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89章李园不死[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约而同地皱眉沉思,旋即,大家都明白了宝鼎的意思。
    合纵自苏秦而来,苏秦说服齐赵韩魏燕五国攻秦,秦国大败。其后有乐毅合纵六国大军攻齐,齐国大败。自此合纵连横成为七国征战的主要方式,但自秦楚那郓大战,秦赵长平大战后,楚赵两个大国受到空前重创,合纵随即就成了关东诸国专门对抗秦国的制胜法宝。秦一旦攻赵,赵就向关东各国求援,关东诸国则合纵抗秦,而合纵军的主力就是楚国。
    长平大战后,关东诸国有三次合纵攻秦,春申君和楚军都是绝对主力。现在春申君不在了,楚国令尹是李园,而李园偏偏又是赵人,可以想像这次合纵十有**会成功,除非杀死李园。 公子宝鼎本人就是个刺客,他是靠刺杀起家的,现在蛔…山纹向话。那意思很明昆他回到封邑是假。刺杀李圃缕真六
    “如此说来,姚贾的的该死。”王剪捋须轻叹,“合纵能否成功。关键在楚国,楚国是否出兵。关键在李园。姚贾带着几车金子在燕齐韩魏韩楚跑了一圈,然后回来告诉大王,他成功破坏了关东诸国的合纵,这其实就是欺君之罪。”
    “姚贾刚刚回到咸阳,李园和李牧就在魏国大梁见面,关东秘兵随后就进入咸阳试图刺杀大王。”宝鼎说道,“这件事足以说明,赵楚韩魏四国合纵已经基本成功,只要秦军再一次攻打赵国,韩魏楚三国联军必定杀向函谷关。另外,我得到消息,太子丹已经到了邯郸。不出意外的话,赵燕两国此次必能握手言和,这样一来,今年内,五国合纵已成定局,假如齐国也加入合纵,那就是规模空前的六国合纵。”
    不管是五国合纵还是六国合纵,形势对秦国都不利,因为今年匈奴人极有可能南下入侵,要报复去年三王被杀的耻辱,所以秦军今年当然不能轻易出动,以不变应万妾方为上策。
    几位老将军基本上认同了宝鼎的看法。不再急于杀进河北了。还是先稳住自家的阵脚再说。
    “咸阳宫对今年的局势有什么看法?”腹公问道。
    “咸阳宫?”宝鼎冷笑,心里的怒火突然冒了出来,“我现在是众矢之的,只要杀了我,大秦就是他们的天下。南阳现在就是一个狩猎场,大王、关东人和楚人联手把我赶到南阳,四面围杀,就等着我突围了。”
    公孙豹笑了起来,“你小子还知道自己是头猎物啊?”他张开双手比哉了一下,“南阳这咋小狩猎场无险可守,你可以四面出击,但敌人也可以四面攻击。
    你的突破口选择得很好。大丈夫就该做人所不敢做之事。兄弟阅墙手足相残,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不是大丈夫所为。大丈夫就该杀出去,杀出一条血路,宁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不能死在自家兄弟的手上。”公孙豹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武安君临死之前,最痛苦的就是这件事,他纵横沙场几十年,杀敌无数,最后却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轻亲者痛仇者快,让关东诸国鼓掌相庆。”
    “直到现在,老秦人的心里还在流血,眼里还在流泪。”司马锌望着宝鼎,突然大声说道,“你小子记住,你即使要死,也不要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老秦人既流血又流泪,痛苦不堪。”
    宝鼎当即誓。一帮老家伙都在这里,司马锌这句话等于挑明了,老秦人可以给公子宝鼎绝对支持,但绝对反对公子宝鼎引内讧,挑起内战,即使公子宝鼎掉进了陷阱,像长安君成蛟一样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那宁愿逃跑,也不要重演兄弟相残的悲剧。
    这句话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老秦人也不支持公子宝鼎统率军队,掌控军权,最起码现在不支持。很明显,公子宝鼎是个疯狂的人,一旦他控制了军队,那极有可能造反,或者是上当中计被迫造反,总之公子宝鼎掌握军队必将置整个派系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所以还是赤手空拳的好。 这两年宝鼎都是赤天下,还不是一样创造奇迹,不过这次宝鼎的对手是关东六国,对手的实力太强大,赤手空拳的宝鼎似乎有些势单力薄了。
    “我以武烈侯的身份恳求你们,在我没有杀死李园之前,你们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宝鼎说道,“给我两年时间,两年内,我一定杀死李园,彻底断绝关东诸国合纵之路,然后你们可以尽起大军,直杀河北,拿下统一中土的第一功。”
    这场谈话持续到深夜,公子宝鼎和一帮老将军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感觉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在过去的两年冉,公子宝鼎和老秦人实现了他们的初期目标。当初在晋阳的时候,公子宝鼎和王剪议定的目标就是两个,一个是公子宝鼎封君,一个是白氏和司马氏解禁,为此他们做出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个策略目前实现了,但接踵而至的后果是,公子宝鼎被赶出了咸阳,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秦王政把公子宝鼎赶出咸阳,未必就是想置他于死地,但楚系和关东人肯定要置他于死地。现在的形势和当年长安君崛起时候的形势非常相似,但当年长安君的背后有夏太后,还有个靠山,所以后来长安君还能统率军队,楚系和关东人为了扳倒长安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如今公子宝鼎不但在朝内没有靠山,还与楚系和关东人结下了仇怨,由此可以推测到宝鼎到了封邑之后的艰难处境。
