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基地》修真资料1[8]

通关基地最新章节目录
   br>王早——北朝术士。勃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通厌胜等术。据《北史?艺术传》载:“时有东莞郑氏,执得仇人赵氏,克明晨会宗族,当就墓所刑之。赵氏求救于早,早为占候,并授以一符……赵氏从之,果如其言。”
    介象——三国时代方士。字元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学道于东山,后来成为吴主的方术老师。据葛洪《神仙传》载,介象曾教吴主“隐形之术”。据说“尝为吴良种瓜菜百果,皆立生可食”。又在殿中钓得海中鲻鱼,画符遣人骑竹杖千里之外买姜。
    许元长——唐人方士。金陵江苏南京人。善书符幻变,役使鬼神。千里之间,可不日而至。
    葛玄——三国方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道教尊为“葛仙公”。据葛洪《抱朴子?金丹》载,玄为洪从祖父,从左慈学道,常服气饵术,能用符。每醉辄潜入水底,经日方出。
    陈可复——元代方士。号雷谷,能兴云作雨及行禁架术。《宁波府志》云其“以法兴云,须臾雷电大作”,“以墨水噗符,顷即乌云掩月,天雨黑雨”。
    赵初场——唐朝方士,处州缙云今浙江永康人。字必复。据《处州府志》载,岁旱,初场“呼吸间可致雷雨。时令小儿伸掌书一雷字,阖之开手,即雷鸣,兼能避邪。尝卖雨于临安县,墨汁咒符,雨点皆黑”。
    禁神——明代方士。宁州今甘肃宁县人。精于咒法。《陕西通志”胃其“能禁疮毒及蛇虫诸害……凡人求咒疮毒,隔山应气而愈”。
    明崇俨——唐代方士。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传说有“搬运术”,能千里致物,擅符咒。《新唐书?方技传》载唐高宗闻知其有奇特技巧而任命其为冀王府文学。为测试其法术,特意让宫女们在一地下窟室中奏乐。然后把他找来,让他将音乐停止。明崇俨用桃木画了两道符,用刀将符插在室上,乐声立即停止了。据演奏音乐的宫女们说,他们看见了一条怪龙,恐怖万分,吓得停止了演奏。
    据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谈,有位姓吕的道士,很擅长符咒术,曾经在司农田山疆家做客,田请很多宾客一同来赏花。客人中有一个士人的言词庸俗下流,很扫客人们之兴。另有一青年举止轻佻,斥责士人并同其几乎闹得就要动手了。一老儒生近前劝解,两人都不听,老儒也气得愠怒形于色。吕道士见此情景,向小童耳语数句,小童奉命取来纸笔,道士在纸上画了三道符烧了。这时,士人、青年和儒生忽然一同站了起来,在庭院里来回转了几圈。那位庸俗的士人急步走到东南角坐下,喃喃自语。听他说话的内容,似乎是在与妻妾谈家常。那个轻佻的青年,则坐在西南角的花栏上,流目传情,娓娓软语,时而嬉笑,时而谦谢,一会儿又低声唱起了《浣纱记》,呦呦不止,手为自己打着拍子,淫荡下流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那老儒生,则坐在石凳上,讲起了《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一字字地解释,一句句地分析,好像在和四五个人对话。大伙儿见此情景又是害怕又是好笑,道士摇手止住。大家酒兴已尽的时候,吕道士又烧了三道符,这三个人才若有所失地痴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才清醒,说自己不知不觉喝醉了,太失礼了,很抱歉。客人们在不少笔记小说中也多可见。
    第十一部符咒大全
    第一章:道教符咒法术概说
    在我国的《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和当代武侠小说中,往往有道人、巫师、侠士等或仗剑披发“念念有词”、“喃喃而语”,或“烧几道纸”,或以剑以指往空中“虚画几圈”,便能上天入地、隐形变化、移山倒海、呼风唤雨……的情节描写。这些道人、巫师、侠士等所念之“词”,所喃之“语”,所烧之纸”,所画之“圈”,便是本书所要探究的符篆咒语。
    咒语,也叫咒词、神咒、视咒、明咒、咒诀、口诀、诀、禁咒、真言、密语,等等。在巫术和宗教中,都普遍认为某些语言具有神力、魔力和法力,这种具有神力、魔力、法力的语言便被称之为咒语。
    咒语与咒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咒术指的是施咒的技艺、技术、方法。咒术包括咒语、仪式和法物施行咒术时所凭借的一些用具,如刀、剑、头发、兽骨等三大要素。咒语是咒术的要素之一。
