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二百五十五章指喻[2]

回明最新章节目录
   候,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开始以为不足以整治,而后来会变得无法收拾。当事情很容易处理时。舍不得用一点时间精力,忽视它而不予顾及;到事情成了问题。于是花费更长的时间,耗费更多的精力。也仅仅予以克服,像这手指病情一样,因小失大的事多的很啊
    朱文本点点头。做出受教的模样,方孝孺也不指望太子现在已经明白,既然说了,索性就说个明白,继续道:“因为南宗孔庙,使儒家分支渐渐增多。比如说在宋时。就有三大学派鼎足而立。”“叶适集永嘉学派之大成。与朱夫子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三者相互争论不休,相互批判,从学术之说绵延到朝堂之争。自古以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就是阐述人心的贪念,这种贪念演变成名利之争,不知道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但是这一切的起源在那里呢?无非是孔庙的南宗成立而弓起的。”
    “老师为什么这样说?。朱文本不由问道。
    “金灭北宋,孔府南迁至衢州这些殿下应该已经知道了,但是那样也造成了两个,衍圣公的同时存在,天下读书人不知孰为正宗,孰不是正宗,所以造成了儒家的派系分支林立,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正宗,所以才绵延成这么多儒家学派,相互之间倾轧。造成了所谓的党争之势
    方孝孺这一招用的是恰到好处,儒家在宋朝以前,的确只有孔、孟、荀三者合一的统一趋势,但正好也是宋时的理学出现,导致了儒家开始渐渐派别之争明显。不过因为当时二程一朱的影响力过大,所以在南宋时并未明显的露出来,而又经过了蒙元那种蛮横的统治,导致了永嘉学派以及心学因为人丁单薄而又出于江南。江南是蒙元严厉打击的对象,造成了断层。
    本来也不会这么明显的显示出来,但是朱允坟一直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因为商贸的事情。一直倚重于永嘉学派,因为借助传教士让大明了解西方而暗中支持超儒学派,才提前将这种诱因释放出来。
    此时的儒家理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地步,所以朱允坟在着时稍微会偏重于另外两个,学派,才造成了方孝孺的不安。
    借助这次孔府南北宗合并的事情,想加大理学的普及程度和朝野间的认可。
    方孝孺已经六十多岁了,自知由于多读书而少锻炼的缘故,身体不但逐渐胖硕起来,而且状况也一天差于一天。他害怕自己死了之后。理学一宗再也没有和永嘉学派、超儒学派抗衡的人?
    他所寄望的几个人,齐泰已经从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下来。现在又去大明军事学院任教,等于说弃笔从戎了。黄子澄的私心过重,而且眼光短浅,不足于成就大事。
    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献等人的威望太而且这几个人都是太过于方正。根本没有杨杰那心眼良多,而且圣眷不稳,不足于和永嘉学派抗衡。
    至于练子宁、景清等人。早早的就被皇上委任为长史,往日本、琉球和交趾等地的藩王处行使职责。眼看着朝堂之上,理学一系的影响力越来越这不能不让方孝孺担心啊。
    方孝孺的心情,就犹如他讲的这个故事一样,天下的情形,有像郑君辩的身体一样的强壮无病痛吗?爱天下的人,能像郑君辩那样爱惜他的身子吗?可是足以成为天下的大患的,何止于像长在手上的疮痛呢?
    现在天下太平,皇上有号召百家争鸣。稍微不注意,那就是理学一系永无翻身之日的境地,方孝孺一向以振兴理学为己任,怎么能任由这件事情发生呢?就算是死,他也要为永嘉学派和超儒学派挖掘出坟墓,那样他才能死的放心,才能死的瞑目。
    希望经过这次的事端,能让太子迅速的成长起来,为理学的发扬光大打下基础,自己也就放心了。左传说:“三折脑而成良医意思是一个人曾三次折断手臂。接受那么多的医疗经验,经验有了。自己也就成为疗伤的良手了。希望太子经过处理儒家合并这件事情后。也能成为理学一宗今后坚强的柱石!!!(未完待续)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