不够,要把楚剑功拉过来,还要多多许些好处。”
    “功名利禄,皇上都会给他,我们还能许给他什么?”
    “老年人好财,青年人好色。”
    “唉,君子有所不为。我倒是想到另一件事。”杜受田说道,“楚剑功还没有成亲,我看他成日吊在外面,也不像定亲的样子,我们不如,为他说一门亲事。”
    “那自然要问林大人的意思了。”
    9月15日佛山
    “大约在前一个朝代,也就是西元十六世纪的时候,佛山的冶铁业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早慢熊斯基在一张白纸上用中文写道。
    他作为东厂都监,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翻译俄文图书。但楚剑功北上之后,李颖修却交给了早慢熊斯基另一项更为紧迫的工作:统合十三行的资料,评判广东全省目前的手工业水平。最为重要的,是选定一处发展钢铁工业的基地。
    早慢熊斯基通过分析十三行和广东布政司的资料,得出了一项结论,目前最适宜建设铁厂的位置,在佛山。
    佛山从明代一来,就是炼铁业的中心之一,其出产的铁锅和农具,在东南亚广受欢迎。清代,佛山已经开始使用一丈多高的高炉,每炉每日出铁可达七千斤。而且大顶铁矿,陆丰铁矿,大降坪铁矿都分布在周围。
    “佛山?”
    “佛山。”早慢熊斯基肯定的说。
    不是你的报告,我还以为佛山都是练武的呢。李颖修想。他接着问早慢熊斯基:“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小手工业者都收编呢?”
    “让他们破产,衣食无着。”
    李颖修点点头,他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清代的采矿权,采用官府许可制。尤其是铁矿这种战略性的物资,更是牢牢控制在官府手里。
    李颖修身兼按察使和洋务通商善后使,自己签一份文告,将铁矿的开采权和许可权都交给南洋实业总局,就完全卡死了佛山的炼铁作坊。那些炼铁作坊总不能到澳洲去买矿吧。
    佛山的炼铁作坊中,有一些是十三行的产业,这些现在完全是南洋实业总局的财产了。只要找个得力的人去统合他们就可以。
    还有一些炼铁作坊,是十三行的供货商。想想办法,逐步控制应该是可行的。
    剩下的几家作坊,那根本就是渣啊。不用动手,只要既不给他们矿,也不从那里订货,可能要不了一年,他们自己就垮了。
    等统合了佛山所有的炼铁作坊,就建立十九世纪的佛山铁厂,建高炉,采用欧洲最新的技术……李颖修仿佛已经看见了滚滚的铁水。
    “这件事,就交给张兴培去办吧。”李颖修想,在他看来,卡住了原料,卡住了销路,卡住了技术,谁去办都是水到渠成。
    张兴培接到这个任务,一口答应,当即就去了佛山,过了好几天,他突然从佛山跑回来了。也不来向李颖修汇报,而是直接去了蔡李佛,闭关练功。
    “要你去搞统合,你练个什么功啊?就算要来硬的,也有朱雀军在啊?”李颖修几分疑惑,几分不满,就让施策去问张兴培。
    施策兴冲冲的跑回来,说:“李大哥,有好戏看了,张大侠和人定了赌赛,要拳脚上分胜负。”
    原来,张兴培到了佛山,按李颖修的吩咐,把矿山卡住,佛山的铁匠们没有矿源,便推了一位当地的人物来和张兴培“讲道理。”
    这个人呢,是佛山本地的武师,咏春叶岚。他一向是给官府和大户人家教拳为生,为人豪侠仗义,见到张兴培,几句话就把张兴培堵住了。张兴培受不得激,便说道:“别说我用官府来压你,我们便立下赌约,按江湖规矩,拳脚上分胜负,我若输了,这矿山的矿,按平价卖给佛山的铁匠,我若是赢了,你们咏春要摆开台子,给我师父陈享磕头。”
    李颖修听施策说完,大叫一声:“张兴培这个傻缺,做生意,怎么把江湖恩怨扯进来了。”
    他转头说道:“施策,给我备马,我自己去佛山。快。”
    李颖修快马加鞭赶往佛山,既然铁匠们把叶岚拉出来当头,那还就要先解决叶岚。李颖修决定先和叶岚谈谈,谈拢了最好,谈不拢,就把他干掉。象叶岚这种江湖人物,随便扣个结交匪类的罪名就杀了。
    李颖修到了佛山,已经是傍晚时分,他问了问路人,找到了叶家的宅子。
    李颖修今天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的一袭青衫。他走上前去,敲了敲门。
    “来了,”里面一个女人的声音应道。门滋溜一声开了,妇人站在李颖修面前。
    李颖修没有注意这妇人,只是说道:“叶师傅在么。我是从广州专程来拜访的。”
    “哎呦,您来的真不巧,拙夫过几日要和人比武,正在闭关,不见客。”
    “原来是叶夫人,失礼了。我就是为比武的事情来了。我是张兴培的东家,比武已经取消了。”
    “可我听说张兴培的东家是新任的臬台大人,啊,莫非您就是,民妇失礼了,大人请进。”
    李颖修跟着叶夫人来到客厅里,叶夫人叫老仆给上了茶,她自己去叫丈夫。
    不一会儿,客厅门帘一挑,进来一个书生,带着一副书卷气,却非常的壮实。
    两人互致问候,叶岚开门见山:“大人说,赌赛取消了?”
    “是,取消了。”
    “我就知道,霸占矿源,绝非大人的意思,大人官声极好,怎么会做这种事情。”
    我还没当多久官呢,何来官声?李颖修心想:你想用软帽子把我困住,太看不起我吧。
    “我不是要霸占矿源,而是要统合工业。”
    “大人还是要与民争利?”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