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翘楚朱元璋》第九章朱元璋克定远攻占滁州郭子兴

元末翘楚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第九章朱元璋克定远攻占滁州郭子兴犯糊涂禁闭义子(10.5页)
    定远是个小城,墙矮人少,不到一万户,为下等县。设有中等千户所,镇守长官达鲁花赤(正五品)是蒙古人,还有一名千户(正五品)。
    此县县尹(从七品)姓王,原是定远张桥乡赤塘村(今属张桥镇)的土豪。县里人都叫他王总管,张桥乡的人称他赤塘王总管。
    定远千户所有一个百夫长,叫胡海,也是定远人。他得知朱元璋横扫横涧山附寨、包围了缪大亨的消息后,开始担忧,断定朱氏红军不久就会攻打定远。心想:到那时不死也是俘虏。与其那样不如早日脱身,谋个好前程。于是,悄悄离开军营跑到横涧山,投奔了朱元璋。《明史》称其“自拔(自己动摇)来归”。
    朱元璋得知他曾是百夫长,便让他继续做百夫长,跟随徐达。
    朱元璋根据守城的经验,很清楚凡是强攻,即使攻下,人员伤亡都非常大。不到万不得已,小城也不能强攻。
    年二月的一天,他先派汤和、费聚带几个人进城了解元军部署及数量情况。得知千户所及兵营设在西门附近,驻有汉军500人马,每天有四个小队在四门守望。北城县衙附近有个小兵营,驻100人,负责城门的开闭、守卫和街面的巡逻治安。县尹王总管带着10个兵住在县衙内。为了防范西面山区的民间武装,平时西门都不打开。
    朱元璋决定采取郭子兴夺取濠州的方式,里应外合智取。先派汤和、费聚各带10个兄弟携带匕首混进城住进客店。半夜丑时,汤和等人杀掉东门守卫,费聚等人杀掉北门的守卫,打开了城门。徐达及三个头领带驴牌寨3000兵进入东门随汤和穿城突袭西城的兵营,消灭了睡梦中的汉军。朱元璋携其余兄弟和冯国用领3000士卒进入北门直奔县衙和小兵营,翻墙入内,杀死了王县尹,俘虏了所有的元兵。
    第二天,朱元璋叫刘英书写几份安民告示,张贴在四个城门和大街十字路口。告示宣布:定远已被红军收复,由红军将领朱元璋管辖,废除元朝各种差役及苛捐杂税。红军办事劳民一律给予酬劳。一切生活、经营照旧。如有案情,禀报县衙,由红军县尹刘英公正处理。各乡自保武装愿意归附、改编的,请到县衙小兵营登记。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定远乡村及滁州一些设寨自保的乡民武装纷纷前来投靠。其中有一个相貌如同雄狮的人,叫丁德兴。
    此前说过,定远县西北丘陵山区有一座山叫韭山。因自古长有很多野生韭菜,故名。此山距离定远城直线距离19公里。金国侵犯宋朝南下时,濠州人王惟忠聚众于此,在山上垒石为城,抵抗金人。
    年,定远人华云龙聚众造反,占据了韭山。得知朱氏红军攻克定远,势单力薄的华云龙带领1000多人走出山区,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便任命他为千夫长,继续带领他的队伍。
    前来投靠的还有一对兄弟,哥哥叫郑遇霖,弟弟叫郑遇春。他们也带着一支乡民部队,有一千来人。朱元璋便任命郑遇霖为千夫长,郑遇春为副手。
    定远安定后的一天,朱元璋召见冯国用两兄弟。他已经得知冯国用博览群书,通晓兵法。在横涧山阻击东寨、攻打东寨时,也看出冯国胜勇猛敢拼,亦懂谋略。
    朱元璋的宿卫郭兴把两人引到千户所客厅时,朱元璋已经先到。两人落座后,他才仔细打量冯国用。
    冯国用三十来岁,生一张椭圆丰脸,长一对柳叶眉——弯长而秀,浓中带清,眉尾上扬,伏射天仓;眉下嵌一对鸬鹚眼。印堂较宽,下挺一只君子鼻——梁高不露骨,山根宽而有势;年寿挺拔,准头圆润有收;兰台、廷尉适宜。唇蓄短须。
    再看他的打扮:头戴青蓝儒巾,身穿青色宽松斜襟长袍,足踏一双皂色皮靴。
    古代面相学认为:柳叶眉主使交友忠信,心地慈善,聪明好学。君子鼻者为人正直,遇强不怕,见弱不欺;少年得志,中年大发,富贵双全。
    上茶后双方交谈起来。朱元璋开门见山问道:“当今若取天下,何处为最好?”
    冯国用答道:“集庆(今南京)古称金陵,乃我华夏东南经济重镇,现有人口60多万。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生产大量丝帛,专业工匠就有6000多户。税收丰厚。其地貌有‘虎踞龙盘’之形,三国孙权、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国均在那里建都。东晋长达104年。宋国有60年,齐国代之42年,梁国继之56年,陈国较短也有33年。自南唐定都金陵,市场更加繁荣,商贾云集。此外,金陵北有长江天堑阻隔,若以此城作为根据地,便于横扫江南。有了江南后盾,进可挥师北上,一统天下。若时运不济,北方不定,退回亦有半壁江山。,只是,须要做到两规(规矩)六事。”
    说到这,冯国用有意打住。
    朱元璋马上问道:“哪两规?”
