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第97回:泰斗赋奇句山村塾师评诗文(4)

新版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最新章节目录
   他吹的是古曲《高山流水》。这本是一支古琴曲,改用箫吹,倒把那松涛飒飒、水声潺潺更加如实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借着这支乐曲,在座者眼观鼎湖浪,耳听山水声,各各敛眉凝神,构思奇句。全曲终了,又回头重奏,如此一连反复了三遍,这才拖了一个长长的尾音,宣告乐曲终止。
    一曲洞箫吹罢,高公子返回席间,命小童取出纸笔墨盒,放在石桌上,笑问哪位才比子建的高士已得佳句。这时候,尽管已有多人完篇,但都摇首逊谢,笑指金太爷,要发起人先行命笔。金太爷心知自己要是不领头,是没人敢占先的,也就当仁者不让,坐在石案前面,提起笔来,歪歪扭扭,淋淋漓漓,蛛行蟹爬似地写了一满篇核桃大小的字。高公子拿来擎在手上,众人看时,写的是:
    玉柱峰头近太华,
    孤高遥映赤松①家。
    空山飞翠钟声隐,
    流水浮云鹤影斜②。
    古殿曾通青鸟使③,
    中天④时泛碧莲花。
    地灵确与尘凡异,
    欲觅真仙上九霞。
    众人看了,交喙称羡,免不了肉麻当有趣地吹捧了一番。有说不愧为翰林之才的;有说声调铿锵对仗工整的;还有说金太爷登临仙境,顿时间清心寡欲起来,飘飘然有了出世之想的。七嘴八舌,瞎夸了一阵,夸得金太爷还没有登仙,就有些飘飘然起来了。高公子看看高帽子已经戴了不少,就放下诗笺,环顾在座诸公,动问哪位接着写第二首。
    金太爷这才依依不舍地从石桌旁边站了起来,抱拳当胸,敦请马翰林就座挥洒。马翰林假惺惺地客气了一番,谦称自己的诗句还没有思忖成熟,需要再推敲推敲,要请朱老夫子先写。朱夫子心知他是假客气,也不敢僭越占先。两人正推让间,姽婳夫人要学一个夫唱妇随,不待揖让,就一屁股坐了下来,明明没有谦恭之意,却又故作谦恭地说:
    “二位老夫子的佳句既然都还没有锤炼成熟,那就让我的粗劣之作来抛砖引玉吧!”
    ---------------------------------------------
    注释:
    ① 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神农时的雨师。
    ② 斜——这里读作xiá,与上下文的“华”、“家”、“花”、“霞”押韵。
    ③ 青鸟使——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郭璞注:“皆西王母所使也。”
    ④ 中天——半空中。
    ---------------------------------------------
    说着,铺开一张诗笺,提起笔来,刷刷刷一口气就写了出来,看样子倒真是早就思忖成熟了的。写完,举着笔又自己小声读了一遍,这才说了声:“献丑了!”放下笔,满脸自得地微笑着站了起来。
    高公子把诗笺高高擎起,众人看时,写的是:
    仙都山水人间少,
    黄帝于兹上太清。
    拔地群峰皆秀丽,
    擎天一柱独峥嵘。
    鼎湖浪促金莲坠,
    铁壁风催白鹤鸣。
    既是五云①开阆苑②,
    何须海上觅蓬瀛③。
    姽婳夫人是个师爷的女儿,《大清律例》固然背得烂熟,诗词歌赋读得却并不甚多,能够及时完篇,就称得上才思敏捷;能够平仄不错对仗不乱,就算颇不容易了。至于明白如话,不作惊人奇句,倒不失清新朴素,可称淡雅诗风。官场绅流之中,当面奉承本是拿手好戏,免不了大家又颂扬了一番。夸得从来不知道害臊为何事的姽婳夫人,居然也有些羞人答答起来,忙请马翰林就座命笔。
    马翰林生怕再一逊让,又将被别人所抢,就不再客气,一面打衣襟上的眼镜袋里取出一副白铜眼镜来架在鼻尖儿上,一面回过头来,笑对金太爷和姽婳夫人说:
    “你们两位,一位说要上九霞觅真仙,一位说何须海上觅蓬瀛,这可真正令人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上九霞好还是上五云好啦!”
