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九百八十一章最终拍板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
    ( 请牢记 ( 请牢记 “呃……这个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大,差不多要五十万美元左右。成本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二十四个探头是在强振动的环境下工作的,而它们的探测jīng度又比较高,所以对元件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了。”李孝敏如实回答着。
    他心里明白,成本问题是这项技术最大的短板,其他厂家提供的冲压生产线一般都不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技术上的难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冲压件报废的概率并不高,损失也不算大。
    如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得不偿失了。
    在龙渊公司内部对这项技术进行评估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但他们最终还是把这项技术整合进去了,因为这可以使这条冲压生产线看起来更加现代化一些。
    别小看这一点,现在西方世界的主流技术落后于中国,这时的他们在自尊上更加需要一些“先进”的东西,哪怕这并不实用。
    卡尔金插入话来:“我们的确需要这项预防冲压位置偏离的技术,但如果为这项技术要付出五十万美元,我想我们是不能接受的。你们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花费不多,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人就算再傻,也不会愿意做冤大头的,毕竟通用汽车公司现在面临着唐纳德工业集团的竞争,比起面子问题,他们更需要考虑成本。
    “我们一直在寻求这样的技术。”李孝敏强调着。“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五十万美元嘛,我想也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毕竟一条生产线的造价在三千万美元以上的。”
    卡尔金微微一笑。转头对沈善平说道:“沈先生,恕我冒昧地打听一下,你们提出的这条生产线的方案,是否有可能把价格控制在二千三百万美元以内?”
    “要知道,我们这一次要更新四条生产线,如果可能的话,我们的海外工厂也要更新同样的生产线,如果你们的价格能够控制在二千三百万万美元以内。我想我们合作的可能xìng会更大一些。”
    “二千三百万美元?这……”沈善平差点要脱口而出,说一句“不可能”了。
    不过,他还努力地把话咽了回去,换成一种更委婉的说法:“卡尔金先生。我想,我们的成本都是比较透明的,如果把价格降到二千三百万以下,我们就完全没有利润了。”
    “你也知道的,我们前期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多的研发经费。如果没有利润的话,我们就无法回收这些研发经费了。”
    卡尔金耸了耸肩,淡淡地说道:“如果是这样,那么好。请你们继续介绍你们的技术。”
    何义庆只觉得心中一凉,对方的这种表情说明。他们已经给自己的方案打了一个非常低的分数,后面的介绍如果不能有特别的亮点的唬自己的这次竞标恐怕就没有什么胜算了?
    “嗯……我们的整个冲压节拍是每分钟五件,如果是铝型材,可以提高到每分钟九件,这个水平,已经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好的技术了。”李孝敏磕磕巴巴地说道。
    卡尔金摇摇头道:“不,李先生,你说的是过去的技术,目前的最好技术,可以非常轻松地达到每分钟十五件,我指的是钢质冲压件。”
    “这是不可能的!”李孝敏脸红脖子粗地反驳,“这完全不可能!”
    “为什么?”卡尔金面带微笑,以平静的目光看向龙渊公司一行人。
    其实,在此之前,他也认为每分钟十五件的冲压节拍是不可能达到的,但两天前来自中国的另一家竞标企业提供的方案说服了他,让他知道,其实办法总是有的。
    李孝敏却是无法相信这件事,他大声喊道:“如果机械手是使用真空吸盘拾取冲压件的,那么拾取时的加速度就会受到吸盘吸力的限制。而真空吸盘的吸力是不可能无限加大的,因为这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除非有谁异想天开,能够在生产线上施加两个大气压。我们进行过理论计算,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机械手拾取冲压件的速度只能达到每分钟九件,这是不考虑任何阻力等因素的,而事实上,这种理想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个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李孝敏懂得,卡尔金也懂得,其他的业内专业同行同样懂得,这一直都是冲压生产线速度的瓶颈所在。
    然而,姜涛的灵机一动,却打破了这条铁律。
    他没有从提高吸盘的吸力出发,而是给冲压件增加了一个自下而上的推力,这样就解决了吸力不足的矛盾,从而使冲压节拍轻松地上升到了每分钟十五件。
    卡尔金在看到华扬重工的方案之后,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
    这个方案是如此简单,那就是在冲压完成后,机械手拾取冲压件时,下面的模具同步向上推送一段。
    要实现这一点,只需要在模具下面增加四根液压杆就可以了,对于搞锻压设备的企业来说,设计几根液压杆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每分钟十五件和每分钟九件,整整差出了一半的工作效率,相当于把原来的四条生产线变成了六条,这个xìng能上的改进让通用公司的人着了迷,以至于忽略了华扬重工此前并没有生产过同类设备的经验这一缺陷。
    “李先生,我们恰恰拿到了一个能够达到每分钟十五件的设计方案,而且,据我们的工程师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之后,确认这个速度是完全有根据的,甚至有可能超过。所以。我认为,贵公司在设计思想方面,是否有些过于保守了?”
