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九百八十章技术问答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
    ( 请牢记 ( 请牢记 凯文拍拍自己的大肚子,大声发笑:“刘,这都是托你的福。自从我开始生产冰箱以来,我不再需要去辛辛苦苦地考虑怎么赚钱了,现在就算我什么也不干,大把大把的美钞也会钻进我的口袋里。我天天都可以去钓鱼,你说我能不胖吗?”
    “对了,我记得我父亲向我提起过您有一位儿子,似乎叫什么来着?”刘永灼皱着眉想到。
    “你是说桑托斯吧?”一提起自己的儿子,凯文就面sè不渝,“他是一个浮躁的家伙,对于我的公司,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为了这个,我已经和他吵过好几次了。”
    “那么,他现在到哪去了?”刘永灼好奇地问道。这的问题纯粹是他个人的兴趣了,其实老凯文儿子的去向,与他刘永灼何干呢?
    凯文撇着嘴说道:“虽然不合我心意,但他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从他母亲那里,我听说他到华尔街去了,当了一个红马甲。不过,最近两年他离开了华尔街,换上了polo衫,到风险公司的体育室里打台球去了。”
    凯文嘴里说着桑托斯能干,但话里话外却充满了鄙夷。这老头和中国老头也没什么区别,对一个人一旦有了成见,那就看对方什么地方都不顺眼。
    对于儿子的叛逆,老凯文实在是羡慕刘浩然,有一个肯为家族实业打拼的孩子。
    “打台球?”刘永灼有点不明白凯文所指。
    贝蒂在一旁解释道:“这只是一个说法,这些拉风险投资的人。靠的都是一张嘴和人脉关系,所以他们成天不需要做什么事情,就是和一些人打打台球,拉拉关系而已。”
    “堕落!美国已经无可挽回地堕落了。”凯文叹息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做实业了。最近几年兴起来的风险投资,创造了太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他们更愿意做一些这样的事情。”
    “这种把戏我可是非常明白的,不过是互相炒作。他们所做的事情,不会产生一美分的财富,他们创造的都是名义上的财富而已。”
    “呃……这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挣钱方法吧?”刘永灼说道,“在中国,现在也见见有着找风险投资的人了。我听说已经有不少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打算去中国寻找投资对象。所以。不过因为zhèng fǔ的政策原因,中国并没有许多年轻人也像你们说的桑托斯那样,成天和投资商混在一起。”
    贝蒂掩嘴轻笑:“怎么,刘。你也有兴趣找风险投资吗?我对你们家族的能力可是非常看好的,如果你需要风险投资,我和老凯文可以给你投资的,我们要的条件也不多,你的企业20%的股权给我们就行了。”
    “哈哈。什么时候我缺乏资金了,一定会来向贝蒂女士和凯文先生寻求投资的。”刘永灼打着哈哈道。
    在他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开什么玩笑,我们刘家的企业。凭什么平白让你占去股份?还20%呢,我公司的20%也得到二十个亿了。你们两个老外投得起吗?
    贝蒂的话,当然是调侃。她也知道刘家自己的产业规模都已经超过了她和老凯文的公司的规模,谁投资谁还没准呢。
    更不用说刘家简介控制的兴华社,这个规模无比庞大的联合加盟集团,其实力根本不是贝蒂和凯文可比的。直白点来说,人家刘永灼根本不差钱。
    不过,贝蒂这番话倒是给了刘永灼一个提醒,让他觉得要关注一下美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了。
    其实早在大萧条之后,西方国家的工业就开始慢慢走向空心化,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实业中转出来,进入金融领域,试图用金融手段控制全球的实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堆积的产品无法流通,而不这么做却又无法满足资本家不断追求更高利润的yù望。
    所以西方社会创造了规模空前的虚拟经济,用以满足资本家无止境的金钱需求。
    而恰好在这个时候,中国带动起了整个人类世界信息文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技术上使得许多创业者手里拿着很好的技术,却缺乏资金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这个时候,风险投资趁虚而入,用很小的成本,获得由这些技术带来的丰厚的远期收益。有人因此而断言,西方国家未来只需要发展金融就可以占有全球的财富,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永远给西方金融资本打工。
    全世界目前也只有中国和德国,还在坚持着实业兴国的道路,英、法、美等其他一些大国,都纷纷整合金融,走上大肆发展虚拟经济的道路。
    对于这种行为,刘永灼当然是不会相信的。他的父亲在大萧条时期亲眼目睹了西方的金融体系如何在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的,他看到了无数风光一时的大银行轰然破产,也看到了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要重振制造业的努力。
    如果金融能够解决一切,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为何还要大谈生产?西方国家又何苦要用各种反倾销、反补贴之类的非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呢?