    ---------------------------------------------
    注释:
    ① 五云——缙云县因“五色祥云”而得名,因此五云也就是缙云,并以“五云”作为县城城镇名。
    ②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阆,音lànɡ浪或音lánɡ郞。
    ③ 蓬瀛——蓬莱和瀛洲的合称,都是神话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
    在众人的嘻笑声中,马翰林蘸得笔饱,提在手中,凝神敛气,轻轻摆一摆脑袋,哆哩哆嗦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果然是翰林院庶吉士又入值过南书房为皇上代过笔的,名不虚传,有真功夫,那一笔字苍劲古朴,雄健有力。写了两句,停笔看看,似乎很不满意的样子,摇摇脑袋,皱皱眉头,这才重新蘸墨,接着写了下去。写完以后,放下笔,自己又摇头摆脑朗声吟诵了两遍,分明甚为得意,露出一副踌躇满志、意有未尽的神态来,收起眼镜,离座归位。
    高公子擎起诗笺,大家看时,只见写的是:
    独柱参天万壑低,
    石擎湖水更稀奇。
    松栖白鹤疑堆雪,
    风落红蕖①宛堕脂②。
    岞崿③武夷高易陟④,
    崚嶒⑤泰岳险堪梯。
    几多过客空翘首,
    安得双凫⑥驾玉螭⑦。
    作为缙云县士林耆宿的马翰林,对于自己的诗文,一向自视甚高,今天即席挥洒,为了要压倒众人,博取彩声,虽然只是短短五十六个字的小诗,却也颇下了一番工夫,挖空心思,搜索枯肠,锤炼奇句,推敲神笔,极尽雕琢堆砌之能事。但是自从告老还乡以来,沉湎于酒色,热衷于银钱,对于辞赋之道,绝少涉猎,因此不免思路枯竭,文笔荒疏,徒有江郎才尽⑧之叹。刚起了首
    联,自己看看都觉得平而又平,难怪写下以后,竟频频摇头,连连皱眉了。幸亏中间两联在对仗上头还有些根底,在用字上头还有些讲究,尤其是“松栖白鹤疑堆雪”一句,有如异峰突起,不单旁观者为之惊奇,就是自己,一时间也不知道是窃自何处的神来之笔了。尽管末联结得不免落俗,不过中间两联尚称工整华丽,也就一美遮百丑,通篇一看,又颇自得了。
    ---------------------------------------------
    注释:
    ① 蕖——芙蕖的简称,即荷花。
    ② 脂——这里指胭脂。
    ③ 岞崿zuò-è作恶——山深而险恶。
    ④ 陟zhì至——升,登。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险恶的武夷山虽然高,但也容易爬上去。
    ⑤ 崚嶒(líng-cénɡ棱层)——指山高而险峻。
    ⑥ 双凫fú扶——《后汉书·王乔传》里说:王乔在东汉明帝时任叶县在今河南叶县南,叶,古音shè社县令,距离京师很远,但他有神术,每逢初一、十五都能来上朝,却又不见有车马。明帝觉得奇怪,就派人留心观察,报称:每逢王乔来朝,就有两只野鸭从东南方向飞来。明帝令人于野鸭飞来时张网捕捉,得一只,却原来是一只木鞋。凫,泛指野鸭。
    ⑦ 玉螭(chī痴)——古代传说中蛟龙一类的动物。这里指良马。
    ⑧ 江郎才尽——南朝梁江淹,善于写诗,少负盛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当时人说他已经才尽。见《南史·江淹传》。后世因用“江郎才尽”比喻文人才思减退。
    ---------------------------------------------
    写诗的人,都知道写诗难,要写出一首好诗来更难;但是评论别人的诗作,却又似乎并不太难:因为好坏美丑总是有一个大致的标准的。不过明眼人往往囿于情面,屈于权势,出于奉承,心里尽管明镜似的,口中却不便直说。当时大家隐瑕扬瑜,把马翰林的诗作着力捧拍了一番,乐得老头子眉开眼笑,心里比吃了人参果还要舒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