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零八十八章太空竞赛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目前的东非,基本就是一片工业生产的荒漠,在这里,各种产业基本都维持在手工作坊的程度。 www.//
    而且除了伊子卓他们,其他在非洲捞钱的华商都很谨慎,投资规模也不大。
    因此,不仅是制药厂、水泥厂,就是以后电子和化工类企业投产,伊子卓也不会和肯尼亚的其他华资企业产生恶性竞争。
    伊子卓可是打算在马林迪搞起纺织、印染、食品加工、钢铁、机械制造、皮制品加工、电力、军工等企业。
    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就必须在基本的物资消耗上不受制于人,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经济发展和私军的建立。
    孙劲恒等人的到来,可以将伊子卓从繁重的政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花更多的心思去思考马林迪的发展规划。
    到了十月份,伊子卓已经在马林迪造成了既定事实,由美国主持的国际考察团进入马林迪,看到的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原本打算来找碴的这些白种人,不得不默然离开。
    1954年的末尾,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两个世界性大国确认了彼此的战略定位,冷战的对抗,正式开始。
    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是艾森豪威尔,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铁杆鹰派出身的军人。
    1952年。他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比起杜鲁门的金元外交,艾森豪威尔在一上任就展现出了他的强硬作风,首先是就伊朗和土耳其的问题向华夏联邦发难,将中国人的势力从这两个国家中驱逐出去。
    而当时的华联元首是陈炯明,在外事上主张温和收敛,并且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中国的战略发展重心应该调整到经济上面。
    陈炯明不喜欢打仗,可以的话,他还是更热衷于国家的内部建设。
    要不是因为贸易需要和石油,很可能连直布罗陀和苏伊士地区的华联海外驻军也会撤回国内。
    而罗布泊的事件后。陈炯明不得不提前辞去了华联元首一职。
    从东非回到中国,在肯尼亚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被写成新闻,连篇累牍的报导着。其中伊子卓更是被当作“非洲人民的救世主”来歌颂着。很明显,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革新会,在李宗仁的授意下,美帝国主义被描绘成为霸凌世界的强权主义,并且号召中国应该肩负起拯救世界的责任。
    李宗仁的这番话,激起了中国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迎合了三大集团的利益诉求。陈炯明以前太保守了,不愿意为商业利益和能源问题而动用武力,甚至在面对美国的扩张政策时畏首畏尾。
    在伊朗问题上。陈炯明就没有答应伊忠明的要求,而是任由英国人与美国人联手,通过大选颠覆了中国人扶植起来的傀儡政府,使得中国的势力不得不撤出伊朗境内。
    为此青竹化工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原本几个大型油田的开挖计划都快要谈下来了,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煮熟的鸭子飞到了美国能源财阀的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在媒体舆论上,没有人声援陈炯明的原因。
    广州市区,产经联总部大楼,顶楼上。陈泽、伊忠明、刘浩然三人难得的聚在了一起。今日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明天就不一样了。
    明日将是华联元首大选结果公布的最终时刻,现在街道上,人潮涌动,不少人都挥舞着手中的选票。进行着最后的投注。
    而在广州最高的摩天大楼顶层,陈泽以俯瞰众生的眼神。带着玩味望向下方,在他眼中,众生如同蝼蚁,都在他的掌中。^//^
    “忠明,听说你把儿子派到肯尼亚去了,这么做,你舍得?”刘浩然笑着打趣说道:“不过似乎有人打算利用子卓呢,我看你还是上点心比较好。”
    这是羡慕,也是提醒,产经联和革新会毕竟不是一路人,对于军队中的激进派,刘浩然始终保有疑虑。
    “孩子长大了,要追求梦想,我是管不住了。”伊忠明打着哈哈,既不承认,也不多说详情。
    陈泽回过头,拆穿了伊忠明的心思:“我看你不是管不住,而是不想管吧。”
    伊子卓带去那么多退伍老兵,还配备着各种重型武器,这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所图不小。
    商人有了钱,就想要安全感,这世上,什么最有安全感?
    军队,坐拥几十万大军,那才叫高枕无忧,任谁也无法撼动。可这在华夏联邦是做不到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除了联邦军队,各地政府都不允许自行招募士兵,何况是伊忠明这样的商人?
