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三百零四章战事起(四)[2]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看重的人,这能力自然是不用说的,他的障眼法生效了,他的算计也成功了。
    东吴军队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至,于是迅速撤离战场。
    (关于这鄱阳太守假降,然后石亭一战将他曹休的威名丧尽,并不是《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么简单,而且这一次,孙权为了拿下曹休,也真的是付出太多了,毕竟曹休给江东造成的阴影也太大了,他已经快要赶上当年的张辽了。
    曹休打的胜仗很多,尤其是打江东,曹休是真的很有一套,单凭这一点来说,曹休的这个大司马他当得还真的不冤枉。
    黄初元年的时候,曹休就开始面对江东了。大将军夏侯惇薨后,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郡召陵县,负责抵御孙权。
    当时孙权派遣将领屯驻历阳,曹休到任后,立即率军将之击破,又另遣兵渡江偷袭,烧掉了吴军设在芜湖的军营数千家。于是迁为征东将军,兼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黄初三年的大战,曹休又是唯一一次大获全胜的士卒,虽有小败,但是顺手让臧霸被收走了,这也说不得是福是祸!
    之后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一路算得上是将江东好不容易弄回来的这点东西都给嚯嚯了个干净不说,还顺带的废了江东的前哨。
    同时曹休带来的还不止是这些,最重要的是对江东的打击,这些年江东逃往曹休之地的将领也太多了一些。
    除了比较出名的韩综和翟丹他们这些大将和他们的部将,据《三国志》记载,还有很多大将,都是“率众投降”,也就是说,他们这一投降不是一个两个,是动辄数千上万的来。
    想一想蜀汉的黄权,那可是让西川好半天缓不过气儿来的。
    而江东,有事可查的就是足足四支大军投靠曹氏,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为的曹休这个大将的名头。
    《三国志》:吴将张婴、王崇率众降。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郡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曹休从皖,司马宣王从江陵。
    逵至五将山,休更表贼有请降者,求深入应之。诏宣王驻军,逵东与休合进。逵度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於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得生贼,言休战败,权遣兵断夹石。
    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於外,路绝於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
    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初,逵与休不善。黄初中,文帝欲假逵节,休曰:“逵性刚,素侮易诸将,不可为督。”帝乃止。及夹石之败,微逵,休军几无救也。
    从这里面能够看出两件事情,第一就是江东和曹休的仇怨,这动不动就率众降的,换成谁也受不了,所以孙权要弄他!
    第二就是,曹休理解的和贾逵理解的也没有问题,贾逵是真的没有兵马,而且贾逵最开始带兵的也不是去救援的,那是去混功劳的,最后打成这个样子,也实在是有些对不住贾逵了。
    但是换到曹休那里,他也委屈啊,凭良心说,曹休这次被孙权算计的实在是过分了,之前说的孙权和陆逊不是胡说啊,陆逊已经当了很多年的文臣了,就是不想他这个和孙家有仇的家伙掌兵。
    可是孙权为了对付曹休,不单单第一次亲自临战,却是主动放弃了大军的指挥权,更是为了给陆逊正名,将整个江东都放到了他陆逊的脚下了一样。
    黄武七年五月,江东的算计开始,鄱阳太守周舫准备好了诈降的一切,然后将曹休诓骗进来,同时各个方面也都开始了准备。
    而在八月的时候,孙权进驻皖口,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于是陆逊统领六师和禁卫军而摄行王事。孙权亲自执鞭为陆逊在前开路!
    同时孙权还将江东吴王麾下的众多大臣也带了过去,并且强行命令百官朝陆逊下跪,一次将他江东大都督的名号再次提了起来,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他陆逊就彻底的成为了江东的大都督。
    然后孙权几乎算得上是组织了所有的江东力量,朱然一脉拖住了司马懿大军,剩下的大军几乎全部都放到了这里,现在的江东经历了当初的大变动,实力已经远不如当初了。
    再加上当初的清理朝堂,很多人都对江东失望了,这才想要逃跑,孙权就指望这一次翻盘,而曹休被这种算计,死得也不算冤枉了。)
    言归正传
    曹休的命令,贾逵不得不遵从,别的不说,贾逵毕竟还要在人家麾下吃饭呢,这是必须的,所以虽然万般不愿意,贾逵还是努力的让自己尽可能的平静着,走到了大司马曹休的面前。
    “末将贾逵,见过....”贾逵的话都还没有说完,曹休就已经直接将他手中代表着持节大司马的节杖扔到了地上,然后这个动作直接将贾逵的话语打断了。
    “将它捡起来!”曹休没有追究什么,他只是直接开始了侮辱,伸出手指了指自己扔到地上的节杖,然后就开始用自己大司马,并且持节的权利逼着他贾逵,将这节杖捡起来。
    贾逵看着地上的节杖,并不是那么的开心,或者说,他现在已经想要杀人了。
    贾逵也是老将,甚至也算是名将,他本来能够过得比现在更好,更好,而一个将领,一个边疆之将,最好的待遇就是,持节!