    “一是军队必须纪律严明,入城下乡,不可骚扰、侵犯百姓。有犯则罚。
    二是征粮适度,税赋适当。”冯国用有意停下,吃口茶,并不接着说“六事”。
    朱元璋很感兴趣,又问:“那六事耶?”
    冯国用这才继续说:“一事是朝廷大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事是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事是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事是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事是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事是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
    这六事,朱元璋大部分没听懂,但是心里很高兴,得到一个重要人才。
    他实实在在地说道:“冯先生,有几事我一下子还听不明白,尔留在府下且做我的参谋如何?待我有空时,再细细向尔请教。”
    冯国用觉得这个职位很适合自己,马上就答应了。
    朱元璋接着了解了他们队伍的情况,都是青年壮丁,便问冯国胜道:“尔带领你们三千士卒做我的亲军如何?”
    冯国胜抱拳应道:“在下唯朱公马首是瞻。”
    朱元璋便说:“那尔兄为亲军指挥,尔为副指挥。亲军的日常事务主要由尔负责。”
    如此安排,出乎冯氏兄弟的预料,他们为投靠这样的主公感到幸运。
    朱元璋攻取定远不到五个月,各乡及邻县山寨武装的归附使他的军队迅速发展壮大,很快扩充到一万余人。其中一支武装,为首的叫王弼,善使双刀,外号双刀王。朱元璋任命他为百夫长,率部跟随徐达。
    朱元璋首先任命郭英(19岁)为千夫长,先由他挑选1000名适合射箭的士卒,组成第二支弓箭部队。
    接着,叫汤和从投靠的乡兵中挑选有手艺的200余名工匠,组成一支工事队、一支兵器队。
    随后,分次任命耿炳文(20岁)、张龙(岁数不详)、陈桓(岁数不详)、孙兴祖(19岁)、唐胜宗(19岁)、陆仲亨(18岁)、丁德兴(27岁)
    、陈德(24岁)、王志(19岁)九个兄弟为千夫长,每人统领1000人,确定百夫长及九夫长,组成他们的部曲。
    骑中最小的是谢成(15岁),朱元璋让他和李新跟随自己做传令亲兵。1355年,他跟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1356年(丙申岁),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后,年满17岁的谢成被任命为行营总管。
    朱元璋崇尚兵不在多而在精的理念。他的19支千人部曲加上汤和带领的驴牌寨3000兵及华云龙的1000多人、郑遇霖的1000来人和冯国用兄弟的3000亲军,已达余人。再加上缪大亨的一万多兵马,朱元璋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近四万兵马,已经超过濠州七个元帅的兵马之和。
    年五月,鉴于朱元璋占领定远、扩大队伍之功,郭元帅依序晋升他为管军总管,成为大将军。
    此时,有了管军权力的朱元璋便调整部队的从属关系:提拔花云、费聚、徐达、郭兴为镇抚将军,并报郭子兴元帅知晓(备案)。
    他首先把华云龙、张赫的千人部曲分给汤和将军统领,加上驴牌寨的兵马共5000人。
    把郑遇霖、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四个部曲交给花云将军指挥,加上他带领的黄军俘虏共5000余人。
    把陆仲亨、丁德兴、陈德、王志四个部曲分给徐达将军统领,加上他带领的黄军俘虏共5000人。
    把张龙、陈桓、孙兴组三个部曲分给费聚将军指挥,加上他带领的黄军俘虏共4000人。
    把郭英、周德兴两个部曲交给郭兴将军统领,共3000人。
    此外,朱元璋将老成持重的吴良及吴禎的部队作为机动部队,由自己直接指挥。
    一天,心情舒畅的朱元璋走出县衙,到街上看看,感受感受自己打下并治理的第一块天地。
    忽然,他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在一个包子铺门口乞讨,衣衫褴褛,不由想起自己当年曾在定远乞讨。朱元璋走过去买了两个包子给小孩。
    等他吃完才问道:“尔叫甚名?”
    “沐英。”
    “多大了?”“八岁。”
    “尔的爹娘耶?”“都死了。”
    可怜的孩子!朱元璋的心头不免发酸,说道:“跟我走好吗?每日有饱饭吃。”
    听说“每日有饱饭吃”,小沐英半信半疑,点点头,让朱元璋拉着手,进了县衙。随后,朱元璋和马秀英商量好,将他收为义子,改名朱文英,由马夫人照看。
    时年五月,彭早住小不忍,与赵均用发生火并,不久气病而死。其子统领了他的部队。郭子兴失去好友彭公,在濠州的日子却越来越难。孙德崖则想再借赵均用之手加害于他。
    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马上捎信给赵均用,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否则决不留情!慑于朱元璋几万兵马,孙德崖再也不敢对郭子兴动手。
    定远毕竟是个小县城,多兵马根本放不下,驻扎一万人已经拥挤不堪,一大半驻扎城外。当年郭子兴也是如此才夺取濠州。
    因此,朱元璋决定攻打滁州,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后,根据冯国用的建议,由兵器队制作了两件大型攻城器械,制作了300杆臂张弩及一批弩箭。弩gong、弩箭交给郭英部队使用。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