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1841(四)辛丑合约出奇想[9]

1845最新章节目录
   就像前明将澳门赏赐给佛朗机人一样。”
    这么一说,诸位大员的心思就活动了,李颖修却说道:“不妥,不妥。澳门并未签有条约,而这一次是要签约画押的,白纸黑字,可不好糊弄过去。”
    “诶,李道台,文字上的事情,自然是你这个洋务通商善后使来处置,你要仔细斟酌,万万不可有辱国体。”
    “我……,你都决定出去卖了,倒要我不可有辱国体。”李颖修愤愤的想。
    楚剑功正要说话,这时,又有兵丁来报:“英夷放回个战俘,又送了封信来。”
    “快,快叫进来。”
    信是麻恭少校写来的,信的内容的如下:
    尊敬的先生们,昨天晚上,江宁城是否发生了巨大的混乱呢?在这样的军心士气下,你们继续作战的信心从何而来呢?……如果你们在明天中午以前,不接受我们对土地的要就,即行开炮。
    最后通牒。这是最后通牒
    “怎么办?怎么办?如果丢了江宁,我们谁担得起啊?”
    “大人,恕我直言,莫非不是江宁,而是别的土地,便可以割让了?”
    “大胆楚剑功,本官还没有治你纵兵扰城之罪。”
    这时,伊里布在一旁打圆场:“制台,不可横生枝节。”
    李颖修也为楚剑功叉开话题:“制台,几万溃兵,困在江宁城内,终究是个祸患。”
    “那该怎么办?不如请杨军门将溃兵带回湖南。”
    “溃兵建制已散,老朽威信已失,回湖南千里迢迢,只怕老朽控制不住,力有未逮,万一半路作乱,后果不堪设想。”杨芳推托起来。
    听到“威信已失”,极为大员都看楚剑功。楚剑功也不多想:“那就以朱雀军一部,将这些溃兵押回广东,等战事停歇,再作计较。”
    林则徐听到这话,大叫:“不可,万万不可,意图吞并别部,朝廷大忌。剑功你……”
    耆英拦住话头:“少穆兄,何必着急,从权嘛。我们几人,都是相信楚道台绝无此心,谁也不会上书弹劾此事。楚道台还是少穆兄您的爱徒,你还信不过他?”
    这话端的是阴险,如果将来楚剑功造反了,定然会牵连到林则徐。
    “我不是信不过他,我是信不过你们。”林则徐心里想。
    楚剑功说道:“先把眼前难关度过再说,我现在就抽调骨干,整顿溃兵,尽快带他们回广东。”
    “谁人领队?”
    “朱雀军的副统领,陆达。”
    林则徐叹了口气,“也好,还望几位大人记得近日堂上的情形,他日若有小人诬陷我这学生,几位大人一定要施以援手”
    “好说好说,沿途粮饷怎么解决?”
    “走赣江。江西未经兵火,沿途供应,想来问题不大。”
    “楚道台你先去忙,等溃兵整顿完了,我们再说割地之事。”
    楚剑功转身离去,李颖修也告退,跟了出来。
    “怎么整顿溃兵?”
    “把一连拆了,二连作为军法队,翟晓琳和陈日天作为陆达的副手,押送这几万溃兵去广东。”
    “然后呢?消化掉?”
    “嗯,对了,昨天弹压溃兵,发现了两个俄国人,很有意思,我把他们留下来了,你有空和他们见见。”
    “现在安置在哪里?”
    “和那个被俘的热那亚板甲大白兔放在一起。”
    “好的,我有空见见。最后通牒的事情你怎么处理?”
    “不割地,如果今天为了保全我们手上三千朱雀军就妥协,以后还要不要妥协。卖国贼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总是一步一步开始退让,最终铸成大错。有时候,真是身不由己。”
    “其实局势也没那么险恶了。最后通牒居然是以麻恭的名义发来的。”
    “希望是虚张声势。”
    “万一真的条约签了。割地,你怎么办?”
    “你是说……”
    李颖修突然恶意的笑了起来:“要不要通电全国,比如‘楚剑功不降,朱雀军不降,中华不降’?”
    “什么通电?现在还没电报呢。我想好了,就算是清政府认了,我也不认,到时候,你我假意分道扬镳,你回广东,以待时机。我……”楚剑功突然有些犹豫。
    “你怎样?”
