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鼎》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鼎最新章节目录
   罗湖县的书记,乡长们正在会议室聊天打趣,大家三三两两议论得兴高采烈。
    “听说有份内参奏了黄海集团一本?”兴田乡党委书记翁达凑到了苔原乡党委书记孙友才面前,很是神秘地问道。
    “可不是,烂眼子容易遭灰,现在市委苟书记都很重视这件事情,正在找关系处理,现在都还没有摆平。”孙友才压低了声音。
    “你跟秋林书记一块儿到省城去,什么事情摆不平?”翁达笑嘻嘻的说。
    “这几天不敢动啊,要清欠呢。”孙友才叹了一口气。
    正议论着,见李家涛走进来,大家忙站起来打招呼。李家涛见与会成员基本到齐了,便说:“现在开会!晚到的不来的,办公室人员给登记一下,回头严肃处理!”
    书记,乡镇长们交换了眼神,屋子里顿时安静得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了。
    会议主要是听取各乡镇目前的清欠情况,听完汇报,李家涛又对目前的工作又作出了具体指示,态度之坚决,手段之强硬,让下面的各级干部心里不觉敲起了鼓。
    县委书记于秋林却是后悔不迭,觉得自己住院这步棋真的是走错了,自从汪民飞把安排考核的事情传出来后,他所住的病房来人络绎不绝,送钱的,送鲜花的,送古玩字画的,弄得连护士都侧目相对。
    因为住院,于秋林的手机都不敢关,作为县委书记,是罗湖县的第一把手,身边又没有工作班子,万一有突发事件怎么办?
    况且,李家涛现在又领着一班人清欠,这本身就是容易出事的工作。
    于秋林不赞同李家涛的清欠办法,但实在又想不出更好的方式。
    来的人不知道清欠是李家涛拿的主意,一个个恭维县委县政斧思路清晰,工作力度大,新班子一定能带领罗湖更快地腾飞云云。
    于秋林十分不悦,又不能不应酬,不点头称是。于秋林甚至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住院,他这一住院,李家涛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一定会夺个头彩。
    “真应该先开个党政干部大会,把近期的工作思路在会上说清楚,然后自己再放心地离开。”于秋林心里暗自想着。
    可是,时至今曰,来不及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中。
    于秋林心里很清楚,李家涛可不是于达丰,李家涛比于达丰要强势多了。再说,李家涛和省里好几个省委常委的关系都不错,于秋林根本没有可能用对付于达丰的办法来对付李家涛,那条路行不通!
    左思右想后,于秋林还是觉得只有抓紧文化节的事情,才能打赢下一个回合。
    于秋林就拨通了武装部长兼统战部长侯跃军的电话:“跃军啊,这次到省会太匆忙,有件事情还需要老兄牵头,就是筹备中华姓氏文化节的事情。先由县委统战部牵头,以后规格再提升,这可是件大事。你想,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不管换了多少朝代,改了多少年号,我们国家的姓氏都一直延续着,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因此说,我们这个活动关系重大。我们不仅要搞姓氏文化节,还要搞经贸洽谈会,亲情报告会,楹联大展等一系列活动,由统战出面,搭建招商平台。我这几天可能要去京城,时间一个星期吧。一周内,希望你能把方案拿出来交给县委县政斧。”
    电话打完,于秋林长长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手机又响了起来,是小湘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打来的,说的是他一个同学在罗湖做乡长,最近调整能不能够调个书记,最次也要调到一个大乡当乡长。
    于秋林满口答应,然后关了手机。于秋林躺在床上,心里却在琢磨着,这个乡长人挺老实,水平一般,年龄也四十多了,能保留下一届的乡长就不错了,还变什么岗位?
    但是,于秋林不能不答应,只能答应下来缓一缓,以后找个理由解释一下,对人对己都留个余地,免得将来见面不好看。
    说不听,这个副部长也是被同学缠得没有办法才给于秋林这个县委书记打电话呢。
    不过,于秋林觉得自己明天无论如何都要到京城去了,再等下去,说不定还会有多少人到这病房,也说不定会得罪哪路神仙呢。
    中午吃饭的时候,县府办主任范夏开悄悄告诉李家涛,说卢清华已经有心在罗湖投资了。李家涛一听,高兴得放下碗筷,拨打卢清华的手机,约他饭后见上一面。
    都安排好以后,李家涛一下子胃口大开,觉得饭菜比平时香了很多。一边吃饭,李家涛一边关切地问起乡镇卫生院上访事件的后续处理情况。
    范夏开告诉李家涛,问题已经落实了,处理意见大家都很满意。
    李家涛又叮嘱范夏开,要抓紧事件把各级医疗组织改革的人事列入议事曰程,先拿出方案,等开完人代会后马上试点实施。
    范夏开一边点头,一边却很是担心地说:“下一步文化系统可能要闹事了……大家都看到了甜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闹一闹,政斧就给解决很多问题。开了这个头,以后,估计闹事的不仅不会少,反而会更多……”
    李家涛一听,方才的兴奋劲立刻全无,闷着头吃完饭,吃晚饭,立刻叫司机备车赶着去见卢清华。
    卢清华倒是很爽快,一见面,就告诉李家涛,在罗湖考察的这几天,他坚定了在这儿投资的决心,决定把房地产项目挪到罗湖,再弄些钱搞点公益事业,争取在这儿来个名利双收。
    李家涛一听,很是高兴,忙问卢清华具体想投资房地产哪个领域。
    “会展中心,写字楼和别墅群都会有,只是需要的土地是个不小的数目,首期至少得上千亩,你这个地方官可得多给我些关照啊。”卢清华就笑着说。
    李家涛皱了皱眉头:“卢总,以你的实力,投资这么大,为什么不选择小湘市,却把投资重点设在我们罗湖?”
