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巨匠》第二百五十二章经典童话

重生之文化巨匠最新章节目录
   苏文只用三天时间写出了五篇文章。↗搜“懒涩书把”,看醉新章節
    第一天,他一心阅读《京都生活报》上面的文艺版面文章,还找了一份生活报有关读者的调查表,对比一下各种体裁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与喜度,由此确定自己要写的文章类型。
    第二天,琢磨文章的“改编”工作,之后开始动笔了。
    准确地说,只是用了两天时间,他写了五篇文章,总共一万多字。
    文章一出来,满心期待的马俊武抢了过去,先睹为快。
    然而,当他从苏文的笔记本电脑上看到文章题目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他真的傻眼了,这都是什么鬼呀。
    看看题目,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拇指姑娘》、《丑小鸭》!
    “我擦!这是儿童故事?”马俊武蛋疼又无辜地看着苏文,两眼都要泪汪汪了。
    “儿童故事不能写了?”苏文反问。
    马俊武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之前他还满心期待苏文的大作,心想搞不好苏老大又要写出惊天动地的美文来,谁想到是小孩看的玩意呀!
    没错,苏文非常没有节操地鼓捣出了童话故事!
    这一次,安徒生与格林遭受了他的毒手,他们的经典童话故事被苏文“拿来主义”一番,变成了华夏特的儿童故事。
    “为什么啊?”马俊武悲愤地问,亏他那么相信苏文,亏他那么期待,亏他付出了那么多的感情!
    到头来,经典诗歌没有,美妙的散文没有,构思巧妙的小说也没有!
    只有童话故事!
    太特么蛋疼了!
    希望太高,反差太大,换谁都受不了。
    苏文笑着说道:“这是有原因的。”
    “你别蒙我!”马俊武不服气,“你这几天要研究《京都生活报》。我也跟着读了,他们上面根本没有什么童话故事!人家生活报的定位是一些上来年纪的闲散读者,比如说爷爷奶奶辈的人,喜欢看一些教育意义强的文章。比如哲思性质的文章。又比如亲情类的散文,都没有什么童话呀!童话故事一般都是专业的童话杂志才发表的文章,他们有特定的读者群。生活报……苏老大,你是不是对人家何容师姐有什么意见呀,你如果不想搭理人家。那拒绝约稿算了,何必答应了人家之后写这些东西去磕碜人家呢?”
    苏文闻言怒了:“什么叫磕碜?你以为我是那种拿自己名声开玩笑的人吗?虽然是约稿,只要水平不差都可以发表上去,但是以我现在的名声,如果我的文章太次,损坏的只是我的读者心目中的印象而已。事关我的名声威望,你以为我敢粗心大意吗?我现在是小心应对,更别说是什么应付而已!”
    马俊武愣了一下,还是有些怀疑:“小心应对是童话故事?”
    苏文哼了一声:“你以为童话故事好写吗?当然,在你眼中。童话只是哄小孩的东西,随手都可以写出来?事实是不是这样?也许。但是在我眼中,童话容易写,但要写得好,写得精,却是难上加难的事。为什么?因为童话小孩看的文章。如果要小孩喜欢,那你的文章要充满了童真与乐趣。童真这东西,过去过去了,作为成人,哪怕你思想幼稚。你也无法回到童真的状态。那么,写起文章来,要设身处地想小孩所想,这对一个成人来说。绝对是最大的难题。所以说,好的童话故事比一般的文章还要难写难成功!”
    马俊武浑身一振,想了想,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
    苏文又说:“我为什么要给《京都生活报》写童话故事?这可不是无的放矢之举,相反,我是通过全盘考虑琢磨才做出的选择。像你所言。这份生活报的读者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才看的。上了年纪的人一般是什么状态?在我看来,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家长。有的是爸妈,有的是爷爷奶奶。你以为生活报的读者不是小孩,童话故事没有市场了?不!恰恰相反!”
    “你的意思是说……”马俊武有点明悟了。
    苏文继续说道:“这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孩子的读本,一般都是由家长选定,他们觉得小孩需要读这样的东西,会给小孩选择这样的书籍与文章。作为家长,如果在报纸上看到精彩的童话故事,晚上哄小孩的时候,肯定会读给他们听呀!这是童话故事在《京都生活报》的潜在市场。”
    马俊武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你不能因为没有明显的市场放弃了这一块的努力呀。相反,没有市场要开拓市场,只要这个市场是有潜力的,迟早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报!”苏文盯着马俊武,感慨地说,“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马俊武脱口问。
    苏文微笑说道:“话说甲乙两人都是制鞋公司的推销员,他们到一个地方寻找市场,这地方的人们都习惯光脚走路,是不穿鞋的。甲看到这样的情况后,给公司反馈说他们的鞋子在这里没有市场,走了。乙呢,向公司说这里市场广大,值得开放,他留了下来,向这里的人展示穿鞋的好处,说服他们购买他们公司的鞋。从此,这个市场成为他们公司的一大业绩。你看,同样的地方,不同人的想法,造了不同的境遇。”
    这个在苏文前世简直是烂大街的商业故事,此时在马俊武听来,却犹如醍醐灌顶,整个人思想都清静通透了!