    对南阳形成包围的有京畿内史和三川、汉中、南郡。三川郡的郡守是关东人,汉中郡的郡守是巴蜀人,南郡的郡守是楚系外戚,这三个郡只要任何一个在背后下黑手。南阳郡都会出事,而出事的后果就是宝鼎这个武烈侯肯定要承担责任,如果后果严重,宝鼎就完了。
    这是内忧,外患就是韩魏楚可能攻打南阳。公子宝鼎就国南阳,说白了就是外放,贬黜,这个消息传到关东,关东诸国马上就会意识到咸阳想杀了公子宝鼎,公子宝鼎死了,老秦人受到打击,咸阳局势就会混乱,这对关东诸国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谁也不敢保证韩魏楚不乘机攻打南阳。一旦韩魏楚攻打南阳,周边内史和三郡救援迟缓,那南阳可能失陷。南阳失陷,宝鼎就彻底玩完,就算援军杀到夺回了南阳也救不了他。
    猛侯魏冉就是个例子。他的封地是陶邑,地处中原,原为宋地重镇,商贸达。齐灭宋,陶邑归齐。六国合纵破齐,为秦所得,昭襄王赐给了魏冉。魏冉被赶出咸阳回到封地后,陶邑屡遭魏国攻击。最后魏冉死了,陶邑也没了。看上去这事很正常,昭襄王赐给魏冉富裕的郡邑
    。愕一荣宠了。但仔细想。陶邑是什么地方?中原腹地。姆战肥。昭襄王把那个地方赐给魏冉,其实就是一个陷阱,魏冉只要被赶回封地,必死无疑。
    这倒不是阴谋论,这是事实。陶邑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在黄河南部。它的东面是齐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魏国,北面是赵国。当时秦国已经拿下了魏国的河西郡,也就是秦国的河内郡。从河内郡的朝歌到白马津渡河,再南下到陶邑,有三四百里路,所以陶邑及其附近地区就是秦国孤悬在中原的一个触角,危如累卵的一个地方。昭襄王把这个地方赐给魏冉,居心何在?陶邑丢了,等于秦国的土地丢了,魏冉必死,而赵魏楚齐等国都想攻占陶邑,就看时机了,结果魏国等到了最好的时机。
    昭襄王是不是借刀杀人,谁也不知道,只能揣测,但今日宝鼎去南阳,咸阳肯定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内忧外患,宝鼎的处境极度困窘,所以当庸公问到咸阳宫对局势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宝鼎终于忍不住安火了。
    咸阳宫当然知道局势对大秦不利,更知道姚贾的关东之行成效甚微,但当初秦王政和宝鼎在设计的时候,姚贾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挑起燕王喜和太子丹之间的矛盾,只要燕王喜不给太子丹大权,燕赵结盟就难以成功。燕赵不能结盟,河北大战的胜算就大大增加。结果事与愿违,河北大战打败了,关东诸国在赵国两次击败秦军后,士气大振,合纵之势已经不可阻止。
    现在秦王政一肚子怨气。蒙武和关东系将领让他蒙羞,姚贾更是让他成了笑柄。姚贾刚刚回到咸阳,升官加爵了,马上就传来楚国李园和赵国李牧秘会大粱的消息。关东诸国不但没有放弃合纵,反而紧锣密鼓地加快了合纵进程。秦王政这个脸丢大了,但这怨不得姚贾,形势展太快,他也不知道秦军会再次战败,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时候又爆出姚贾是赵国内奸的消息,这等于给了秦王政一个大巴掌,所以姚贾不得不死了。
    秦王政心知肚明,关东人也是了然于胸,咸阳这一连串的风暴都是源自公子宝鼎,都是因为大王、关东人和楚系要打击公子宝鼎、要压制老秦人造成的,只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公子宝鼎如此暴戾,刺杀、谋杀、诬杀,无所不用其极。
    没办法了,必须把他赶出咸阳,把他围杀在封邑里,这个野蛮的公子就是一头疯狂的嗜血猛兽,今日不杀他,明日必被他所吞噬。 宝鼎为此怒不可遏。他一心一意为了大秦,为了拯救未来的帝国,其实也就是拯救大秦的权贵公卿和他们的后代,结果好心没好报,一大帮子人冲上来要杀他,他能不怒气冲天?
    庆贺封君的事告一段落后,宝鼎马上举荐苍头霍宝为紫府副率,并拟制了未来十年黑冰台秘军的主耍任务和具体行动规划,然后呈奏咸阳宫。
    未来三年是大秦统一中土的关键时期,秘军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赵国、楚国和齐国。
    赵国是大秦统一步伐的开始,而要想击败赵国,不但要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更要实施反间之策,挑起邯郸的内斗,让郭开和李牧斗个你死我活。宝鼎更是大胆预言,李牧就是赵国最后一道长城,李牧不死,秦军不胜,赵国更不会亡。
    楚国是关东诸国合纵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力量,若要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必须混乱楚国局势,为此必须联合楚国本土贵族和春申君的遗留力量,诛杀楚国令尹李园,甚至不惜帮助楚人另立大王。
    齐国休养生息几十年了,其国力之强盛可想而知,一旦君王后薨亡,田氏贵族重掌朝政,齐国极有可能加入合纵大军,这将直接影响到秦国的安危,延缓秦国统一中土的步伐,所以秦国秘军要在齐国大肆活动,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齐国改变现行国策,不遗余力地支持齐国保持中立之策。
    宝鼎本来没指望秦王政会同意自己的举荐,他只是想给苍头升一级爵位,让苍头在黑冰台有更大的权限,这对自己将来有好处,但出乎预料的是,第二天秦王政的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