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五十八章政策改变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五十八章政策改变
    1947年4月,南方大地一片阴雨绵绵,尤其是靠近长江出海口的南京上海等地,更是到处一片湿漉漉的恼人景象,出入极不方便。.
    不过4月7日的这一天,整个中国没人再把精神放在天气环境上,陈炯明通过卫星信号,将有关国家经济政策整改的最新决议公布到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和收音机的逐渐普及,让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的掌控能力空前提升,至少地方官吏想要欺上瞒下变得不再那么容易。
    苍劲雄浑的语调缓缓而出,内阁提议有关权限值的政策整改议案最终获得了最高议会的多票支持而得以通过。
    关于日常民用消费品的管制和监控政策开始放松,居民购买粮食和日用品无需再受到权限值票券的限制,而是由他们自己的经济收入决定。
    科学技术领域的实体产业,产经联也热切相应政府的号召,放低行业准入门槛,一些行业取消垄断保护机制。
    特别是关于专利使用费和一些高精尖设备的买卖,不再需要支付巨额的高级权限值票券,除了少部分特殊产品之外,大部分的研究设备和专利使用权都以华元作为交易结算的最终货币单位。
    当然,因为本身体制的惯性作用,以及正在进行或者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合同交易,考虑到原本产经联内部资深会员的利益,这个政策的实施会在五年后才全部完成。
    这个巨大的保护伞消失了,三大集团和产经联的中上游企业,即将面临全国各地的潜在竞争者。民间资本开始不断聚集起来,一些早就对实体经济垂涎不已的商人,逐渐将目光望到了那一个个闪着金光的专利授权证书身上!
    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不需要以权限值券作为支付手段,他们可算是有了可以进入产品生产商这个领域的机会。
    对于这些挑战,陈泽等人自然有着不小的担心,不过他们对自己的实力仍旧有着自信。更何况,新时代的许多关键点,都已经掌握在了他们的手上,一些核心利益圈早已分配完毕,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个凭本事了。
    陈泽最近有些忙碌,在解决了儿子的问题后,他也在为他的新子公司操碎了心。站在公司会议室的正前端,陈泽指着一个模型说着什么。
    旁边站了几位秘书和人事部经理,个个是一副笑脸,听着大老板的许诺,心中也是对未来有着憧憬。
    而公司内另外一群新进的研究员,有些才是刚刚从国外回来,有些则是刚从学校中辞去职务,被天宇公司招了进来。
    唉,有时候,人才太多也是件烦恼的事情!
    他们在这边商量,有研究员就听到了,传扬开去。这些研究员才知道,这些别墅,都是专门整理出来给他们住的!
    难怪所有的安保队员,都是在外面空地上搭帐篷!
    新公司的主建筑群还在施工建设,只有旁边几栋因为战乱而荒废了的别墅还能住人。
    对于公司对他们的厚待,他们都再次为之感动,纷纷表示,一间房,挤几个人也没问题,不就是打地铺么?
    好多人还兴致勃勃地表示,他们自从当初进入科研单位,接受新兵训练以来,好久都没有再睡过地铺了,充满了怀念,正好借此重温一下过去的新兵生活!
    还有些人表示,床铺就留给那些年长的、身体较差的科研人员,他们年轻力壮,打几个月地铺一点问题也没有。
    更有人说,想要试一下在外面睡帐篷的感觉,希望能在外面搭帐篷,和战士们睡在一起。
    对于这样的言论,陈泽一笑置之。
    这些人都是他的宝贝疙瘩,每一个都需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怎么可能舍得让他们睡帐篷?
    这阴雨绵绵,湿冷入骨的天气,已经是够寒气袭人的了。就是安保队的队员们,也需要生火取暖。让研究员去睡帐篷,大概不到两个月,他就要忙着参加几十起追悼会了!
    与几名队长讨论了一阵,陈泽命令白晓泉带一半的人手,去购买几百人必要的生活用品。这些研究员来参加会议的时候,还没决定是否留下来,所以都是轻身而来,一些生活用具都没准备。
    大队的人马,也跟着公司保安队后面,回城里,还是暂时借住在东莞政府科工委的招待所、宾馆等地方。
    陈泽特意让所有机电、软件方面的专家留下来。
    看着眼前上百号人,陈泽心生一股自豪:这些人都是从单片机时代起步的。在国内,学习近十年的计算机发展历程。个个都是软硬件兼通的高手!这样能文能武的顶尖人才,就是在科协组织里,也不多见了。
    而在陈泽手下,就有上百号人,只需一声令下,就冲向一个个科技高峰,这样的满足感,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甜美!
    陈泽没有说话,而是带着他们,走进了娱乐中心的地下车库。
    这个别墅群原本的建造商,是十足的纸上谈兵。不做一点市场调查,就动工建造这么一片卖不出去的小别墅群,又建造一座仿欧洲古城堡的娱乐中心,不伦不类,连外国人也不喜欢,不破产,那才是没有天理了!
