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之风雷野战》第一卷1海内知己结金兰[2]

独孤求败之风雷野战最新章节目录
   不必过于在意。”
    “说得好!杀几个毛贼,不必放在心上。我是完颜忠,来自大金,女真族人,只盼二位少年英雄莫因此而心生嫌隙就好。”
    明教源自波斯,对于胡汉之隔并不在意,又一向对宋廷并无好感,近年来更杀了许多宋廷的贪官污吏。何况宋辽相争,并与金国无关,所以风雷野见完颜忠说得如此爽快,便不以他是金国女真人为意,反生亲近之感,遂道:“完颜兄不必自疑,我明教源自波斯,教中不乏西域之人,胡汉无别,皆是明尊救苦之世人。今日承蒙完颜兄相救之恩,风雷野只有感恩之心,何来生隙之想?”
    独孤玦击掌称赞:“风兄心系世人苦难,明教一视胡汉同仁,这等胸怀令人敬佩!”随即又问:“久闻明教高手辈出,教众百万,已是中原武林第一帮派,敢问风兄,如方东秋这等小人,何能出入明教,盗取玄铁重剑?”
    完颜忠来自金国,虽曾略闻名教,却不知名教如此势大,听独孤玦这么一问,也觉得纳闷,望向了风雷野。
    “说来话长!”风雷野看了齐列在完颜忠身后的五名随从武士,个个均已下马,肃立于马前,他目光锐利已瞥见马鞍系着酒囊,豪气问道:“无酒不欢,完颜兄所带烈酒可否共饮?”
    完颜忠畅怀大笑,立即命人将鞍上的酒囊取来,他和风雷野、独孤玦一人一囊,相对而饮。
    风雷野昂首大口饮酒,赞了声:“好酒!”,然后向完颜忠、独孤玦说出了方东秋潜入明教盗剑之事。
    原来那河朔七雄早已为童贯所收买,几天前乔装为明教教徒,混入明教总坛,原是想盗取明教的圣火令与乾坤大挪移心法,有了圣火令,童贯便可以用来号令明教教众,至于乾坤大挪移心法则是河朔七雄自己想要留用以练就神功。虽然河朔七雄乔装教众又极匿行踪,但仍被眼尖心细的风雷野发现,所以他们未能得手偷到圣火令与乾坤大挪移心法,但却意外盗得玄铁剑,于是风雷野带着数位明教高手一路追赶,没想到沿途有人接应河朔七雄,以至于所随的明教高手被绊住了,只剩风雷野一人继续追踪河朔七雄,更没想到追至此处,还有接应之人,并且是大内高手,想来此处本是河朔七雄与他们约定好的会合之处。
    说到这儿,风雷野啐了一声:“童贯那狗官太小看我明教了!圣火令和乾坤大挪移心法,均是我方教主随身之物,河朔七雄若真想从方教主手中盗宝,只怕连总坛也出不去了。算他们运气好,没撞见方教主,又怪我大意,没想到他们竟能得悉一条出入总坛的秘道,这才让他们盗走了玄铁重剑!若非二位相助,真失了玄铁重剑,我只能以死谢罪了”
    “原来如此,幸得宝剑无损,风兄也不必过于自责了!”
    “是啊,用你们汉人的话,叫什么…完璧归赵!”
    风雷野和独孤玦互看一眼,完颜忠从他们的神色中察知自己可能掉错了书袋,哈哈大笑:
    “我虽从小就习汉语,但并不熟稔,说话不恰当,让二位英雄见笑了!”
    风雷野和独孤玦见完颜忠说话爽快,也跟着大笑。风雷野说道:“并无不当!甚是适切!”三人于是席地而坐,笑饮欢谈,都觉得甚为契合。
    相谈之中,风雷野知道了独孤玦就是来自「荼靡山庄」,近年来击败了多位武林高手的青年剑侠,而且从他的口中,竟能说出那些黑衣人的各自不同的武功招式,可见独孤绝对于各门各派的武学所知甚广。而完颜忠自称向往大宋繁华,所以前来游历。平生最恨以众欺寡,所以见河朔七雄和蒙面刀客围攻风雷野,是生是死都都必要相助。独孤绝对完颜忠如此仗义,甚为钦敬,他看完颜忠所使武功,与他的随从皆有不同,竟似是中原武林一脉,遂问完颜忠的武功是何人所教?他说自己的父亲曾经结识一位在大宋长大的辽人萧大爷,武功非常好,所以后来自己的父亲就特意从大宋延请名师,教自己的儿子武功。完颜忠还说,自己的父亲常说,可惜那位萧大爷英烈早逝,否则自己若能拜萧大爷为师,武功必然比现在高得多了。
    听到完颜忠提起萧大爷,独孤玦顺势问风雷野:
    “敢问风兄,您所使的掌法,是否就是降龙十八掌?”
    “正是,我这掌法失传已久,独孤兄弟一眼就看出来了,武学真是渊博!”
    独孤玦想再问风雷野,他是明教中人,何以能使丐帮的降龙十八掌?但又想如此追问,已是探人隐私,有所不妥。风雷野察言观色,已知独孤玦心中的犹疑,他本就生性豁达,又敬重独孤玦,所以坦言相告:
    “独孤兄弟不必多疑,我这掌法不是从丐帮偷学而来的,而是家母所传?”
    “令慈?降龙十八掌极为阳刚,且须辅以深厚内力,想不到令慈竟能…”
    独孤玦话未说完,风雷野立即笑道:“家母只是授我掌法秘籍,她本人并不会使降龙十八掌。不瞒独孤兄弟,我一身内力自幼习自家父,掌法得自家母,后又幸蒙方教主调教,这才略有小成。至于家母何以得有降龙十八掌的秘籍,事涉家母之私,请恕我不敢多言,但独孤兄弟放心,家母授我的秘籍,也绝不是从丐帮偷来的,而是家母年轻时,曾长年跟随一位英雄前辈而获得的。”
    说到这儿,风雷野叹了口气道:“这位英雄前辈看来和完颜兄弟也甚有渊源,我猜想就是完颜兄弟口中的那位萧大爷了。”
    “是么?萧大爷和风兄弟的母亲相识?”