    便是他现在的麾下,前将军满宠,那也是有着假节钺的权利的,可是他贾逵,却是没有!
    曹休与贾逵向来不和,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曾想授予贾逵符节,曹休从中作梗,说道:“贾逵性情刚烈,一向轻视诸将,这种人不可都督一方。”曹丕于是打消了重用贾逵的念头。
    持节是什么,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假节、假节钺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礼仪不同。
    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
    (《晋书·帝纪第一》: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
    武将“假节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同时这也是一份儿殊荣,一份儿很重要的荣誉,而贾逵本来也有机会有的,可就是因为曹休,他失去了这次机会。
    此时曹休再次将这件事情拿了出来,他曹休几乎已经算是指着他贾逵的鼻子再痛骂了,曹休的岁数不小了,马上就到了年过半百的时候了,可是他贾逵今年都已经五十五了。
    五十五岁的贾逵,为曹家,为曹丕做了太多太多,无论是做豫州刺史,还是为带兵之将,他都做到了问心无愧,可是如今,他却是要受到这么一个莽夫的职责,而自己,刚刚还担心他麾下的士卒出现问题,主动帮助他平复军心。
    贾逵看着面前的节杖,看着那怒气冲冲的曹休,只感觉自己刚刚真的是蠢货,自己做了这些,真的是蠢货,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才会在刚刚做哪些事情!
    “老夫本是为国家担任豫州刺史,不是来此为大司马拾捡弃仗的!”
    贾逵最后只说出来了这一句话,然后强忍着自己的怒气,便带着自己带来的大军直接原路回去了,他要走了,他不想再在这里,和这群人说这些废话了。
    随后贾逵与曹休互相上表弹劾对方,魏明帝虽知道贾逵为人正直,但仍然必须倚仗身为宗室重臣的曹休,于是判定二人都没有过错。
    (《魏略》:休怨逵进迟,乃呵责逵,遂使主者敕豫州刺史往拾弃仗。逵恃心直,谓休曰:“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乃引军还。遂与休更相表奏,朝廷虽知逵直,犹以休为宗室任重,两无所非也。)
    曹休收到了这恢复之后,只是冷哼了一声,毕竟他也是打败了的将领,所以他也说不出什么来,此时他每天晚上都会梦到那些阵亡在石亭的士卒,来找他诉说着冤屈。
    其后,曹休上书谢罪,曹魏皇帝曹叡遣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
    曹休就这么看着那屯骑校尉杨暨带来的赏赐等等,心中更是惭狠不已,因此痈发与背。
    而同时,豫州刺史贾逵也收到了曹叡的回复,两不相帮,两不得罪,他并不知道此时曹叡已经是心中充满了愧疚了。
    他此时知道的是,自己的儿子贾充给他带来的那个消息,曹叡遣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曹休,礼节赏赐更加隆重。
    贾充此时就站在自己父亲的面前,几乎是声泪俱下的告诉自己的父亲,曹叡对于曹休是多么多么的恩宠,对于他们贾家又是多么的不公平。
    这一刻,贾逵似乎是想通了什么,他只是摆了摆手,就让自己的长子贾充离开了,看着空荡荡的书房,他只是嘴里喃喃自语了起来。
    “这个曹氏,还真是,让人提不起力气啊!”
    太和二年,石亭之战爆发,贾逵亲自率军救出和他有着大仇的曹休,同时和曹休再次闹僵,互相失望之后,他们之间开始了互相弹劾,最后却是被皇帝曹叡镇压了下去。
    同年,贾逵逝于任上,年五十五岁!
    贾逵的一生忠于曹魏,重病中还对左右的人说:“我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概不得有所修作。”豫州吏民为了追思他,专门刻石立祠。
    贾逵非常忠诚,如当中被郭援威逼仍宁死不愿向他投降。另在曹孟德死后,鄢陵侯曹彰由长安赶来,问曹操的玺绶时,贾逵则严肃地说:“天子在邺,国有储辅。先王玺绶,非君侯所直问也。”表明尊重曹操和其选立的继位人曹丕。另在夹石时,虽然贾逵与曹休有过节,但在曹魏的利益面前都可以放低,努力营救曹休以免被吴军覆灭。
    贾逵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曾建起了一条二百余里的运河,称为“贾侯渠”,便利民生。
    也因为这重重功劳,贾逵被追封谥号为肃侯!
    贾逵这一生,都没有得到持节之权,这一生也没有等到这持节的那一天!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