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参观厂区[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他看到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井然有序地工作着,不仅没有随意走动的。也没有清闲的有时间谈笑的。
    每个车间,只有一两个人在巡视检查。从工人们的神态上来看,他们工作都很自觉,也很主动。
    伊子卓告诉周飞火,几个厂子建好后,组织规模也在扩张,招收的人员也增加了许多。只是增加的人员都是从各地来到马林迪的难民中招收的。
    伊子卓暂时还不打算从当地人中招收正式的工厂职工,主要是因为难民们离开了原本的家乡,组织也被打算重编,便于管理。不会有太多麻烦。
    而当地人就难说了,天晓得他们会不会闹事。
    从长远看,伊子卓要在马林迪真正立足,不大量招收本地人是不行的,那样会让本地人永远把我们的开垦团当作外来户。
    可是伊子卓也明白,现在这个阶段,工厂这种核心产业还不能招收马林迪的原住民。
    原因也很简单,跟着开垦团来马林迪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对马林迪的秩序和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压力很大,如果不给这些人一个能养活他们自己的工作。那么仅救济赈灾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伊子卓又不傻,何必做这样的蠢事?
    更何况,没有待遇上的差别,以后搞什么计划的时候。这些当地人又怎么会积极参与其中?
    伊子卓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早一日来投靠。就多一分好处。
    伊子卓这么做,就是让那些空手而来的移民的能在马林迪拥有一份工作和收入,那么这些移民和他们的家人在生活上就有了希望和保障,对开垦团也自然会有好感和依赖,这种好感恰恰是伊子卓现在非常需要的。
    好的名声,意味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
    可是仍然许多没有壮年男子的家庭,一些带着孩子的妇女,这样的人就需要开垦团旗下的这几家轻工业工厂来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比如纺织女工。
    小孩可以送到伊子卓开办的学校中学习,也省去了这些黑人父母的担心,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所以,至少在第三批中国移民到来之前,伊子卓还不打算招收马林迪当地人进入工资和福利较好的工厂干活,只有临时工地会为他们提供一份体力工作。
    最妙的是,伊子卓只在那一万黑人移民中提供基本的中文教学,而不给当地人提供一样的免费中文教育。
    可很多介绍农业技术的书籍,都是用中文写的,当地人看不懂,只好偷偷求着外来移民教。一来二去,双方的友好交流就在私底下展开了。
    而且,因为这件事,原本那些学习不努力的移民也开始珍惜每天晚上学习中文的机会。这在他们眼里,可是了不起的“特权”,也是能够拿出去炫耀的资本。
    这意外收获,让伊子卓大笑不止。
    看了一上午,伊子卓又领着周飞火去中餐食堂用餐,说是食堂,其实就是中国移民自己的专用食堂。资格不够的黑人是进不来的,不是歧视,而是一种待遇规格的差别。
    中餐食堂里的菜肴可是按照中国人的喜好做的,不过很多材料却是非洲本地食材,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下午就是周飞火的自由活动时间了,伊子卓也有他的事情要去忙,所以没能继续陪着。
    吃了个午饭,还来不及休息,伊子卓又要去找朱豪可,巡视一下几家工厂的经营现状。
    在巡视过程中,伊子卓不放心地又问起几家工厂的原料和销售问题,特别是产品的销售是否挤压了肯尼亚其他的生产厂家的生存空间。
    朱豪可不愧是一个精明的大管家,伊子卓一问起,他当即就能详细地给予回答,“除了青竹医药集团,肯尼亚还有几家中国人开的小型制药厂和水泥厂,不过没有电子和化工企业。”
    朱豪知道,伊子卓不是怕挤垮外国人开的公司,而是怕挤垮一些华商在东非开办的企业和工厂。大家都是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伊子卓不是这么下作的人,不会赶绝同胞。未完待续。。
    s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