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00章:东欧乱战[3]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的翼骑兵之后,索别斯基也只能下令退守城内,再做打算了。
    敌人已经拥有了新武器和新战术,对己方的威胁和杀伤大为提升。
    索别斯基已经致信维希尼奥维茨基,希望两个附近的盟友——勃兰登堡-普鲁士与萨克森尽快出兵。
    一旦本国被奥斯曼人击败,除非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决定出兵,否则那两个盟友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
    波立已经算是这个北方联盟了里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了,如果己方都不能取胜,其他盟友就更别提了。
    维希尼奥维茨基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旋即写信恳请两个盟友出兵相助,对方倒是答应了。
    在两个月之后,勃兰登堡-普鲁士与萨克森相继出兵来救。
    只不过加上维希尼奥维茨基派来的部队,援军总兵力也只有五万。
    看着是不少,然而对面的兵力却将近二十万,而且之前还没怎么损失。
    由于自身不缺油也不缺铁,奥斯曼军队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均已变成了重装防护。
    除了还是轻装上阵的炮兵之外,翼骑兵用冷兵器已经很难取得曾经的辉煌胜利了。
    索别斯基面对的是一支近乎二十万的敌军重装部队,获胜难度可想而知……
    奥斯曼苏丹易卜拉欣一世并不满足于只从明帝国购买武器装备,对于那些战斗力远逊于近卫军的部队,也要得到整训。
    用自己的将领自然是做不到的,但可以从明帝国高薪聘请。
    易卜拉欣一世认为如果自己手里战斗力相当于近卫军的兵力达到十万,便可以直接吃掉半个欧洲了。
    虽然只是遐想,但只要加以时日,长期坚持下去,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昊菁皇帝的影响下,奥斯曼帝国部队的作战单位、训练方式、武器装备已经开始向明帝国靠拢了。
    五千人编为一个旅,一个军辖三个旅,加上后勤补给以及炮火支援单位等,总计两万人。
    侯赛因麾下有五个整编军、五个混成旅、八个骑兵旅,还有一支直属地飞艇部队。
    加上一堆重装备,可以说阵容强大,不论是野战还是攻城,均可以利于不败之地。
    在克拉科夫一带,总计吸引了十五万左右的敌军。
    但吸取了此前经验教训的侯赛因并不着急,打算稳扎稳打。
    对方能主动进攻,那便再好不过了,反之就逐渐包围克拉科夫。
    一边围城打援,一边用炮火逐步摧毁对方的城防……
    己方拥有微弱的兵力优势,但在火力上的优势却较为明显。
    波军的重炮在射度与射程上都逊于己方从明帝国进口的重炮,便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了。
    双方进行了猛烈的对射,在三天之后,防守的一方便被打得哑火了。
    侯赛因下令围绕目标修建土丘炮苔,以便居高临下,进一步摧毁城墙。
    见到对方的举动,索别斯基立刻意识到了即将发生的事情,便下令出动骑兵部队。
    只是随着奥斯曼军队掌握了步坦协同战术之后,属于翼骑兵的风光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
    突击只给奥斯曼军队造成了不到五千人的伤亡,而翼骑兵自身却伤亡接近万人规模。
    所幸可以将对方修建炮苔的速度减慢一些,以便给己方争取宝贵的求援时间。
    如果维希尼奥维茨基不向克拉科夫继续增兵的话,那么形势对己方就会变得愈发的不利了。
    想要打破这个包围圈,就必须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然后从四面八方冲击围城大军。
    索别斯基此前已经这么做的,并未将所有兵力都收缩到城内。
    在城外还留了至少八万骑兵,确保四个方向均可以投入两万骑兵作为反击力量。
    可随着奥斯曼军队挖设了两道壕沟,还有大量的陷马坑,加上对方白天用飞艇侦察,夜晚还有战车防备,翼骑兵的突袭效果便大打折扣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