    “何止相识…”风雷野说了四字,忽地低头默然不语,神色略显感伤,完颜忠和独孤玦都明白,事涉风雷野的父母,身世隐私,风雷野不愿多说,他们自然也不必多问。
    完颜忠大喝一声“好!”,拉着风雷野和独孤玦的手道:“既是有缘,就不当错过。我们三人何不义结金兰,从此手足相待?”
    风雷野握紧完颜忠:“承蒙完颜兄弟不弃,风某心中甚为同感!”
    然后转头看了独孤玦一眼,独孤玦朝风雷野、完颜忠点了点头。
    三人叙比年齿,完颜忠居长、风雷野仲之、独孤玦排三。随即就在土坡之间,撮土为炉,插剑为香,叩告天地,立誓同为手足,生死与共。
    此时,大批明教后援赶到,风雷野起身相迎,带头的「清净百护法」水百纳告知风雷野,他们半路被围堵,所以总坛再派多名教友相援,双方彼此印证,果然围攻他们之人,都是童贯指派来的宫内高手,明教几个兄弟受了点伤,但无大碍。水百纳看四处横尸,显然激战甚烈,急问风雷野有没有受伤。
    风雷野大手一挥道:“护法王请放心,我有大哥、三弟想助,童贯手下那群虾兵蟹将,怎能伤得了我?”
    说完,想起教中尚有要事。风雷野转身向完颜忠、独孤玦告辞:
    “大哥、三弟,教主有令,命我速归总坛。山高水长,盼大哥、三弟得空能来我教总坛一叙,教主必然欢喜得很!”
    完颜忠笑道:“去得!去得!我这一趟本要四处逛逛,饱览大宋风光,迟早要去叨扰二弟!”
    独孤玦也应道:“游必有方,待小弟回庄禀明母亲,择日当前往贵教拜见二哥!”
    三人互动珍重,就此告别。风雷野和水百纳带着明教众人离去,完颜忠也翻身上马,领着五名随从武士扬鞭向北,独孤玦缓步而行,越过沙丘,走向「荼靡山庄」。
    完颜忠向北行了数里,路旁迎来数十名汉人装扮却身骑高马的武士。那些武士见到完颜忠,急忙下马,俯身叩道,敬称完颜忠为「菩萨太子」。原来完颜忠本名完颜宗望,竟是金国国主完颜阿骨打之子,由于为人和善,带兵待民均极仁慈,所以人人尊称他为」菩萨太子」。
    完颜忠对风雷野、独孤玦甚为欣赏,早有意结交,深怕自己若说出是金国太子的身份,他们二人会犹疑,所以这才骗他们说自己是金国富商,名叫完颜忠。完颜宗望挥手示意众人们起身,说道:
    “此次前来宋朝,刻意改换汉服,就不是愿轻易显露身份。以后大家兄弟相称,叫我一声大哥即可,切莫再唤我什么菩萨太子了!”
    随后,完颜宗望回头看向所来之路,叹道:
    “宋朝地广人众,豪杰辈出,二弚、三弟都是人中龙凤,我能和他们结为兄弟,这一趟可说收获甚丰啊!”
    这一切,都看在秃丘上的僧人眼中,此时正是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
    风雷野告别独孤玦与完颜忠后,身背玄铁剑与明教群雄返回总坛,途经一处岔路口前,忽然见到一名年约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女子自眼前飞鸿掠过,在那女子身后有四个面色灰沈的中年妇女紧紧追赶,终在岔口追上那女子,分立四角,将她围住。风雷野好奇地看了一眼,见那女子一袭暗红长裳,神采明艳,鼻梁笔挺,眉头紧蹙,倔强而傲气。再看了围住她的四个中年妇人,更感惊讶,因为那四名中年妇人竟然长得一模一样。那红衣女子动手极快,一看自己逃脱不了,不等那四名中年妇人等手,双腕一翻,左右各持一柄匕首旋身同时分刺四名妇人,出手既快,招式狠辣,风雷野看了也不免心中一凛。只是那红衣女子手段虽辣,却抵挡不住四名中年妇女的合围。风雷野和明教群雄看了几个回合,已知那名红衣女子迟早要被四名中年妇女擒住,只是不知她们之间的恩怨如何、谁是谁非,因此只在一旁观战,并未插手。
    红衣女子自知抵挡不知四名妇人的围攻,忽地翻身跃起,脱开包围,轻轻落在四名妇人的剑圈之外,身姿甚是曼妙好看,可见轻功颇佳。只见红衣女子飘然落地后,转身向那四名中年妇女,竖起拇指亮出指环,厉声喝道:“见此指环如见宫主,妳们竟还如此无理!”
    四名中年妇人收剑对着红衣女子手中指环恭敬一揖,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这指环乃是宫中圣物,烦请您交还奴婢们,带回给宫主。”
    红衣女子一甩长袖,把指环死死握在手中,满腹怨气地嚷道:
    “梅、兰、竹、菊,妳们看清楚了,我的模样哪里不像是宫主?我拿自己的东西,谈何归还!”
    四名中年妇人面面相觑,互相点头,均不再言语,随即持剑再次围住红衣女子,红衣女子同样抢先出招,却仍然落于下风。风雷野已看出那四名中年妇人显然心有顾忌,不愿伤到红衣女子,所以出剑之势时有回让,否则早已拿下红衣女子了。红衣女子以一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