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终有晴》187[4]

初恋终有晴最新章节目录
   长出的瓜果蔬菜。
    时一还很小的时候,那会还没读小学,她曾有一段时间呆在老家,她奶奶去世的早,是在她未出世之前的事,爸妈不在身边,时一时常晚上一个人不敢睡便拉着爷爷让他陪着。大些时,她第一次学会的代步工具是爷爷用于骑行各村之间的三轮车,他常常载着他们几个小孩各种转悠。过年后都会有戏班子的人来村子里唱戏,小孩总会早早的抢先占了第一排的椅子,能津津有味的看着的也就开场舞那段,而多半也只是为了图个新鲜和热闹,能好好坐在那吃东西,而爷爷也总会买来一堆零食或水果拿到前面给她,然后东西吃完了,觉得戏的内容无趣了,小孩们也就全部跑开了。她也从没认认真真地看完一整部戏,却时常看到,爷爷会为了看戏蹬着他的三轮车去别的村子,总会很晚才回来。时一那时还很好动,经常耐不住性子在村子里乱跑,做了错事他也没责骂她,也不告诉爸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包庇她的“罪行”。
    车窗外时飞驰而过的风景,脑海里是衔接不畅的过往片段,他多好啊,好到她一遍遍的回想又一声声的自责。
    爷爷在城里看病的那几天里时一有空就会到酒店陪他唠嗑几句,他背后撑着枕头当靠垫,因为眼部涂了药水,只能闭眼与时一一问一答,她爸也不时插上几句,姑姑在一旁伺候着,他关心她的近况与学习,时一表示对新环境已有所适应,简单交待了些现代学习的课程内容与周边的见闻趣事,她知道爷爷不一定都听得懂,但她认真的分享,他喜滋滋的笑,彼此都觉得足够了。
    爷爷喜欢热闹,一家人实实在在的陪伴,儿孙绕膝的热闹,她知道。
    爷爷呆在城里的最后两天正值周末,他依旧是靠在床头,探望他的人坐在一旁,时一临走前爷爷问她:“时一,明天还来吗?”
    时一当时没听清,看了他爸一眼,想问爷爷说了什么。
    她爸重复道:“爷爷问你明天还来不来。”
    时一重新看向爷爷,年迈的老人不行于色的期待,她没有理由拒绝,乖乖地应了声:“爷爷,我明天还来。”
    他靠在那笑着,说好。
    那天周末的早上时一起得早,跟着爸爸、姑姑陪着爷爷分别在两家医院穿梭,领取检验报告单、和同在一座城市读大学的表哥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陪他挂吊瓶,时间倒也过的很快,爷爷嚷着隔天就回老家,不愿再逗留于此,怎么劝说都不听,他固执,她爸也就顺了他的意。
    他是个闲不住的老头,哪容得了日日把自己搁在床上受人伺候着,他宁愿回去扛着锄头操劳那片没几亩的田,扇着扇子和同村的老人唠嗑长度。
    他绕着那个村子里里外外走了那么多年,是离不开的根。
    那是时一最后一次帮他实质性的做点什么,还好那次她没有拒绝,想起这竟然是最后一次见他,她有些难过,又觉得惋惜,他闭上眼的前一刻她竟没见上他最后一眼。
    她平静地听着这个噩耗是真的,又平静地听着从她爸嘴里缓缓吐出的确认。有些东西回忆起来,也突然难过起来,这种真切的情绪好揪心。
    她要是知道那次他来城里看病已走向生命的倒计时,她一定努力哀求,让他多留在身边几日,一股脑的分享那些有的没的,爷爷都愿意听她讲下去的话。
    爷爷回老家临走前在小区门口把时一叫到一边偷偷塞了两百给她,嘱咐她好好学习,平时多买点吃的,他说现在学生学习累,让她别亏待自己,她推搡着不要,可到底还是收下了这份好意,他所以为的偷偷,其实每次她爸妈都看在眼里,不做声,他上了她爸的车,时一对着车窗半开里的他招手说:“爷爷,放寒假我就回去看您。”
    这是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她竭力想弥补些什么,好宽慰独守空房的老人。
    他欣慰的笑着,说好。
    全家在为爷爷的丧葬忙进忙出的时候,她插不上手,静静地呆在一边听候吩咐,每天家里的大厅总有些她印象模糊的老一辈亲戚来哀悼,哭声不断,对着封存着爷爷躯体的棺材哭诉,她不全都听得懂家乡话,但各个都哭红了眼,她也情不自禁的落泪,棺材旁的录音机里循环播放着似是佛教的超度经文,灯彻夜不息,她无法睡得心安理得。
    时一知道爷爷就躺在里面,可她什么也帮不到。
    从寺庙来的师傅在大厅里架着各类东西,弄着某种仪式,时一跟着家人一次次双膝跪在铺着瓷砖的冰凉地板,那是她从小到大的第一次跪拜,也是最久的一次。
    下跪这个动作本身并不难,可一旦赋予了一定意义,双膝立马变得沉重,隔着一层薄薄的布料抵着坚硬的地板,从膝盖直达而上的疼痛感触动心脏逼得她鼻腔泛酸,每一次叩拜都是在迫使她一次次的认清爷爷是真的离开了。
    她没了爷爷,她爸没了爸爸。
    时一请假后的第四天晚上,她照例翻看班群里的通知消息,从同学们的聊天记录里搜寻些这几日课程内容,她请了半月的假,或多或少有个底总归能心安点,这样回去时,也衔接得上。
    她知道十一点多林越的QQ头像仍显示在线,但没想到他竟会找她。
    “听说你请了半个月的假。”林越先发来消息。
    “恩,家里出了点事。”时一回答的很委婉,她裹着睡衣缩在沙发上,夜渐渐转凉。
    “李女士周一的时候在课上表扬你,可惜你不在没听到。”
    时一不禁失笑,她差点都忘了自己刚考完半期考,就马不停蹄的往家赶,虽说对自己的情况还是略知一二,但班上和年级里其他同学的总体水平如何,她还一概不知。
    “无所谓了,都考过了。”时一说的轻描淡写,是真没记挂在心上,人是有虚荣心的,死揪着过去的某个骄傲的点沾沾自喜是会顾不好脚下的路的。
    她自是引以为傲的语文,长久以来都不敢有一毫松弛,是她最后紧攥在手的砝码,在班级上空飘飘荡荡的头衔,是入了林越的耳的。
    她又怕林越觉得她假谦虚,就主动掌握了话语权:“各科课程都上到哪了?”