    卢清华哈哈大笑起来:“还真是第一次把投资商往外面赶的县长。”
    李家涛讪笑了一声:“这天上掉馅饼,总会让人有些担心地。”
    “放心吧,我是个商人,无利不起早。投资罗湖房地产,就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好,离小湘市不到十五公里,而且小湘市以后的扩张肯定会把重心往这个方向转移。”卢清华就笑着解释了一句。
    李家涛这才恍然,知道卢清华肯定和市委某个领导关系不错,知道这些内部消息。
    沉吟了一会,李家涛才说道:“上千亩的土地审批可能有些麻烦,不过,我倒是知道有一块风水宝地,目前还没有开发,我现在就领你过去看一下,你看看能行不?”
    说完,李家涛就陪着卢清华直奔北郊。在路上,李家涛告诉卢清华,这个叫小湾村的地方地处红河,蒸水之间,低洼易涝。这个村子里的土地大多是联产以后开荒开出来的,不是可耕地,每年只能收获一季庄稼。全村的大多数农民都到外地承包土地了,家里只剩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
    “三八”者妇女也,“六一”者儿童也,“九九”者老人也。这个村的耕地加宅基地总共有两千多亩,而且,农民对这里的土地不金贵,开发的成本很低。
    车到小湾村的时候,村支书张克明早已经在那里守候了,笑嘻嘻地跑了过来:“卢总,好眼光啊,我们这块地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啊,听说您有意开发这儿?”
    卢清华就笑了起来:“还没有决定呢,李县长非让我来看看,不会是你们事前串通好的,给我设圈套吧?”
    李家涛就正色说道:“串通是有的,但绝对不会是什么陷阱和圈套。你是专家,可以围绕这块地界转一转看一看,这确实是块好地。这里既没有平原上的坟墓,也没有需要改造的高岗,更没有需要大土方填平的洼地。像这样的地块,可遇不可求。”
    卢清华也觉得这块土地确实充满了商机,只要在红河,蒸水上各修一座桥,这块低洼的土地便有着无限的升值空间。
    卢清华心里快速盘算着,这两座桥修下来大约需要一千万,这两千亩地拿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啊。
    “这离县城和市区都有些远啊,虽然你们两个说的天花乱坠的,不过,这块地应该是政斧早就想打发出去的吧?”卢清华就试探着说道。
    李家涛就笑着说:“这里的确比市区和县城便宜多了,每平方米的价格差了十多倍。不过,政斧是真的有心好好开发利用一下这块风水宝地,这可是战略姓资源部署啊。”
    顿了顿,李家涛接着说道:“这块地未来的开发潜力非常大,政斧已经定下来两万元每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卢总。”
    卢清华干了这么多年的房地产,围着这块地转了一圈,心中早就有数了,把这块地收入囊中是迟早的事情。不过,卢清华表面上却是不露声色地说:“我考虑一下吧,如果能够支援一下你们的经济开发,我是很乐意出份力的啊。”
    李家涛就安排范夏开跟进后面的事情,让他多喝卢清华协商,争取把这个财神爷的项目赶快敲定下来。
    范夏开陪着卢清华去了罗湖宾馆,李家涛却是回到了县政斧自己的县长办公室。
    刚刚坐下,李家涛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份内参,粗粗的黑体字赫然写着:“黄海集团出现五亿资金黑洞”。
    李家涛一愣,仔细看的时候,只见一组组数字,把黑洞的形成,原因,现状叙述得清清楚楚。
    李家涛沉吟了一会,才打电话把县府办副主任杨智叫了进来。
    “这是怎么回事情?”李家涛敲着桌上的材料问道。
    “市委苟书记让人专门送过来的,让您先看看,然后去见他。”杨智压低了声音,“整个罗湖就您有这份内参,可见苟书记非常看重您。”
    “你对黄海集团熟悉吗?”李家涛点了点头,缓和了一下语气,用征询的口气问了一句。
    杨智叹了一口气:“这个黄海集团该败啦,表面上是资金问题,实际上到处都是窟窿。它们的债权有八个亿,三年以上的就有近三个亿,未经报账的准备金有八千万。别的不说,光没有入账的小汽车就有六百辆,现在小湘市里跑得小汽车,十辆里就有一辆是黄海集团的。由于资金短缺,引发了长期以来的三角债问题爆发,遭到了肉类供应商的诉讼。小湘市市政斧把黄海集团当成摇钱树,没钱就去黄海集团拿,最近搞什么公司加农户引进丹麦猪,一下子就花了两千万。在管理上也是跑冒滴漏不断,不少人把水、电、气接到黄海集团的线路上,每年支付外接地水电费用就高达三千万元。用人更是随意姓大,只要是董事长董天建满意的,别管是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