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01章:大败联军[2]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后面是坦克,壕沟前面是陷马坑,坦克后方还部署了大量骑兵用于反击。
    奥斯曼骑兵自然不会走陷马坑,而是会走故意留出来的进攻通道。
    如果被敌军骑兵的尸体堵死,那就正好不用反击了……
    侯赛因对于源自明帝国的“出奇制胜”这个词很有兴趣,是役就想验证一下。
    制胜不敢断言,但应该可以降低己方的伤亡规模。
    当敌军步兵冲过来的时候,有了壕沟与坦克的双层保护奥军上下就不感到害怕了。
    壕沟看似稀松平常,但在战时,却可以起到安抚军心,特别是让步兵感到安全的作用。
    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只要步兵在敌军的打击下先行崩溃,那多半就无法取胜了。
    侯赛因的应对之策便是先给步兵们找个窝,能拿多少战果并不重要,自己别先慌乱就行。
    除了近卫军之外,其他奥斯曼军队,尤其是步兵的战斗意志是很成问题的。
    与其说是为了防御敌军突击,不如说侯赛因是担心被自己的步兵给玩了……
    此事绝对需要未雨绸缪,以前屡次进攻中欧受挫,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前些年进攻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区,正是由于奥斯曼步兵方阵被骑兵打崩,导致全线崩溃。
    这次侯赛因倒是要看看,对方还怎么打崩己方躲在壕沟里的步兵!
    有了战壕之后,敌方的炮弹几乎就打不到自己的步兵了。
    只有迫击炮能威胁到,但这种火炮的射程很有限,暂时发挥不了作用。
    除了坦克周边,侯赛因将超过一半数量的步兵都塞进了战壕里。
    奥斯曼军队已经大规模换装了燧发枪,位于欧洲前线的部队则是全员装备了这种轻武器。
    尽管射速比火绳枪快一些,但装填弹药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两人用一个坑位的话,正好可以交替开火……
    这也导致了神北联军的步兵在冲锋的时候,几乎看不到多少对面的同行。
    出现在坦克周边的奥斯曼步兵只是一少半,其余都在战壕里就露出个脑袋来开火。
    这样的战术不但降低了损失,而且只要把燧发枪往土堆上一架就能射击,还增加了稳定性,从而提升了命中率。
    进入五百英尺的距离之后,随着达到了燧发枪的有效射程里,战场烟雾逐步消散,神北联军步兵的伤亡人数开始攀升。
    能够快速开火的坦克炮以及威力惊人的迫击炮弹,在同步收割步兵的生命。
    最初的一英里,神北联军仅仅损失了不到五千步兵。
    最后的一英里,没等冲到奥斯曼军队的战壕前,便已经倒下了接近两万步兵。
    等于损失了接近百分之三十的步兵,伤亡不可谓不惨重。
    正版坦克与冒牌战车的差距也显现出来,铁包木头的战车在近距离完全扛不住坦克炮的猛轰。
    胡斯战车最初也只是给火枪兵提供一个阻击敌军骑兵冲击的移动掩体而已,根本就没考虑过反坦克。
    舍不得给这种战车安装铁板的话,到了战场上,倒是可以防御步枪子弹,但遇到坦克的话,那真会变成移动的靶子了。
    在研制这种陆战利器的伊始,昊菁皇帝就明确说明,坦克不光要防骑兵突击,还要防对方的战车推进。
    因为战车后面肯定会有大量步兵跟进,光是战车攻过来,那一点威胁都没有,分分钟拆光你的四个轱辘!
    坦克炮的炮弹也有两种,一种是大力丸——实心弹,一种是榴弹,也就是霰弹。
    前者用来反战车,后者则可以对付敌军的骑兵或步兵。
    在坦克面世之前,十七世纪的欧洲战场上已经逐步淘汰了小型加农炮,尽管这种火炮可以快速装填弹药。
    但鸡肋兵器在搭配可靠的车体之后,便焕发出了自己的第二春……
    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的炮塔,以及刀枪不入的车体,搭配可以连续开火的火炮,几乎就是骑兵和步兵的梦魇!
    哪怕失去动力,只能原地开火,也能给予周边的敌人以重大杀伤。
    奥斯曼苏丹易卜拉欣一世在看过坦克表演之后,便决定斥巨资引进这种神兵利器。
    昊菁皇帝同意向奥斯曼帝国出售坦克,也有自己的考虑。
    在西征军占据俄国的大部分地区之后,波立肯定会想方设法帮助某土鳖大王复国。
    这就有必要给波立开膛放血了,但大明王师不能出动。
    能够支撑西征军进攻莫斯科,已经算是到了补给的极限距离了。
    再远的话,那就是鞭长莫及了。
    不过这个小目标依然可能实现,只要奥斯曼心动了……
    所以重炮、坦克、飞艇这些高科技武器,都出现在了波兰南部的战场上。
    神圣罗马帝国此前吃过法军坦克的亏,利奥波德一世在登基之后也下令仿制了不少坦克。
    但尽管证明安装了铁板,防护能力仍然堪忧。
    因为明帝国制造的坦克装甲是用蒸汽锻压机锻造的,仿制品的铁板则是用铁匠们用N锤子敲出来的,质量决定性能……
    坦克炮对远距离目标的射击精度倒是不高,但在一两百英尺以内的近距离,那就没啥问题了。
    奥斯曼坦克与神北联军的战车对轰,其结果就是取得了近乎十倍的战损比!