    林越倒也真的把各科进度清楚的一一打进对话框发送。
    时一努力回忆着课本页面没上过的内容大致进程如何,意料之内地叹息道:“看来我回到学校后不出意外会有着一堆的课程等着我补。”
    她本不想扯到这个的,她落下了两周的课,回头返校恶补早就是逃脱不掉的结果。她其实很想旁敲侧击地问问林越那个跟宋因冉的赌约结果到底如何,谁的分数更高些,是否真如了宋因冉的愿,周末陪着宋因冉逛街?
    “其实也不算多,你真需要的话,到时我笔记本再借你。”
    时一低头在手机键盘上飞快的打着字,她印象里所认识的林越是个喜欢把课堂笔记直接写在书上的男生。
    林越一直以来嫌弃女生那套所谓的形式主义,耗时又浪费精力,他永远也无法参透女生流连在文具店货架前只为挑选精美笔记本的心情,翻开崭新的一页,端端正正的再把课堂内容原原本本一致的照抄进去,他认为着实没必要,有些内容课本上明明有原句,直接标注下就好,况且课本是实实在在陪伴三年的,笔记本总担心有个万一,多保管一本学习资料,也是不便,何不集于一体。
    林越自有他的道理,时一不反对也不赞同,可不是所有的人都如他在页面边角空白处简单标注下,日后复习起来还能顺畅自然的衔接上此前的知识体系。
    时一不似他,她是在课本旁备着一本笔记本,随时待机的那种人,她一边捡拾过去的疏漏一边抓紧着往前赶,一字半句的重点都不放过,但也不似林越想的那般不善于变通——课本上原模原样的语句也一股脑的抄个便。
    她只发了一句:“谢谢。”
    “下次如果你要去自习室……”林越没打完一句完整的话,时一看不明白,正准备发个问号,就见对话框中立马跳出了他下一条消息,“可以找我。”
    时一愣了一秒,了然但不敢往深处想。
    她回答:“好。”
    “宋因冉那天问我有没跟女生单独逛过街。”
    时一倒吸了一口凉气,话题突转,忐忑了下。
    “那你是怎么说的?”时一极力按耐住过分八卦的心。
    “我说有,和你。”
    时一不知道怎么接话,心中千百回转的滋味。
    “其实那不算逛街吧,就单纯的陪你刷机。”她知道她放错了重点,但作为被提及的当事人稍稍装傻充愣才好把话题继续延续下去,“她为什么突然说到这个?”时一当然知道为什么,但她始终尽职尽责的保持一个倾听者的状态,她想听从林越自己口中说出的话。
    “宋因冉以逛街为条件和我赌期中的物理成绩。”
    “所以?”所以呢?结果如何?时一真正想知道的是这个。
    “她赢了。”
    时一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她隔着手机屏幕闷闷不乐。
    宋因冉的学习能力不容小觑,关键时刻比谁都偏执,这种结果也不是没可能。
    时一想,她得了班级语文第一的名次又如何,她无法由着性子跑到林越面前打赌邀功,这是她和宋因冉的区别。
    宋因冉步步为营,她忍着一股翻江倒海的酸意,没头没脑的回了句:“这周末吗?”
    “恩。”
    时一其实很想抓着林越,跟他分享近日的心情动态,她想告诉林越她一点也不喜欢丧葬的氛围,甚至巴不得躲得远远的,好逃避这一切,她受不了告别的仪式,人来人往、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一个个都站在她的面前,在她耳边一遍遍回响着爷爷生前的好。她最近失眠得厉害,只要一闭上眼,盘旋在脑中挥之不去的都是过往零星的片段,然后懊悔、愧疚。她爸妈都体体面面的操办着一切,彼此默契的不过多在她面前交谈关于爷爷的话题,她一个人无措的坐在楼梯口麻木地看着大家进进出出打点种种事项,填补时间遗留下的漏洞。
    那天她爸终于看不下去,也陪着时一坐在同一级的阶梯上,短暂的休息,起先他们什么都没说,时一懂事的不去多问,后来他抚着时一的后背,讲起了另一件事。
    他跟时一说,那天爷爷坐在回家的车上,嘴里念念叨叨的都是关于时一。
    “夏天这么热,时一她一个人撑着伞上下学,你怎么不买辆电动车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