    咒语的产生与原始人对语言的魔力崇拜有关。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语言是团结氏族成员,促进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是生产手段之一,它甚至在当时所有生产手段中占第一位。一群赤手空拳或手持杀伤能力极低的未经加工的树枝的原始人,他们合力追逐野兽,就只有使用手势或语言,才能统一行动,密切合作猎获野兽。另外,原始人不理解干旱、洪水泛滥以及采集、狩猎中的丰收或歉收的成因,而以为有灵魂、有鬼神在其中主宰,认为善神给人以风调雨顺,给人丰收;恶神给人以天灾**,于是便有祈求善神、诅咒恶神的情绪表露。他们祈求或诅咒之后,也可能恰好得到丰收,得到好的结果。当原始人看到语言能支配人的行动,使难于猎获的野兽被人们捕获,祈求或诅咒得到了好处,便据此作出了错误的联想,认为这些好结果都是语言的作用,都是祈求和诅咒获得的,从而认为语言具有魔力,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可以支配鬼神和自然。这种对语言魔力的信仰崇拜,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便集中体现在咒语上。咒语成了一种作用于特定目的,有着不可抵御的强大力量的言语,它能使平常的东西具有巫术的能力。
    咒语大多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反复吟诵的重复性。
    二是词义的艰深及莫名的神怪的不可解释性及神秘性。
    三是音节的节奏性,即多在字数、音节、长短、快慢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
    四是伴随着念咒,巫师们有节奏的舞蹈动作和咬牙切齿的、充满仇恨的激情和无限虔诚的心情中的语气加强及气氛的渲染,增强了咒语的效果。
    咒语的结构,尤其是道教咒语的结构,一般是首句呼唤鬼神之名,中间述说对鬼神的要求和命令,末句以“如律令”作结,含有明显的祈请、敕令的性质。
    按表达方式和篇幅长短的不同,咒语可分为咒语、咒词巫歌、神歌、经咒三种主要形式。像云南鹤庆县城郊北部和辛屯等地的白族女巫师在举行上刀杆仪式前所唱的神歌《雪山娘娘》就是一种咒语:
    一步跳到雪山娘娘你
    双手把你们挪开。
    热来就是热似火,
    冷来就是冷似霜。
    一更天气下冷雨,
    二更天气下冷霜,
    三更天气下大雪,
    四更天气雪上又加霜
    五更天气金鸡来报晓
    六更天气山中树木挂铃铛。
    歌一结束,女巫披头散发,赤着脚板得发烫的犁头,一步一蹬,爬上刀杆。叠黄纸垫着,一口咬住一个烧
    咒词与经咒在篇幅上的区别是咒词较短而经咒较长,咒歌巫歌则有长有短。从功能上看,道教和佛教的许多经文都可视为咒语。因为持念这些经文,也能通神而得到神的护佑,避邪得福。所以在《道藏》的很多经文中常有“念诵此经,则可受十方帝君和神将护佑,消灾纳福,除罪升天”之类的说法。在一些少数民族中,“经”更与咒语等同。比如壮族的《布洛陀经诗》中的“经诗”一词,就有念咒之意。佤族,更是把他们的史诗《司岗里》当成他们民族“最’k的咒语”。每当他们举行宗教活动“作砍牛尾巴鬼”时,“夜间,寨人围坐在作砍牛尾巴鬼的主人家里,听大魔巴念最长的咒语——‘司岗里’,内容是关于人类的起源,长达十几万言,从夜里十二时念到次日晨九时许,共需9个多小时方能念完。念时魔巴作出不同的动作,有时站,有时坐,有时跳,并有人吹芦笙伴之,其他魔巴和老人,用牛角杯饮酒,众人随咒语的变化,有时激动,有时伤感,但无一打瞌睡的……””此外,从功能上来看,念鬼神之名、天宫之名、星名/}至祈祷、发誓,念某些诗、书、六十四卦卦辞,念童谣等都可视为念咒的不同形式。所以《道藏》的不少经文中也多有持念神名鬼名等而可“驱使鬼神,降邪伏魔”之说,《三国演义》、《西游记》
    中也有“呼名落马”之说。有学者认为,祈祷会产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心理效应,起着诱导、暗示的作用,它实际就是一种咒语。念童谣等于念咒的最典型例子,莫过于鲁迅先生在《太平歌诀》一文中引用的1928年4月6日《申报》上登载的一则新闻和三首内容相近的童谣。这则新闻说,孙中山陵墓将要竣工,社会上有人谣传石匠要摄收幼童的灵魂,以合龙口,所以家家幼童左肩上都各悬挂红布一方,上面写着四句五言童谣,借以避邪。这些四句五言童谣大体有以下三种相似的内容:
    人来叫我魂
    自叫自承担
    叫人叫不着
    自己顶石坟
    石叫石和尚,
    再叫自承担;
    急叫回家转,
    免去顶石坟。
    你造中山墓,
    与我何相干;
    叫魂叫不去,
    再叫自承担。
    从这则新闻和这几首童谣的内容来看,当时的许多人都十分相信只要让幼童念诵这几首童谣,或佩戴写有这几首童谣的红布一方,便可逃脱灵魂
    被摄的厄运。念诵童谣等于念咒的情形,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
    符篆,在《辞海》中解释为是道教认为可用来“驱使鬼神、祭祷和治病”等的“天上神的文字”。实际上,符与篆是有区别的。《抱朴子内篇》谈到了这种区别:
    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思三部将军者,鬼不敢近人也。其次则论百鬼录,知天下百鬼之名字,及《白泽图九鼎
    记》,则众鬼自却。
    从《抱朴子内篇》中的这段话来看,符与篆的区别在于符的内容主要是祈禳之词,篆的内容主要是鬼神之名及形貌。
    符与笑在功能上也有区别。打个比方,在功能上,符好比是人、沟通鬼神的“邮政编码”,篆好比是人给鬼神的“请柬”。有了邮政编码又有了请柬,人有所请,鬼神自然也就能有所知而前来替人行“道”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