    看着敌人的战车一辆接一辆的被摧毁,战壕里的奥斯曼步兵自然非常高兴,也坚定了继续固守战壕的决心,将跑路的念头抛到脑后去了。
    等到敌军步兵靠近,步兵们便在军官的命令下,开始大量投掷手榴弹。
    当然,也有倒霉蛋因为手滑或者把手榴弹磕到战壕后沿而导致“自娱自乐”的事情发生。
    但绝大部分遭殃的都是好不容易冲到阵前的神北联军的士兵,面对倾盆一般可怕的手榴弹雨,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哪怕原地投掷自己携带的手榴弹,也不可避免地挨炸……
    等于近十万颗手榴弹击穿了这些士兵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不等进入白刃战的阶段,便纷纷向后跑路了,他们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对方的打法很没骑士精神,完全是一群胆小鬼!
    己方打不着多少敌人不说,还白白损失了成千上万的士兵。
    神北联军的八万多骑兵从多个方向,包括奥斯曼的后方发动了全线突击。
    奥斯曼骑兵倒是没有立刻予以反击,先时躲在战车后面等待时机。
    等到对方的进攻势头被陷马坑和炮火迟滞之后,才开始对来犯之敌迎头痛击。
    重骑兵采用骑墙战术很可怕,但近战时也令人望而生畏。
    除非命中防具的空隙,否则很难直接干掉一个奥斯曼重骑兵。
    由于坦克与战壕的缘故,侯赛因在正面就部署了五千骑兵。
    另外三个方向倒是各安排了一万骑兵,每个方向均配备了两千左右的重骑兵。
    这些重骑兵就是己方防守反击的主要力量,可以有效抵消对方的骑兵数量优势。
    在新一批补给物资到位之后,近卫军骑兵除了此前装备的左轮步枪之外,还把长枪换成了狼牙棒!
    由于尺寸较长的缘故,这玩意就是用来克制敌军骑兵所使用的短兵器——钉锤!
    重骑兵对付重骑兵有两种趁手的破甲武器,一种是钉锤,另一种便是狼牙棒。
    前者属于典型的近战武器,后者则可使骑兵在比较安全的距离消灭目标。
    就算能力低一些,打不着对方的脑袋,那还打不着马头么?
    一棒子把马头砸烂,对方不也照样得坠马嘛!
    使用狼牙棒的骑兵的进攻套路有两种——打人或打马!
    只要得手,就能达到目的。
    近卫军的素质很高,也不是第一天使用长柄兵器,之前还简单地做了专项训练。
    这会儿使用狼牙棒并不会感到陌生与不适应,真不会用的话,直接把目标给镦下去也行。
    神北联军的骑兵部队先是遭到了对方的火枪和箭雨射击,而后在冲锋时又遭到了对方用狼牙棒猛拍。
    他们倒是也有长枪,可只能用来对付轻骑兵,想挑落目标,必须让对方不能还手才行。
    明帝国生产的左轮步枪的一大优点就是装药多,一般的铁皮胸甲根本扛不住这玩意一枪。
    打到战马头部或者前肢的话,基本一发就倒……
    冲在前面的大量骑兵被对方打死打伤,原地躺倒之后,后面的马匹躲闪不及,便被直接绊倒了。
    这种火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兵们前所未见的,几乎在顷刻间就被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了。
    两边各有一万骑兵,然而对方前端的两千人却把己方差不多一半的人给收拾掉了,还没受多大损失,换成其他人也会感到无比惊诧。
    六千奥斯曼近卫军骑兵就给神北联军骑兵部队造成了不下两万左右的伤亡,直接打退了三路骑兵的进攻。
    随后三支奥斯曼骑兵在近卫军骑兵的带领下,迅速投入了接下来的反击作战。
    神北联军骑兵数量虽然多于奥斯曼骑兵,但后者的部分质量优势抵消了这种数量优势。
    附近其他位置作战的神北骑兵见状便急忙冲杀过来,想要挽回颓势,可仍旧抵挡不住强势推进的奥斯曼重骑兵。
    获胜的秘诀在于,你要是能扛住最开始的六连发,外加近卫军骑兵论起来的一棒子,那就可能反败为胜,否则就凶多吉少了。
    由于在马上装填弹药并不容易,所有使用左轮步枪的奥斯曼骑兵都选择在六十到一百英尺左右的近距离开火。
    对神北联军的骑兵造成了极其致命的打击,这是他们根本威胁不到对方的距离,反而被猎物给反杀掉了……
    更重要的是,近卫军骑兵还学会了三通道火力打击。
    前排骑兵在开火时会趴在马背上,让后排骑兵也有同时开火的射界。
    第三排骑兵则站在马上开火,换作平时,路人多半都会以为这是表演项目。
    这招连明军骑兵都不敢轻易使用,但奥斯曼骑兵就是跟坐骑一起长大的,哪怕身披重甲也没啥难度。
    神北联军骑兵没等到双方错马,就被子弹打得直接乱成一团了。
    等到了快要白刃战的距离,却发现前排都是己方尸体所构成的障碍物,钉锤似乎够不着对方,火枪还没敌人的款式装填速度快。
    与奥斯曼轻骑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