    楚剑功踌躇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说道:“我带着核心部队,去江西,上井冈山。”
    “最坏打算就是这样,我虚以委蛇,你上山,我就不信耗不死英国佬。”
    就在这个时候,璞鼎查却向麻贡少校出示着一份文件。
    “如果清国政府不愿意割让岛屿,而允许英国臣民在大陆设立商馆,并为贸易的进行做出友好的,永久性的安排,那么英国也不强要一处岛屿割让,而在通商口岸获得更为优厚的特许权作为补偿。在通商口岸的特许权应该包括:
    在五个通商口岸上,英国臣民得以建筑房屋,住房及商馆,得自由同任何人贸易,一切垄断制度应该立即取消,英国人得以自行管理他们自己的事务,而不受掮客,经理人,代理人,翻译,通事,或者买办强加于他们的拘束,也应有选择他们仆役的自由。
    应该有一个公平的税则,所有口岸统一施行,公平应该符合英国人的惯例。
    ……”
    一共两页纸,列出了七项条件,作为清国不割让香港而付出的代价。这就是前任外相巴麦尊给出的四号训令。和另一个时空一样,割地只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
    注:四号训令的内容可在《天朝的崩溃》和《中华帝国外交史》中查到
    “先生们,现在是我们向清国的那些官僚们提出这项训令的时候了。”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表示。
    “他们一定被我们的军舰吓坏了,一定已经准备屈服了。如果我们突然做出一点小小的让步,一定让他们欣喜若狂。从而轻而易举的就答应了我们的条件。”
    “阁下,”麻恭少校有些担忧的说,“和我谈判的那两个官僚,楚剑功和李颖修,应该不是那么容易应付,他们似乎和其他的清国官僚不太一样。”
    “年轻人,”璞鼎查说道,“也许那两个人不像其他的清国人那样对外界毫无所知,但是,清国和不列颠的差距是时代性的。中世纪的组织结构面对工业社会的军事组织,没有任何胜算,任何言辞上的小花招都扭转不了这种差距。”
    “但是,阁下,第十一龙骑兵团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据说,他们面对的指挥官就是楚剑功。”
    “璞鼎查爵士,我们要重视这条情报。”陆军司令郭富提醒到道,“我们去年在浙江不也是遇到了一只19世纪的清国军队么?”
    “我会注意的,阁下。”璞鼎查说道:“但一两支燧发枪军队,根本不会改变清国处于中世纪的大局。先生们,相信我,清国必将匍匐在女王的裙下。”
    璞鼎查的信很快就送到了江宁两江总督府。信在诸位大人手中流转了一番之后,两江总督牛鉴最先开腔:“真是皇上洪恩,英夷居然不要割地了。谢天谢地,这汉奸咱们们谁也不用做了。诸位大人,没有什么异议吧。”
    “好啊,好啊,江宁的百姓,不用再受兵火之灾,耆英大人,牛制台,真是造福黎民。我看,咱们赶快答应了,省得英夷反悔。”
    “几位大人,英夷素来狡诈,这不要割地,却提出如许替代条件,莫非有什么阴谋。这里面的条款,请恕林某愚钝,实在是看不明白。”
    “少穆兄,有什么不明白的,夷羊犬性,要摸顺毛。他们这些条条款款,什么通商口岸,什么租赁房屋,什么领事裁判权……无非是夷狄在讨要恩宠,答应下来,抚慰一番,给些回赐,也就是了。”耆英倒是信心满满。
    “列位大人,”伊里布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他颤巍巍的说:“我们就不要节外生枝了,赶紧答应了英夷的条件,送瘟神吧。”
    “那就把李颖修叫来,让他再和英夷交涉去。”
    “把他们叫来问问也好。”林则徐心下考虑。
    楚剑功和李颖修很快就来了,两人把信展开一读,对视了一眼,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四号训令果然是存在的。
    在另一个时空,由于钦差大臣耆英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吓破了胆,而居间传话的伊里布的家人——张喜又没有外交素质,所以,当英方第一次拿出包括割让香港在内的条约草案之后,耆英就草草签了字,这就是那个时空的《中英南京条约》。巴麦尊的四号训令根本没有机会拿出来(只有通商口岸一项被提前列入)。然而,祸不单行。清国签了条约,却不知道如何执行,便向友好的璞鼎查先生请教,璞鼎查同志打蛇随棍上,便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英方获得了控制海关税率,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军舰驻泊权等多项四号训令中列出的与“割让香港”互为替代的条款。简而言之,在那个时空,英国人通过一次战争胜利,获得了香港和四号训令两项战利品。
    在这个时空,英国人仍旧使出了以“割让岛屿”漫天要价,以四号训令为底价的谈判手法,由于江宁的军事形势并不像另一个时空那么恶劣,同时阿富汗的战事变化加快,加上楚剑功和李颖修的坚持,终于熬过了“割让岛屿”这一关,而等到了四号训令的到来。
    “诸位大人,”楚剑功兴奋起来,“既然英夷已经有了退让的表示,我们就以这份书信为基础,和英夷重开谈判。”
    “还要谈判?”耆英吓了一跳,“不要横生枝节了吧。若是惹翻了英夷,再打起来,那该如何是好?以本钦差看来,区区关税小利,就赐给英夷吧。”
    “大人,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有莫大杀机。如果轻易答应,英夷将长驱直入,人人都要变发易服,都要信洋教,不能尊孔,祭祖,春节也不能过。”李颖修心想,我也别跟你废话解释了,解释了你也不懂。直接吓唬吓唬你吧。
    “这样啊,李道台,你可不要危言耸听。”
    “怎么会危言耸听呢?大人,比如说,这领事裁判权一项,就是要以英夷的法律,来制我大清。人人都要和英夷一般穿戴,要戴假发,扑粉。”
    “我大清初入中原,变发易服,可是闹出……”牛鉴想到此处,不禁不由自主的伸手摸自己的头,却摸到了自己的顶子。
    伊里布也说道:“康熙年间,便因为洋教不准尊孔祭祖,而驱逐了洋人传教士。这英吉利人和那洋传教士是一伙的吗?”
    “大人果然博闻强记。他们正是一伙的。”李颖修心想,谅你们也弄不清楚教廷、圣公教、正教等等西方教会的区别。
    “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