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之风雷野战》第一卷1海内知己结金兰

独孤求败之风雷野战最新章节目录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襄阳城外,崇山峻岭中,一只巨雕从刺目的烈日中扑旋而来。只见那神雕身形似凤,羽如龙麟,倏然腾空而起,高低盘旋,掠过山崚,滑进一处隐秘深谷中,忽而爪勾陡壁,厚重如铠甲的翅臂扑扇几下,震得扬尘兀然腾起,随即稳稳沉落在二十余丈高的峭壁平台大石之上。神雕立于高台,尺爪抓壁,合缝紧扣,引颈长啸,雕声微带嘶哑,但激越苍凉,气势甚豪,威武无比,鼻息阵阵,周围落叶飞花皆为之颤。
    一位身穿紫衣白袍的男子,手持一柄青钢利剑,正凝视着剑身发出的青芒而出神。剑背似坚硬锋刃的利喙直指鼻心,男子的眼神炯炯灼心,连那威武神雕似也被震慑住了,收敛羽翼,俯首悄立于侧。高台上的男子对于神雕的到来,似乎听而不闻,衣袍随风飘曳,身影却巍然不动。凝视着左手中的金钢利剑,然后以右手食指凌空朝着平台大石中划出了「剑冢」二个大字,接着又在其旁,仍以指尖凌空划下几个字:「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原来这紫衣白袍的中年男子,正是驰名江湖二十馀载,人称剑魔、自号求败、复姓独孤的独孤玦。但见他脸白如霜,发墨似乌,看似三十馀岁,若非双眸中隐现的一抹看透世情的苍凉神色,任谁也看不出他已过中年,可见独孤玦内功修为已臻造化,皮囊表相的变化于他犹如空色幻异,只在一念之间。
    独孤玦的身后,一名少女将一柄青钢利剑、一柄玄铁重剑还有一把木剑安放于平台之上,并刻意在青钢利剑与玄铁重剑之间,空了一片足以安剑另一柄长剑的间隙。
    独孤玦对少女说道:“朝英,为师狂言求败,实则心中已无胜负之想,妳可明白?”
    “师父由武入道,已臻化境,死生犹如朝露,况乎俗世胜负?”少女说道,向独孤玦三拜:“师父,徒儿去矣!”
    “走吧!”
    独孤玦转过头去,少女跃下高台,朝着谷口走去,却仍时时不舍地回首凝眸望向高台。
    独孤玦俯身凝视平台,在青钢利剑之旁,以指尖凌空划写,看似以指使气,却非气剑。而是以指使意,那青石平台竟似能明其意,犹如软泥一般,听话地随着独孤玦的指尖所向,自己凹陷出一个个字迹: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字毕,喟然叹道:「何能不滞于物?唯有物我两忘、心物合一,但这境界后世又有几人得能悟到?」
    随后,独孤玦炯然的目光突然变得深邃,他忧悒的眼神,似在回忆起二十余年前的往事…严峻的神情,渐变为迷茫,似是回到了北宋宣和年间….
    黄沙漫掩的秃丘土坡之间,年方25岁的独孤玦正凝神看着以一敌七的一场搏斗,一时间秃丘上刀光剑影,扬尘四起。独孤绝定睛蔑视,那七人为首者便是曾拜在自己手下的,剑术称雄河朔的方东秋。眼见与七人相抗的男子高大俊朗,气宇过人,手无兵刃却掌法精奇,连发数掌,瞬息逼退河朔七雄,浑厚的掌力袭向为首的方东秋,方东秋气为之绝,踉跄后退几步,多亏手持一把黑黝的重剑深杵入地,这才没有被轰然掀翻。独孤玦看了一眼,已知河朔七雄并非那男子的对手,若非仗着方东秋手中那柄怪异的重剑,恐怕早已败在那男子手中。看来,用不着自己费事出手了。令他惊讶的是,那男子所使掌法,竟似是武林中失传已久的降龙十八掌。难道他是丐帮中人?但即便是丐帮,据说自从前几代的萧峰帮主死后,后继的几任丐帮帮主就再也没能学全降龙十八掌,可眼前这男子所使降龙十八掌却甚为齐全而且威势猛烈,他究竟是何人?
    正想着河朔七雄必败无疑,独孤玦耳廓忽地轻轻一动,他「咦?」了一声,果然不久,数十名手持长刀的黑衣人蓦地从沙丘后涌现,很快地与河朔七雄一起再度合围了那名男子。
    眼看敌方人多势众,形势威逼,那男子并不慌张,而是收掌沉气,屏息凝神,目光不屑地从右向左环扫人群,脸上一付毫不在意的摸样,脑海中却在精算着人数,观察他们手中的兵器,并计算着最佳防御距离。男子心中默算:敌方二十人,河朔七雄3攻3守,不难对付,唯有方东秋玄铁重剑在手,当避则避。援贼来者32人,使长刀,握刀姿势高低参差却手法相近,围势方位似阵非阵却无死角可觅,看来并非一般江湖人士,应是一群受过训练,擅长团战的武士。
    男子傲视人群,自报家门是江湖第一帮派明教光明左使风雷野,生来行事坦荡,大义为先,掌下不杀无名之辈。他环视一圈道:“诸位来想必来自宫中,个个皆是大内高手,何必效江湖小贼,蒙面自羞?”又缓缓抬起右手直点方东秋:正好黄沙迷眼,就先取你这盗剑贼人的血来压压灰!
