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五十八章政策改变[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软硬件两套班子,设计并将之实现完成!
    这才了不起!太不可思议了!
    陈强对众人崇敬的眼神不置可否,第一次用严肃地表情说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这事关重大国防机密,凡有泄露者,都会受到严厉惩治!”
    他说的每一句话,总是用模棱两可的方式,给与研究人员多种感觉。就是到现在,他们也不明白,陈强到底是一个私人公司老板呢,还是具有神秘的官方背景?
    对陈泽所强调的纪律问题,那他其实很放心。
    这些人许多本身原来就出自军工部门或者与军方有过合作经验的学校教授,保密意识早已根深蒂固。在地下库,他们专心投入工作,但一出地库,他们就会对所有相关的问题,闭口不谈。
    就是和至亲在一起,他们也不会说出只言片语!
    “这套系统,需要的其他常用部件,会陆续到来。你们首先装配一台,有什么困难,需要多久?”陈泽问道。
    几个推举出来的工程师围着图纸,研究了半天,然后回答道:“陈总,如果是完全按照图纸进行。我们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要是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这个时间就没法估量了。关键是改进的零部件,什么时候能够生产出来?”
    “不用改进!照图作业就行!”陈泽心中一喜。这些人话里的含义,是他们还有能力对这项系统作进一步的改进。那对比起国防科工委,专门调来的巨型机研发专家,这些人的水平就是差,也差得有限!
    这些人,果然一个个都是身怀绝技!
    另一份砖头般厚的源代码程序,被交到了软件组手上。
    这些软件工程师们,一目十行地浏览着源代码,自动在脑中,转化为可以识别的程序,越是看下去,越是心惊!
    “这就是我们公司研制的计算机中心配套软件,而我们以后即将推出的,将是民用版。所以,里面的军用部分,都要全部剔除!”
    他又递过去一份薄薄的手写文件,“这是我要求达到的民用软件要求。里面的一些商业功能模块,已经分给了南华大学软件系,由他们的学生在搞,不过速度很慢。”
    “上一次进行这个软件工程的时候,我们也是六十名软件工程师,在他们的配合下,花了两个多月才完成,比硬件部分还要慢些。现在你们将负担起同样的工作,只是,这次是商用!”
    他指着那边的一排排计算机工作台,又说道:“这里一共是五十台计算机,前面的两排,归硬件组使用;后三排,由软件组作设计平台。当初没料到会有这么多人,准备得少了点,再过十来天,长城公司会再送来八百台电脑,做到我们所有研究人员,人手一台,方便研究!”
    听完了陈泽的说明,这些工程师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大手笔,完全是大手笔,在这个时代,每个人一台专用电脑,这是何等奢侈的配置!
    再看看巨型机的设计图纸、那一排排的元器件,那厚厚的一本软件源程序,这些,都是萧总一个人搞出来的!
    所有的人都感到身子有些飘,有些不知身在何处……
    陈总不愧是全国富豪榜上排行第一的龙头老大,就是有资本有魄力!
    就在他们,对陈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陈泽又拿出了一份手册,把他们都震晕了:“这是我搞的一个信息传递的网络,也是军用的。现在我打算把它转为民用,这是技术手册,民用的实施要则,我也分别列出来了,你们讨论一下,该如何着手……”
    陈泽订购的所需元器件、各种必需的设备,还有八百台长城386,在随后几天,次第由国防科工委给送过来。
    陈永善完全明白,陈泽想要用这些元器件做什么用。别说没有关键元件,陈泽就搞不了巨型机,别人不知道陈泽最擅长的能力,他不可能不知道。
    当初让陈泽主导这个项目,就没有打算瞒着他。要是真的怕陈泽带走了技术,从一开始就不会允许他介入。而如果是那样,恐怕也就不会有战场指挥系统的诞生了。
    就这个事情上,他们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默契。
    从陈泽订购的这些元件数量上,陈永善判断出,他准备制造两台大型计算机,而且是经过专家们重新设计的,功能更加强悍的超级计算机!
    他只是有些奇怪,陈泽那个新的软件计算机公司还正待开张,连公司用地,也才用护栏圈起来。他一口气造两台巨型机干什么?
    他当然不会认为陈泽是钱太多烧手,只是猜测,这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家伙,又在打算干些什么了!
    所以,国防科工委派驻在东莞的特派人员,把这些东西卸车以后,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陈泽签完接收单,他们立马上车就走,连别墅群的门也没踏进去一步。
    和这些设备物资同时到的,还有建筑工程队。陈泽设计的公司蓝图,正式宣布由设想,开始变成现实!
    工地上人喊马嘶的建筑声浪,没有影响到地库里的工作。
    硬件组和软件组的工程师们,也在热火朝天的投入工作进度之中。
    在最开始,陈永善还是打了电话去的,询问陈泽,是否要调几个参与过系统工程的专家过来,被陈泽婉言谢绝了。
    陈泽知道,他手下的这帮子科学家,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高手。
    但光是高手,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取得最佳的成果。
    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些研究人员之间,虽然显得比刚见面时,更加亲密了。但是相互之间,还是互不服气的。要他们出来挑大梁,一个个嗷嗷叫地抢任务。
    但要是他们配合其他同仁,给他们打下手、帮忙,他们就推三阻四起来:什么工作忙,什么这个方面我也不精通的,个个都有词。
    反正就一句话:要么就让我当主力,要么我就自己单干,想我某所的高级工程师,跑去给别人当助手,要是传出去,我可就没脸活了!
    因此,尽管地库里,个顶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就现状而言,还是一群游兵散勇,称不得一支工作团队!
    通过这个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将这些人捏成一个整体,这也是他发起这个项目,想要达到的收获之一。
    要让工作顺利进行下去,这就需要有人从中充当润滑剂,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个润滑剂谁来当?
    陈泽看来看去,还是得自己先扛起来:他是这个系统的原创者,又是公司老板,要讲威信,在这个大家谁也不服气谁的起步阶段,也只有他,最适合充当这个协调人的角色。
    这个工作累,比让陈泽自己动手都累!
    往往是他刚刚安抚完硬件组的工程师,那边软件组的就吵起来了,一个个还喜欢把过去的成绩拿出来显摆,指责对方的设计有误。
    就这样,初步成立的软硬件攻关小组,在一天一大吵,随时会小吵的情况下,磕磕绊绊地向前行进着。
    不多长时间,陈泽注意到一个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