    也只有在肯尼亚,那个无法无天的地方,一切才是水到渠成。
    对于这个话题,大家都是明白人,没有过于深入,他们今日聚集,就是为了明日的大选。
    “你们觉得,明天当选的会是谁?”伊忠明不动声色的问着。
    “还能有谁?除了李宗仁,其余候选人的支持率根本不够看。”刘浩然抽着烟,满不在乎,“不过李宗仁上台的话,那可就是军中激进派的天下了,不知道会不会要打仗。”
    “这很难说。”陈泽低着额头,“虽然战争刚刚结束,但美国那边同样也选出了一位鹰派总统,双方火药味很浓啊。”
    “切,美国佬打不赢我们,难道想用钞票和外交手段吓唬我们?”由于贸易摩擦的问题。跑海贸这条路的刘浩然与美国政府多次交锋。所以仇怨也比较大,他这是在讽刺杜鲁门的马歇尔计划和美国的金元外交。
    这也是犹太财阀的惯用伎俩了,利用国际金融秩序的力量,鼓动别国对一国发动战争。
    昔日一战的时候,犹太人就是动员了整个欧洲的力量打垮了正在崛起的德国,不过后来英国也开始抵制红盾家族,所以才导致金融秩序的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犹太人不仅把投资带到了北美,还将专利技术也一并带了过去,民间的力量不断朝着新大陆倾斜,二战更是促成了美国的崛起。
    在原本的时空中。在世界范围内领导东方对抗北美的是苏联,但在这个时空,中国成为了东方世界的领袖,自然肩负起了对抗美国世界性扩张的主要力量。
    世界的局势。似乎成了昔日春秋战国的格局,就不知谁是笑到最后的大秦了。
    产经联,一个标准的全国性的经济型统筹机构,随着华夏联邦的民族主义向世界扩张,产经联也迅速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经济组织。
    无论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国际银行联盟,都无法与产经联相抗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刘浩然他们自然无法容忍陈炯明的保守主义策略。
    产经联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走向世界,向西方世界的占领地发起进攻。
    二战中。华夏联邦逼迫英国将中东让给了中国,而华联政府又将中东的石油开采权转包给了产经联,其中最主要的承包商当然是经营化工企业的伊忠明。
    不过美国人也不愿意就此认输,他们协助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了以色列,一个犹太国家。
    当时的华夏联邦政府,陈炯明提出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温和外交,认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争端远在中东,与我国并无关系。
    军方则认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争斗,可以防止中东落入某个单一民族手中,所以也选择默不作声。
    可是随后。美国又通过英国人的关系,成功发动政变,在伊朗帮助亲美主义者上台,驱逐了中国的势力。
    而到了这时,军方想说什么都迟了。直到陈炯明下台。
    陈泽算是头脑比较冷静的,对于李宗仁的当选。他既是期待,也有着担心。激进派在政府中站了上风,肯定会与产经联之间存在对抗和斗争,这在国家派系间的权力斗争中,是司空见惯的。
    “我收到风声,李宗仁想搞登月计划。”刘浩然不声不响,来了这么一句。
    陈泽和伊忠明听了,都是大惊:“钟泱不是已经宣布停止苍穹计划了吗?”
    苍穹计划,就是将人类推进到太空时代的一个超级战略计划,而登月将是这个计划中的第一步。
    要不是前些年恶魔军团的事件,以及在月球背面发现未知势力的大型基地存在,苍穹殿计划现在已经实现第一步了。
    “我记得,钟泱一开始也想搞登月计划的,可是从德国人手里抢来一艘飞碟后,陈炯明就反对以国家力量推行登月计划了。”刘浩然当初也是参与火箭研发的,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陈炯明当然反对了,火箭的开发太浪费资源了,简直是在烧钱。而且除了让政府面子上好看一点,实际的经济效益基本没有,这不就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面子工程嘛。”伊忠明笑着说到。
    “也不怪他,陈炯明一向关注的是民生和经济,不想搞这种歪门邪道,我们也都理解。而且飞碟的性能你们也都看见了,比火箭要优秀多了。”三人中,陈泽与陈炯明的关系最好,所以帮着说话也不足为怪。
    “飞碟利用地球的磁场获得能量,而且能够实现反重力飞行,确实比只能依靠喷气式发动机的火箭要廉价得多,并且能够反复使用。”
    钟泱当年搞运载火箭,是为了发射卫星上天,在信息上为中国的军事战略提供情报服务。
    距今为止,华夏联邦共计发射了一百二十余枚火箭,将两百一十四颗卫星送入预定的太空轨道,所以很清楚的知道火箭的研发和使用成本。
    研制运载火箭需要高精尖技术。发射运载火箭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航天发射的成本极高。
    一般而言,发射一次运载火箭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载火箭的研制成本单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运载火箭的测控成本。
    组成运载火箭的部件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在经历预研、生产、组装、测试等各个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
    更关键的是,运载火箭的生产数量不可能像汽车一样达到数万辆,生产几十枚上百枚已经相当多了,有的仅生产几枚,无法大批量标准化工业生产无疑会大幅度增加单件的成本。
    在1949年,产经联研制的用于运送商用卫星的运载火箭“天枢”型只生产了15枚,一枚火箭的成本高达1.85亿华元!
    美国目前还在使用的“开阳”型运载火箭单枚成本高达2亿多华元。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包括消耗的推进剂成本、发射场的使用成本以及地面各类附属设施的使用成本,当然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