    方东秋忌惮风雷野掌法精奇,不敢向前接战,反而又退了二步,左右顾盼,愤恼交加,急命身旁援手上前围攻,不意风雷野话音刚落,已飞步欺向方东秋,却是声东击西,身形急旋,双掌齐发,已连毙二名蒙名武士,风雷野此举意在先夺其势、乱其阵形,因为他深知这群蒙面武士若结阵相攻,较之河朔七雄更加难以对付。那群蒙面武士见风雷野瞬间击杀同伙两人,彼此互看一眼,并不惊惶,方位互错,结为刀阵,剎那间已再度围死了风雷野。狂风吹来,土坡尘扬、飞沙走石间刀锋倏起。独孤玦见风雷野意气风发,又是近年来为民除害、干了不少好事的明教光明左使,心中多了几分敬意,正想出手相助,却又忽闻一阵马蹄声,踏踏传来。独孤玦抬头看去,沙尘之中隐见数名华服骏马之士,人高马大,个个精悍。为首之人,神情目朗、极有威仪,那人眼见这么多人围攻一人,皱了皱眉,转头对身后的的随从说道:“这么以众欺寡,太也不像话了!”随即带着随从,纵马冲向沙尘之中,杀入刀阵,相助风雷野。这几人穿着汉人服饰,行止犹如贵人富商,但他们横刀纵马的态势,大开大阔,控骑杀阵怡然自若,彷佛久经沙场战阵,已然显露他们绝非一般中原武林人士,反倒像是来自塞外之人,
    独孤玦见已有来人相助,本不想再插手,但来人为数仅有六人,而河朔七雄加上蒙面刀客却多达四十,胜负原难逆料,不意那些蒙面刀客结为阵势,数十人迅速交互错位、彼此相应,形成大大小小的刀圈,圈中有圈,圈外有圈,瞬间竟以刀圈将风雷野和相助的塞外武士们分割开来,形势再次逆转,风雷野等人陷入了苦战。
    独孤玦摒气凝神,内力所聚,目前横扫全场,在他眼中,那些变幻莫测的刀阵,快疾交错的刀客,剎时间都放缓了动作。他能看快成慢,这是他天生的异禀,极度敏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曾让他痛苦不已,直到他成长习武后,渐渐能用自身的内力去掌控收发这些过度敏锐的感官,才化为他自身武艺最独特一部分。独孤玦看出了那些蒙面刀客的家门路数,看出了他们似都经过同一高人调教,因此虽然来自不同门派,却有相似的身法以及一套配合刀阵的相同刀法。他也看出了环环相圈的刀阵,似是严密却破绽甚多。倒不是这刀阵设计得不够巧妙,而是这些蒙面刀客们的武艺还不高强,总在身形交错、刀锋相应之间露出了破绽,是的,他们的刀,还不够快!这也不正是独孤玦自己最困扰的事么?他总觉得自己的剑不够快,远远跟不上自己可以看快成慢的眼力。
    不过,独孤玦对自己的剑法剑虽还不满意,但此刻却刚好足够用来破这刀阵了!
    独孤玦观战至此,心中已有破阵把握。想到方东秋身为河朔七雄之首,在江湖上也颇为声名,竟做出盗人宝剑的不耻行径,于是轻「哼」一声,拔出青钢宝剑,左足略点,身如轻鸿,向河朔七雄飞掠而去,一剑疾迅直刺方东秋。方东秋早已发现独孤玦在附近观战,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只盼独孤玦莫要干涉。不意独孤玦还是出手了,而且利剑疾指向自己。方东秋面露惊惶,立刻以手中重剑挡去,独孤玦从重剑的破风声中已听出此剑极为钢硬,只怕自己手中的青钢利剑若与重剑正面对击将为其所断,立即变招,青钢利剑平贴着重剑的剑身滑向方东秋的手腕,方东秋一惊,旋身出拳,独孤玦左手使出斗转星移,借力使力,方东秋的拳劲被推向身旁的河朔七雄排行的老三的武英身上,同时右手利剑仍刺向方东秋的腕间,方东秋不得不撒手,独孤玦略一轻探即将重剑从方东秋手中夺来。
    独孤玦没想到玄铁重剑竟如此沉重,一时间挥舞不便,仍以右手的青钢利剑,迅疾数点,已刺伤了方东秋与他身旁的河朔三雄骏马中的为首之人,也跳下马来,落在独孤玦身后,剩下的几名随从依然纵马来回冲撞,将那十几名蒙面武士的刀阵冲得溃散,瞬间胜负之势已然逆转。。
    就在众人酣斗之际,不远处的一座秃丘之上,站着一位中年僧人,灰袍蔽旧却目光如电,看着倚肩并战的三人,喃喃自语:「想当年在少室山上,我与大哥、三弟在群雄间饮酒结拜,何等意气风发,那时的我们与眼前这三位年轻人正是年纪彷佛,不想转眼间已过了二十多年了…」
    在三人合击之下,十馀招后,河朔七雄与那数十名武艺高强的黑衣蒙面刀客,终被击溃,败逃而去。风雷野走向几名死在地上的黑衣人,俯身翻找,果然发现了皇宫侍卫的腰牌,知道自己猜得没错,这些人确是童贯派来相助河朔七雄的大内高手。
    随后,独孤玦将夺来的重剑抛向风雷野,风雷野接过重剑,用一指潇洒地拨转剑柄,剑绕着他的脊背旋转一圈,带起风啸阵阵,风雷野收剑杵地,入土尺馀,只听嗡的一声,独孤玦感觉脚下微波余绕。风雷野向独孤玦抱拳相谢,又转身向华服男子欠身致意,说道:“明教光明左使风雷野,在此敬谢二位英雄相助,夺回镇教之宝玄铁重剑。敢问二位英雄贵姓大名,风雷野永铭大恩于心”
    独孤玦这才知道方东秋偷去的这柄重剑,竟是玄铁所铸,原是明教镇教之宝。他向风雷野拱手回礼:“免贵,复姓独孤,单名玦。路见不平,仗义施手是我江湖儿女应有本色,风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