    一个庞大而前所未有的世界与观念,冲击了他的思维,为他打开了另一方天地。
    马俊武因激动而兴奋得脸红了:“苏老大,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说《京都生活报》家长多,而童话故事又少,所以这是一大市场。你是想试点一下,看看童话是否受他们欢迎,是?”
    苏文既点头。又摇头:“试一下的意思是没有错。不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说这是一大市场,我说通盘考虑,当然不少信口开河。你忘了,我还要你找了一些生活报对于读者的一些调查问卷。上面有不少比例的读者建议让生活报多刊登一些老少咸宜的文章。什么叫老少咸宜?除了童话。我想不出更适合的了。为了子孙后代考虑,哪怕是童话,大人也会先看过一遍看有没有问题,是否适合自己的小孩。考虑到这一点,我选择童话的理由更没有问题了。”
    马俊武重重点头:“我明白了!还是苏老大考虑周全呀!”
    苏文微微一笑。他其实是想把自己装扮得更高大上一点,比如说不忍心让另外一个世界的经典童话作品蒙尘,想用这些作品来让大家享受童话的乐趣,又或者说……好,高端而装逼的理由,总能想到一大堆。
    其实选择童话的理由,他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那是《京都生活报》的编辑团队能量不小,能找来不少有分量的作家写稿。苏文在上面看到海子与水天一等人的文章。
    这些人名气比他苏文大多了,算的文章上了生活报。并列其中,哪怕写都好,至多也让人赞誉一下而已,对他在文坛地位的提升不会有什么帮助。
    人家有数量充足而质量保证的文章来源,苏文想要在上面做成一个实际上的专栏,并不容易,肯定要另辟蹊径。
    童话是他找到的最好的方式。
    太平年代,文化昌盛,文章的市场也一样是女人与小孩的钱最好赚。这个世界也诞生了不少童话的经典名家,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代大师。所以。这个时代的童话文学水平并不差,而且写童话的人,地位也不地,虽然不如小说、戏剧等名家。可却比写散文之类的作家要有市场得多。
    在报刊杂志或者文化商的角度来看,他们更看重能骗小孩钱的童话作家,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美好更有能量的散文家、诗人之类的作家。
    苏文想用经典童话名篇来确定自己在《京都生活报》独一无二的地位,等他的作品登报,深受读者喜欢的话,生活报方面肯定对他更为看重。专栏一事,也水到渠成了。
    能写好文章的作家一抓一大把,特别是在文化荟萃的京都,走在大街上,一砖头扔过去,搞不好砸死的是一个作家。
    然而能写好童话的人却不多,他们才更为抢手。
    苏文确信这些名片能给他换来不错的名声,而且不用更担心被定为为童话作家,因为他早以写戏剧与诗歌出名了,现在写童话,那才是跨界转型而已。
    等到成功,别人只会说他是文学全才,而不是什么童话家其实也可以说,只不过这个童话家又是他另外一个头衔而已,那更美妙了!
    “苏老大,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马俊武担心地说。
    “问题?”
    马俊武一本担心地说:“你刚才所说的美妙前景,都在建立在你的童话作品深受读者喜欢的基础之上。你写诗是一把好手,戏剧也足够经典,童话的话……”
    苏文笑了,缓缓说道:“老马,你要相信一点。”
    “哪点?”
    “苏文出品,必属精品。”
    马俊武一噎,继而眼睛大亮:“你的意思是说……”
    苏文耸耸肩:“你把我的文章读了再说。”
    马俊武点头,二话不说,专心阅读文章去了。
    苏文笑笑,不再说话了。
    如果所对安徒生与格林的经典名篇都没有信心的话,那是天大的笑话了。
    他苏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另外一个世界才智高绝之人的智慧集和在与这个世界的文人战斗!
    “我不创造文章,我只是文字的搬运工……”苏文心里暗暗想道。
    苏文这五篇文章按文档排列,他选择顺序也算是有点心思。
    马俊武打开第一篇《白雪公主》,开头是这些写的:
    严冬时节,鹅毛一样的大雪片在天空中到处飞舞着,有一个王后坐在王宫里的一扇窗子边,正在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寒风卷着雪片飘进了窗子,乌木窗台上飘落了不少雪花。她抬头向窗外望去,一不留神,针刺进了她的手指,红红的鲜血从针口流了出来,有三点血滴落在飘进窗子的雪花上。她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点缀在白雪上的鲜红血滴,又看了看乌木窗台,说道:“但愿我小女儿的皮肤长得白里透红,看起来像这洁白的雪和鲜红的血一样,那么艳丽,那么骄嫩,头发长得像这窗子的乌木一般又黑又亮”
    她的小女儿渐渐长大了,小姑娘长得水灵灵的,真是人见人,美丽动人。她的皮肤真的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血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所以王后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白雪公主。但白雪公主还没有长大,她的王后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