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三百零四章战事起(四)[3]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而曹休在知道了自己的老对手贾逵死后,并没有多么的开心,反而是突然就沉默了下来,他的两个儿子,曹肇和曹纂两个人也是一直伺候在曹休的床前,此时的曹休,也是一直重病无法下床了。
    此时知道了贾逵身死,他突然想到了那一天,他的恼羞成怒,他的冷嘲热讽,还有那掉落在地上,到最后都没有被捡起来的符节权杖。
    “老夫的,持节权杖呢!”曹休突然开口了,他知道自己没有捡起来,但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定会捡起来的,所以现在曹休找自己的儿子,要自己的节杖!
    他的两个孩子没有让他失望,很快代表着皇帝的信任,还有大司马的威名的节杖就放到了曹休的手中。
    感受着那节杖身上的冰凉,曹休突然眼角落下来一滴眼泪。
    太和二年秋九月庚子,曹休去世,谥曰壮侯。子曹肇继嗣。
    曹休这一生也算是波澜壮阔,他作为曹操的族子,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
    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曹丕驾崩,曹休受遗诏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曹叡即位后,官至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封长平侯。
    直到最后,他和曹仁一样,晚节不保,石亭一场大败,加上贾逵的病故,终于,曹休也没有扛过那个让人瑟瑟发抖的秋天!
    当曹休的死传到了洛阳之时,曹叡也是呆住了,整个人都感觉到了森冷的寒意,虽然曹叡现在对于这个曹休大司马也是不怎么喜欢,但是,曹休一死,这天下世家的势力,也就更加的大了。
    而这,都还没有结束。
    太和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去世!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孙策南攻会稽,王朗率军抵御,终为其所败,并在逃亡途中被孙策擒获,受到礼遇。
    之后应丞相曹操辟命,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
    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
    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同样,王朗也是三朝老臣,在曹丕时代,以及曹叡时代,他都是一个定海神针一般,直到现在,王朗死了。
    王朗去世,谥号“成”。
    而王朗之死,似乎又是另一个讯号,远在辽东的公孙家,终于也等之不及了!
    辽东一直是曹家的一块心病,便是当初一心要将天下一统的的曹孟德,也不过是让北方名义上归顺了汉室和曹家!
    而那个野心勃勃,收回河西走廊,掌握雍涼大权,拿下青徐二州的曹丕曹子桓,最后也只能对辽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辽东的公孙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曹丕也没有办法啊!
    辽东公孙家算得上是很久远的家族了,但是现在的辽东公孙家的起源乃是公孙家的那位传奇人物公孙度!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东汉末年在辽东地区建立东国。
    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郡,投奔当初的公孙本家的,而公孙度却是在这里做了郡吏。
    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早折了。
    公孙度少时也叫公孙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就很喜爱他,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
    建宁二年,朝廷下诏推举有道之士,公孙度与东郡谢弼、东海陈敦一起被举荐担任尚书郎一职,后来又升任为冀州刺史。
    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初平元年,因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
    或许是因为公孙度是从玄菟郡的小官吏发迹的,所以辽东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
    但是谁都不知道,这个之前一直温文尔雅,分外好学的年轻人,今日这是已经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担任伍长。
    公孙度一上任,就将公孙昭抓了起来给他儿子报仇,在襄平市中将其鞭打而死。
    郡中豪门望族如田韶等人的家族,只因在平时的来往上对公孙度没有恩惠,就都被他找借口杀了,被他如此诛灭的豪族有一百多家,郡中人个个惊恐万状,这是施威于内。
    而对外就是对外他则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馀国王尉仇台更是主动成为辽东的附属,而公孙度也因为夫馀在当时强盛的高句丽和鲜卑之间,将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给了尉仇台!
    公孙度曾担任玄菟郡佐吏熟知高句丽虚实,公孙度在取得辽东郡后东伐高句丽,是役之后,高句丽听从辽东调遣。
    据说《后汉书》记载,高句丽"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
    得到了高句丽的大军之后,辽东公孙度的势力,一度大涨了起来,同时他的麾下,也慢慢的开始正式在辽东站稳脚跟,开始了占据大权!
    在公孙度扩张海东期间,高句丽王伯固畏惧公孙度的威名,在公孙度讨伐富山贼时亦派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相助征伐富山贼人,帮助公孙度扩充势力,同时也能够积攒实力。
    之后公孙度更是东征高句骊,西征乌丸,威震海外,让公孙度变成了辽东之主的同时,也让辽东变得分外稳定了起来。
    当时中原大乱,中原人士多避难于辽东,其中亦有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知名人物。
    初平元年,公孙度得知中原一带正处于动荡之中,公孙度自己琢磨了好酒值周,便对他亲信部下柳毅、阳仪说:“汉皇室将要覆灭,我到了与各位商量图谋王位的时候了。”
    不过,之后的公孙度,就变得十分的暴虐了起来,有些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
    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
    公孙度更加高兴,然后一开心就想到了原河内太守李敏,这个家伙在郡中知名度很高,公孙度想要强行征辟他!
    但李敏又不喜欢公孙度的所作所为,又惟恐公孙度加害自己,于是带领全家迁居到了一处海岛。公孙度得知后,大为恼怒,掘开李敏父亲的坟,打开棺材焚烧尸体,又诛灭了李氏宗族。
    他分辽东郡为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不过他也没有嘚瑟多久,因为他刚刚开始享受土霸王的生活之时,曹操和袁绍打完了,袁绍一家虽然还没有被灭掉了,异族也还没认怂,但是这两方面都已经不是曹孟德的对手了,然后北方这边还有一个辽东的存在,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曹操给公孙度了一封信,问他愿不愿意被自己征召为武威将军。
    曹操征召公孙度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干什么啊!”将印绶藏于武器库中。
    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和曹操和解,毕竟他是真打不过。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时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馀,下有三小石为之足。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而里名与先君同。
    社主土地,明当有土地,而三公为辅也。”度益喜。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度大怒,掘其父冢,剖棺焚尸,诛其宗族。
    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延为建义侯。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
    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藏印绶武库。)
    直到建安九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位,但是为了向曹氏示好,将永宁乡侯封给了弟弟公孙恭。
    而这一刻开始,辽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国中之国,同时,辽东也算得上是彻底的成为了公孙家的禁脔。
    公孙康为公孙度的长子,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将之前曹操封给公孙度的永宁乡侯印绶给了弟弟公孙恭,对曹氏表示了臣服,但是这不过是公孙家表示了臣服。
    而公孙康自己,仍然和他的的父亲一样,对中原朝廷“恃远不服”。
    建安十年,袁谭被曹操击破后,曹操派张辽安抚海滨一带,张辽击破了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公孙康失去了其父经营多年的东莱诸县。
    不过公孙康也不是善茬子,他在失去了营州之后,便直接想到了报复。
    公孙康直接对麾下的众多将校说道,“听说曹公远途出征,邺城没有防守的准备,现在我想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攻邺城,谁能抵御!”
    众将领都说:“老大您说的对,我们这就去打邺城!”
    公孙康又看着他麾下的智囊凉茂说:“您认为这主意怎么样?”
    凉茂回答的就理智多了,他只是回答:“近来海内大乱,国家将要倾覆,将军您拥有十万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观看各方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君主的臣下,本来应是这样的吗?
    曹公忧虑国家的危机败亡,怜悯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人诛杀凶残的民贼,功劳巨大,德行广被,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因为国内刚刚平定,百姓初步安顿下来,所以没有责罚将军的罪过罢了!
    而将军您却想要兴兵向西进攻,那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