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鼎》第三百九十一章[2]

官鼎最新章节目录
   文凭的,没文凭的,有能力的,没能力的,只要董老爷子给人事部门放句话,你就等着拿工资了。再加上原先建厂占用地招收的是农民工,这些人的素质可想而知。我们邻市有个生产火腿肠的企业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店,开得很是成功。而黄海集团则开一个垮一个,去年开的两百家连锁店,盈利的还不到二十家,这二十家的负责人都是同董老爷子不怎么密切的。”
    “那这个董天建本人怎么样?”李家涛不动声色又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要说他本人也没什么说的。二十年前,他把一个不足二百人的小厂发展成拥有员工两万人,固定资产四十亿的企业,实属不易。董天建做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他打交道,他总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让对方占便宜。但是他的管理手段实在过时,具有典型的家长式,家族式的味道。投资起来也经常是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讲究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讲究实际利益。因此,黄海集团的经营业绩每况愈下。现在董老爷子已经六十多岁了,怕是经历有些不济了吧。”杨智看来对董天建很是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
    在李家涛从侧面渠道了解黄海集团的时候,市委书记苟天此刻却是心中五味杂陈。
    罗湖县的[***]闹得纷纷扬扬,省委领导也多次打电话向苟天询问情况,颇多不满与指责。还好,李家涛当时很快把事态平息下去了,也没有造成流血事件,让苟天这个市委书记狠狠松了一口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苟天又特意调查了李家涛的过去履历,发现李家涛在经济方面非常有创意和远见,每每有惊人之举。于是,苟天就想和李家涛聊聊,看李家涛有没有办法解决黄海集团这个烂摊子。
    苟天觉得刻不容缓,应该抓紧时间采取行动,无论如何不能让黄海集团出现崩盘,不然再全国股市造成的影响绝对不会小于基金会的清欠。
    苟天心里也很清楚,新华社都发了篇内参,说黄海集团出现了五个亿的资金黑洞,这个事情其实大部分干部心中有数,绝非一两次市委书记办公会能够解决的,用行政手段也不好解决,只能另避蹊径!
    看了看手表,苟天拨通了李家涛办公室的电话。
    “书记,您好,请问您有什么指示?”李家涛一听是市委书记苟天的声音,马上站了起来,很是恭谨地说道。
    “明天早上和我一起去黄海集团视察。”苟天就笑着说,“今天晚上多准备一下,多准备几项解决方案。”
    “书记,黄海集团好像不在我们罗湖境内吧。”李家涛就半开玩笑说了句。
    苟天微微一愣,随即哈哈笑了起来:“我苟天找你是看得起你,一般人我这个市委书记还看不上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才知道,你可别让我失望。”
    “书记,我对黄海集团不熟悉啊,再说,我也没有搞过金融。”李家涛就叫苦说,“我这完全是外行,哪里敢鲁班门前弄大斧啊。”
    “少废话,明天早上八点之前赶到市委,别迟到。”苟天说完就挂断了电话,让李家涛哭笑不得。
    ————分割线————组织部部长汪民飞给县委书记于秋林打了两次电话,说全县已经抽调了三十多名干部会分赴科局和乡镇,估计考核工作十天就可以结束,问他还有没有需要特意安排的人。
    于秋林告诉汪民飞,现在考核的是第一批,第二批的考核对象等他回去同李家涛商量后再说。
    于秋林也不想再干部使用上与李家涛闹得太僵。
    汪民飞却颇多怨气,说李家涛这个新任县委书记我行我素,重大事件处理事先不商量,不打招呼,讲话很随意,而且还经常要撤干部的职。
    汪民飞再三要求于秋林赶快回来,不然局面可能大乱。于秋林当然也从别的渠道知道了李家涛的一些情况,他的确对李家涛的一些方法,提法不敢苟同。但就罗湖的情况来说,他觉得也应该让李家涛冲击一下。
    不过,于秋林又想,你李家涛也该在电话中多苟同情况,总不能这样自以为是吧。
    (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