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五十七章光子电脑[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br>说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钟泱准备要把精力投向什么方向了。
    材料学科的研究员最为厚道,他们都打开笔记本电脑连上了会议桌下的网络插孔,进入本部门的研究成果项目资料库。将关于半导体材料的文档,都调了出来等待钟泱问起的时候,立即就能翔实汇报他们可以给与计算机部门的支持。
    光电系统地人迟疑了一下也将本部门研究成果中,关于光电元器件地研究进展作了初步整理。
    只有生物化学部门地研究员呆坐着不知道让他们来干什么。
    他们也是打开笔记本电脑,在数据中翻来找去也找不到几项和计算机挂钩地项目。
    钟泱看众人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其他学科感觉似乎从主角变成了配角有些不情愿。但工作就是工作,他们很快就整理出一大堆资料并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着这些研究成果,看看对于提升计算机性能有多大帮助。
    其成本控制和大规模制取又有什么难度。
    他让这些部门先自行讨论,先询问计算机部门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打算在国际计算机尖端科技领域内,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形成多大的差距。
    毕竟说真的,在精密电子仪器方面,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领域,中国未来的竞争对手只有美国而已。
    “你说浅显一点、深了我听不懂!”钟泱微笑着说道。
    计算机部门的人都哄堂大笑,他们都把这当成了一个笑?
    工作报告主要是王少华进行,他在天宇公司待了几年,现在带着他学到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和研理念,又回到了科协组织总部。而原来担任他副手暂时主持计算机部门工作的负责人,则代替到天宇集团去学习陈泽他们多年经营而总结下来的管理方式,更是了解最新地计算机研究进展。
    在国内,计算机领域和软件系统开发,天宇集团有着非常丰富的商业化经验,值得科协借鉴和学?
    王少华可能知道钟泱的一些底细,说得果然通俗易懂:“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物转化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我们原本期望的先进水平依然还有较大地差距。就最主要的工艺制造水平来说我们地实验室产品,刚刚突破微米障碍进入到了九十纳米领域。但即便是实验室产品、其稳定性依然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突破到纳米级别以后进一步研究的难度很大。进展有延缓的趋势。距离大规模生产还早得很。”
    “商业制造水平依然保持在一点三微米技术不过已经非常成熟,小量生产可以做到一微米技术。单稳定性、同样是一个大问题成本始终降不下来。”
    钟泱微笑着安慰他道:“慢慢来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你们能取得这样地成绩已经很可观了。这不像软件,只要路是对了就可以取得飞跃。我们以前的科技底子薄只能先不断积累,再寻求突破。”
    “会长说得没错。”王少华非常赞同,制造工艺,并不会因为他们加大投入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只能逐步展,他定了定神又说道:“因为我们在声卡、显卡的研究上先行一步、虽然限于制造工艺水平无法取得好的市场效应但毕竟进入早也还有一块份额。最主要的是为我们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这两个板卡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将所有的收益,都用来并购欧美一些小地破产厂家吸收他们的技术、估计再有七八年。会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欧洲现在局势渐渐平稳,原本在军事上的对立有所缓和,特别是许多德国以及东欧的产业,都被中国的投资商人所并购,吸收对方一百多年工业革命所积累下来的家底。
    特别是苏俄,在战败之后,被切得支离破碎的苏维埃共和国,在科技研究上的诸多成果,全都落入了中国人的手中。其中一大批尖端科学家,更是被钟泱和陈泽他们四人瓜分一空。
    王少华越说越是起劲,“这几年,我们部门最大的收获还在于芯片制造、整机设计上。 由于天宇网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拓展,大量的中小网站,都向我们购买廉价的服务器。”
    “听取了容户反馈,经过我们不断努力改进在这方面地进展非常喜人。完善的指令集和芯片架构问题都一一取得了突破。处理器级别芯片的制造水平有长足展实验室已经制作出几款性能非常不错地服务器级别处理器。只要突破了工艺技术的难关、我们有信心很快推出具有压倒性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器。”
    听到王少华汇报的业绩,在座的众人都是喜笑颜开。
    “好好好!”钟泱更是连声叫好,“服务器可是赚钱地大头,一套服务器地利润可比个人电脑强多了。当然、它地制造难度也大多了!”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王少华笑着说道:“在个人桌面平台处理器和硬盘方面、我们以低廉的价格、有时候甚至是亏本销售地形式,向国内的天宇等几家组装机厂家供货。从早先不断出现技术问题到现在基本上满足了客户的要求。我们生产的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占有率从百分之几现在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一。而硬盘的价格优势加上我们保证对不良品退货的措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最后是软件……”
    “软件就不用说了这几年我的心可都在这上面看得一请二楚!”钟泱笑着摆摆手、“你们和天宇集团合作,整个亚洲地区都在用我们的产品!至于美国人,还在玩他们那个像别墅一样大的破烂!”