    并且当初时局混乱,中国也受了不少影响,更是没有多少有钱人愿意出钱购买这样一栋不中不西,不阴不阳的豪宅。
    就说他建造的这个地下车库,在国内企事业单位,还都没有多少轿车的时代,建造一个巨大的停车库,除了说他脑子进水,陈泽想不出别的比喻。
    不过,现在这个车库,却成为陈泽最重视的地方,也是他购买这片别墅群,最满意的地方。
    一行人刚走进地下停车场入口,就感觉到一阵湿闷的味道。
    一名安保人员跑到一个角落,拨动开关,停车场通风设施开始运转,潮闷的感觉,才稍微好了一点。大灯一盏盏点亮,将停车场,照得灯火通明。
    远处,隐约传来机器转动的声音,经过空旷的停车场扩大,传到了每个人耳中。
    “那是柴油发电机组的声音,在停车场角落,有个小型的柴油发电机组。这个别墅还没有通过最后验收,就因为资金问题,而弃置。这片别墅群还没有电线输入。”
    “这个发电机房,还是我来了以后,才请人赶建的,向军队购买的野战柴油发电机组,为房间、电器等提供电源。在供电局为我们牵线以前,只有请大家克服一下了。配电房赶制得比较急促,隔音效果还不是很好,略微显得有些吵,大家稍微忍耐一下。”
    陈泽说明之后,带着他们深入到停车场边缘,这里摆放着一排排木架,还有许多的工作台。
    在工作台不远的地方,一长列条桌摆成一排,每一张条桌上,都摆着一台电脑显示器,那熟悉的长城标示,说明这是我们国产的长城386电脑。
    五牌条桌,构成了一个方阵。
    电脑工程师们略微数了数,不由咂舌,这里足足有五十台电脑!比他们科研所的所有电脑,加起来还要多!
    “这是?”一个硬件工程是忽然看见一个部件,揉了揉眼睛,猛地拔腿冲过去,扑到架子前面,对着一个电子零部件惊声叫道,“这是我们所最新的研制产品,一向是特供军用计算机研制单位使用,每年的产量极其有限。两个月前,我们才作出了一批,总共只有四个,怎么,在这里就有六个!”
    这时,其他地方的木架上,也有工程师们叫了起来:“这个不是某某所的产品吗?这个部件,我听说一年也只能生产几块,可是这里,竟然有两块!”
    同样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他们都是计算机界的精英,从前接触的也都是军用计算机研究,这里的许多电子元件,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就连具体的元器件参数,也能一口气报上来。
    而且,这些元器件,全部是最精密的部件,是专供巨型机研制使用的,根本就没有大规模制造,也没有这样的产能,有限的一些,都被国家作为战略储备,保存起来。可是在这里,他们却看到了超过他们想象中的数量,让他们感到万分震惊!
    以他们的眼光,这些零部件,只要补齐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差不多可以装配出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巨型机出来!
    而这些巨型机,就是在一些重点科研单位,都不见得有资格使用。但在这里,在一个自称的私营企业里,他们却见到了可以装配三台的精密元器件!
    老板是从哪里搞来的?
    这年头,全中国都知天宇集团有钱,知道陈泽能耐大,但是在中国人的心理,官府才是最大的!哪怕是这一些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觉得一家集团企业拥有比政府更好的资源配备。
    但是事实摆在眼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大集团的任何一家,在科研配备上都比华联政府要高出一筹,只是外界多不清楚内情罢了。
    陈泽对他们的疑问,笑而不答。
    回答什么,说这些是他在参与战场系统研制的时候,将那些专家们提供的巨型机关键元器件,全部都自己多复制了几份,以作储备。
    他脑子又没有病!
    反正这些研究员们,对他的身份也是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就利用这个神秘感,不予解答就行了。有时候,没有答案的回答,就是最好答案,让他们自己去猜测吧!
    陈泽在众人的注视中,来到一个大型保险柜前面。
    所有的研究员们,都自觉地背转了身子。在军工研究部门这么多年,保密原则,他们早就倒背如流。要不是陈泽特意的指示,让他们留在原地,他们早就主动退出去了。
    身后传来纸张希索的声音,然后是哐地一声巨响,保险柜关上,密码盘被拨乱,在陈泽请他们过去的时候,工程师们才慢慢围了上去。
    “我的天,这是……这是……”好几个看到图纸的工程师,脸色刷地一下变了。手一把捂住嘴巴,急忙扭头回看,似乎是在看是否会出现泄密,额头,也冒了毛毛细汗。
    其他不明所以的工程师们,一个个上去看过以后,也是一脸震惊,拼命压低声音,生怕会被敌人听见:“陈总,你这是……”
    陈泽笑了笑,很轻松:“这个主机和配套的软件系统,都是我带领搞的。这就是我获得中校军衔的原因。只不过,这套系统,他们是军用,我作民用。两者作用相同,服务的对象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套系统的军用部分,全部剥离,转为民用商业系统。”
    他的话刚一说完,顿时,所有的人,看向他的眼神,都肃然起敬!
    这样一套巨型机系统,陈总一个人,就带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