    归根结底,实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制造业的发展才是代表人类未来的根本道路。
    作为一名技术男,刘永灼从来都不相信金融能够主导世界,他认为只有工业才是一切繁荣的基础。这也许是他的一己之见,但却是指导他做事的原则。
    不过,刘永灼也知道,在个别的产业中,前景良好的新技术被风险投资廉价占有的情况还是有的。
    他想到,回国之后。有必要向父亲建议一下,由zhèng fǔ和集团分别建立起一些风险投资基金,对那些有潜力的技术进行投资,至少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兴华社方面好说,可zhèng fǔ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由什么人来掌管,如何保证在进行风险投资时不受到各种人情等因素的干扰。
    这都不是一个小问题,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就已经超出刘永灼的能力所限了。
    所有这些想法,在刘永灼脑子里只是快速地一闪,他自然不会在这样的场合去多谈。
    说起当年的事情。他又问起了一个人,便向凯文问道:“对了,凯文,我记得我父亲提到过一位叫斯科特的律师。你听说过他的消息吗?”
    刘永灼对于桑托斯的名字没有什么印象,但对于斯科特的名字却是非常熟悉的,这也是他对那一次见面记忆非常深刻的原因。
    刘永灼原本认为,斯科特应当不算一个名人。谁知凯文比居然还知道这个人,他答道:“斯科特现在是个小有名气的律师。”
    “不过。因为他有印度血统,一些大公司都不愿意请他打官司,怕引起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不满,所以他挣到的钱并不很多。前几个月。他还去找过我,希望我能够给他一些支持。”
    “支持什么?”刘永灼好奇地问道。
    “他想竞选州议员。需要一些竞选资金。我给了他五十美元,把他打发走了。”
    “才五十美元?”刘永灼不禁有些好笑。要知道,竞选州议员可是要花不少钱的,五十美元估计只够发传单的。
    “像这样跑来募捐竞选经费的人是很多的,我们有时候是不给钱,有时候就给个几十美元的,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被选上,就算被选上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帮得上我们什么。”凯文解释道。
    这其实和现在的华夏联邦差不多,不过中国的权力结构和美国还是本质不同,只是表面形式差不多。
    刘永灼道:“呃……老凯文,如果我是你,我会在斯科特身上投一些资的,我父亲觉得这个人非同凡响,他以后的成就可不小。在他还很穷的时候,给他一些投资,未来你会得到回报的。对了,这不就是你刚才所说的风险投资吗?”
    再往下说,就是互相扯淡了。
    现在凯文的企业在给中国的一些产品做代工,贝蒂则顺便在承销兴华社销往美国的工业产品,三个人属于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虽然刘永灼的年龄比贝蒂和凯文比都小了一辈,但三个人在xìng格上颇有一些相似之处,就是都非常爽快,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地方,所以聊起来非常投机。
    这一次聊天当然也不是没有成果的,事实上,三个人都是资本家,聊天的内容最终还是回到了商业合作上,而且达成了一些新的合作意向。
    贝蒂答应帮助福贵家电和时尚家电在美国开设分公司,她知道有几家做家电的公司正打算转型,有店面和渠道要转让,她可以给问一下。
    刘永灼赶紧把这事记了下来,打算一回国就交代柯雪雁和柯立军与贝蒂联系此事,能够进入美国市场,对于福贵家电和时尚家电来说,又是一次质的飞跃了。
    凯文那边也有一些新的业务机会,他在把冰箱的生产转移到美国西部去之后,把jīng力都投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了,目前正打算进军微电子产业。
    美国在微电子产业领域,属于刚刚准备起步的阶段,正需要中国的一些技术。
    刘永灼表示,愿意与凯文合作开发微电子产品,双方可以共同出资,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至于具体的产品方向,那就不是在咖啡厅里可以决定的,需要留待下一步详谈了。
    “刘,你和你父亲一样,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企业家。”在分手的时候,凯文握着来了一只的手说道,“和你合作,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决策。”
    贝蒂也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们达利克斯公司是全美最早经销中国电器的,那就是你们生产的电视机。如今。美国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就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了。”
    “因为和你们家族的合作,我现在成为十几个中国家电品牌在美国的总代理,这使得我们公司在全美的排名进入了前五名。”
    “呵呵。合作就是双赢嘛,我希望我们永远都是朋友。”刘永灼乐呵呵地说道。
    其实兴华社又何尝没有从与贝蒂、凯文等人的合作中获利呢?
    就比如说凯文在美国生产和销售冰箱的事情,一台冰箱就有13美元的专利费,与凯文赚取的利润没法比。但这15美元毕竟是凭空来的,兴华社方面付出的只是图纸和专利使用权而已。
    刘永灼告别贝蒂和凯文,去赴他的下一个约会。
    而此时,沈善平刚刚带着他的团队踏进了通用公司总部的洽谈室。通用公司副总裁布鲁诺向来宾们伸出手问候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