    卡尔金耸耸肩,他现在很乐意看到眼前的中国人那种干着急的窘迫。这仿佛又让他找回了过去白人至上的优越感。
    “你们拿到的方案?你是说,华扬重工的方案吗?”李孝敏不顾潜规则地提出了这种失礼的问题。
    卡尔金扭头看了一眼布鲁诺,请示是否可以透露这个信息。见上司点了点头,卡尔金才说道:“李先生,你说得不错,这的确是华扬重工的方案。”
    “这不可能!这完全不可能!”专业工程师出身的李孝敏的眼睛都红了。
    在出发之前,他们分析过在这次竞标中华扬重工的优势,大家一致认为。对方的优势应当是在价格方面,甚至有可能会赔本赚吆喝,把价格压得很低。
    但对于华扬重工的技术,龙渊集团的人是非常不屑的。根本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在技术上比不过华扬重工会是如此。
    可如今,通用公司明确告诉他们:华扬重工的生产线能够达到每分钟十五件,而他们却只能达到九件,这样的差距,简直可以算是代差了。这怎么可能呢!
    按照规矩,通用公司方面是不宜向西乎公司透露汉华重工提供的方案细节的,他们只需要听取双方的方案,然后综合评价。再确定选取哪一家的产品就可以了。
    但布鲁诺却是有意要向龙渊公司透露一些汉华的情况,以便让龙渊公司明白。他们的失败是有道理的,并非通用公司厚此薄彼。
    从通用公司的角度来说。龙渊公司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以往的合作经验,都远比华扬重工要可靠得多。
    然而,时势弄人,通用公司也受到了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考虑与华扬的合作问题。布鲁诺从董事会得到的指令是,除非华扬重工提供的方案明显劣于龙渊公司,否则就应当优先考虑华扬重工的企划案。
    布鲁诺在刚刚得到这个指令的时候,是颇有一些抵触情绪的。
    不过,他还有几分希望,那就是认为华扬重工的方案是无法与龙渊公司媲美的,即便是价格上有所优势,也无法弥补技术上的差距。
    价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但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通用公司来说,一百万美元以下的差价,的确不算是很大的障碍。
    前天,华扬重工的团队来到了通用,布鲁诺带着卡尔金等一批工程师听取了汉华报告的方案。让布鲁诺觉得意外的是,华扬重工的方案非常jīng彩,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首先,华扬重工方面虽然从未有过生产冲压生产线的经验,但他们所设计出来的生产线却完全符合经典的规范。对方更是出具了他们在生产大型机床、传统锻压设备方面的资质材料,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实现方案中所提出来的技术要求。
    在上述基础上,华扬重工的方案中还处处体现出他们的匠心独具。
    噪音控制的问题、偏差监控的问题、生产节拍的问题,所有这些传统生产线中存在的问题,华扬重工都巧妙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虽然有些方案并不能完全让布鲁诺等人感到满意,但他们分明感受到了华扬重工对这个项目所给予的重视。只有一个有志向的企业,才会如此殚jīng竭虑地去完善每一个细节。
    相比之下,龙渊公司虽然在表面上表现出了对项目的重视,但从方案中却很难看到这一点。龙渊公司的整个方案,都是脱胎于他们此前已有的设计。
    有限的一些改进,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为了粉饰。
    从这个方案来看,龙渊公司根本就没有那种背水一战的危机感,他们还沉溺于自己的技术优势之中,不愿意花费额外的jīng力去推敲自己的产品。
    最后的决定因素,当然就是生产节拍这个重要的技术差距,以及华扬重工所提出来的让布鲁诺都觉得心动的价格。
    到了这个地步,布鲁诺也把天平拨向了华扬重工的一侧。
    龙渊公司毕竟是一家与通用汽车公司有过合作经验的老朋友了,即使是冲压生产线的订单旁落。通用公司未来还有其他的设备要向龙渊公司采购。
    所以布鲁诺自然不愿意把关系弄得太僵,他必须让龙渊公司派来的人明白,他们的失败源于自己,请不要责怪通用公司不念旧情。
    “好。沈先生,李先生,技术上的细节,我们就不再纠缠下去了。如果你们对冲压节拍的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与华扬重工的同行们进行探讨,我想他们会告诉你们这其中的技术奥妙的。”
    “现在我关心的是,按你们的方案,这条生产线的价格是多少?”布鲁诺提出了最终的问题。一旦得到回答,基本就宣告答案的揭晓。
    沈善平没有犹豫,直接报出了拟好的价格:“三千万美元。”
    “可是,我们所能够接受的价格只有二千三百万美元。”瑞得答道。“我们已经决定了,所有高于这一价位的方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