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零八十八章太空竞赛[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包括人力成本。
    折算下来,每一枚火箭升上太空,都意味着烧掉一座金库。
    运载火箭的测控成本主要包括遍布在各地的测控台站、测量船、指挥控制中心需要花费的成本。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发射一次运载火箭的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陈炯明很反对所谓的登月计划,中国好不容易赢得了战争,国力损耗严重,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
    而且这件事,不单只是陈炯明一个人的意愿,最高议会的多数议员,以及产经联,也不希望大规模的搞什么火箭发射。
    卫星现在基本已经够用,至少未来十年内。需要更换的卫星并不多,考虑到每一次的发射成本,以及垄断效益,陈泽他们都不太支持政府花钱搞火箭,这也包括了登月计划。
    所以,当伊忠明说出这件事的时候,陈泽和刘浩然都是面露惊色。
    “军方的参谋部做了一份计划,想要将全球各主要强国都拉入其中,我只知道这份计划的名字——《太空竞赛》。”伊忠明说出了更加惊人的内幕。
    “太空竞赛?!”陈泽的反应最激烈,“我也听永绵提过。当时我还以为是无稽之谈。”
    “说到火箭技术,我们起步比较早,技术更全面,成本也相对较低,如果能把。美国拉入这个计划,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美国人能上当?”刘浩然对于这个计划还是很不屑的。
    美国人也挖掘到了古代文明留下的飞碟,怎么可能继续把钱投到太空竞赛这种无底洞中来。
    “这个可说不定。”伊忠明又发话,“我们华联的体制和美国不同,在中国,我们产经联主持最高议会,同时也是整个国家的财政管理者,当然不愿花钱搞火箭当冤大头。”
    “可是美国不一样啊,钱是国家的,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掌管,由国会负责,每一枚火箭的成本由国家承担,利润却归私人企业,当然趋之若鹜了。反正是慷人民之慨,政府是乐得分赃的。”
    对于这种事,刘浩然也是相当无语了。
    人家美国的航天企业居然能够盈利,而产经联却要抠着手指头花钱,才能勉强通过商用卫星收回一些成本。
    想要盈利,就必须经过漫长的经济周期,很可能是五年,或者十年。可到了那时候,新的卫星技术也已经好了,又要重新发射,这根本就是吃钱的无底洞啊。
    这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当然知道心疼了。
    刘浩然难以置信的问着:“难道说,李宗仁真的打算搞登月计划,开启太空竞赛?”
    “李宗仁已经开始派人游说最高议会的议员了,同时还打算提出几项宪法修正案。”伊忠明面不改色。
    可刘浩然却皱眉,因为他熟知伊忠明的性格,越是这样,说明事情越严重。
    “关于什么的?”
    “关于税率的大幅度调整,还有政府的财政体制改革。”
    “什么!”就连陈泽也震惊了。
    伊忠明冷着脸,“我在刚知道的时候,也是像你这样。”
    “你从那里知道的消息?可不可靠?”刘浩然忍不住问了。
    “叶宜伟这个人你知道吧,以前跟过革命党,后来又跟过红门,现在投靠了李宗仁,准备担任下一届的国防部长。不知为什么,他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我。”
    这么一解释,刘浩然和陈泽也不得不相信了,叶宜伟他们是知道的,未来的国防部长,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撒谎。
    华夏联邦的体制很奇特,首先是联邦体制,各地区在经济和内政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并且各地的政务官都是各地自行选举诞生的,联邦中央不会插手。
    不过司法权收归国家,全国统一的律法体系,各地区不得私自订立标准。
    还有军队,那就不用强调了,军方独立于政治体系之外,各地不允许建立私军。
    与此同时,政府的行政体系就精简下来了,税收也降到了很低的标准。大型的基础建设工程不是由国家来开办,而是由产经联来推行,政府部门只是制定相关政策,而不是出资方。
    工程建设这种东西,让官员插手了,就肯定离不开贪污**和偷工减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