    电脑部门的人全都大笑起来。
    其中笑得最开心最得意的就是软件工程师,能够让中国傲视寰宇,这足以令他们骄傲了。
    这时其他部门的讨论也差不多结束都静了下来等待钟泱询问以及分派任务。
    钟泱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听到答案,问王少华道:“刚才你说的是我们的进步和预想上的差距你还没说我最想听的、也是这部分。”
    “是!”王少华脑子里回想了一下开口说到:“还是从工艺开始说吧,原本预期的商业实用工艺是想要达到了五十纳米,这比我们现在用的要高出许多。不要小看这几十纳米的差距,就这小小的差距足够我们奋斗好几年。”
    “但有个现象,随着工艺逼近到纳米级别再想提高地难度也就倍增,同时根据量子理论的干扰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也是造成我们实验室产品不稳定地主要原因。”
    “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一旦突破到十纳米就达到了现在物理极限,所以如果不出意外,十几年最多二十年以后半导体工业将达到一个瓶颈。这也是我们继续拉大差距的大好时机。我建议我们现在立刻就对越瓶颈的超导材料展开全面研究!”
    钟泱沉默了一下转头问材料部门的研究人员:“超导材料地研究十多年能不能取得成果?能不能转入实用?”
    材料部门的负责人想了很久又和部门研究人员讨论了一下苦笑着说道:“难!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还是可以办到的。但要实用二、三十年恐怕也很难,导材料是历史性难题!”
    钟泱点点头,拍拍手让所有人注意提声说道:“刚才计算机展地现状和未来,估计在座各位也听到了。从目前看来根据现在的研究进度和人类科学展地趋势来看,短期内我国的计算机展就将走入一个瓶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在座的研究人员都陷入了一片沉默。
    连计算机学科、材料学科都无法解决的国际性难题他们又如何能够解决?物理极限就是物理极限,这是科学的现实,不是张张嘴,就能迈过地。
    按照现在中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未来五十年内,很可能就要被美国人赶上来。尤其是有了一个这么强大竞争对手,美国将要爆发出来的扎实工业基础以及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必定比原本历史上的美国要更加强大。
    有竞争和没竞争,发展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方面对此深感压力。
    “要不,我们干脆另起炉灶,搞生物电脑吧?”一个生物化学学科的研究人员,看所有人都默不作声,蓦然说道“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智能化。说到智能化还有行么比依照生物神经理论所制造的电脑更具有这方面特性?”
    “在一滴水里就有亿万地生物分子链,我们如果能够对有机分子操作成功不就能得到比现在可芯片更强的集成芯片组?而且它的耗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的数据存储量也远远过现在的硅芯片电脑,我认为这将是个大有可为地展方向!”
    他一言既出,一下子就像捅了马蜂窝计算机学科的人纷纷怒目而视,而生物化学学科的研究员却大声叫好。
    如果研究生物电脑,计算机学科的许多知识都将重新改写。而费尽努力,走到今天这步的计算机学科研究人员,如何能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
    他们全都气愤地站了起来大声指责对方是科幻小说看多了,生物电脑即便能够实现,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与其在这个项目上浪费时间金钱,还不如想想如何解决导材料来得现实些。
    而生物化学部门也是越想越觉得同镣说得有理,他们想到钟泱会把他们这个与计算机不太搭界地部门喊过来、讨论计算机研制、显然也是有类似想法。他们立刻感到底气十足,并且——反驳计算机学科的论点并比较可芯片电脑、和生物电脑地差距。
    他们拿出来地第一个优势,就是运算速度。
    生物电脑地度照他们对dna编码的熟悉程度只是略一计算,就得出了一个天文数字地处理度。照这个计算,如果生物电脑研制出来,之前所有现在电脑曾进行过的计算,生物电脑之需要几天就可以计算完!
    其速度可为前无古人,一台生物电脑,就超越了现有的所有计算机之总和!
    但对于计算机部门气势汹汹,要求他们拿出解决方案来,所有地人都避而不谈。
    别的不说,就说dna图谱这个东西,到现在还在破解中。连一个完整的dna数据库都没有说什么生物电脑?要不然dna图谱绘制也不会被称为世纪工程了!
    有了dna图谱,这才是万里长征地第一步其研制过程可谓每一步,都将面临现有科技所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生物化学学科的研究员一面在嘴硬一面心中也在嘀咕,对于生物电脑能否问世持保留态度。
    他们这边争起来那边光电子学科的人讨论了一阵子也忽然加入了战团,他们所提出的是另一种电脑:量子电脑!
    相比较生物电脑量子电脑的度更快!
    根据量子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