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汉》第5章锻炼计划

弑汉最新章节目录
   清晨,灰头灰脸的明溯连喝了两大碗清澈见底的粟汤,美滋滋地回到自己的小院。
    今天安排了三个课程:
    文化课程:诵读左氏春秋,计划一个时辰。
    左氏春秋,即春秋左氏传,也就是后人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27年,左氏春秋传文比春秋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左氏春秋在汉代流传不广,其时如孔旬刘高些许大家珍藏的版本多为武帝末年鲁共王刘馀坏孔子住宅所得古文的部分誊录,经过水滞虫蛀,这些古籍珍本早已破烂不堪,诸多文字损逸难辨。明溯手中的这卷完整的左氏春秋则归功于其担任过县吏的曾祖父。
    当时,陈留太守门下书佐为楚人后裔,因言得罪郡司马以七科谪(遣送罪吏,亡命、赘婿,贾人、有市籍者、父母有市籍者、大父母有市籍者等七种人到边疆地区服役的刑罚)定迁刑。迁刑又叫做徙刑,指把犯人迁到边疆地区的刑罚。
    明溯曾祖父素与门下书佐交情匪浅,戍边前,门下书佐以一部家传的战国楚简相赠。自此,视为传家至宝。
    刚穿越过来那会儿,卧炕休息的明溯每逢父亲出门,便起身翻箱倒笼,寻根刨底。初见这卷楚简,是在父亲书架最顶上一个木胎漆盒内,越160余根巴掌长的竹简用麻捻成的粗线缀合成一卷,简头、端分别用绸布套子装上,打开后,字迹清晰,墨色厚重,文字抄写洒脱,颇有行草意趣。以明溯前世的购物经验:瞧瞧这个包装,不用鉴别,一看就知道绝对比那个洗脸的铜盆要值钱。
    现在,明溯手上的这本左氏春秋是父亲的誊简,虽然字迹有所拘谨,但清瘦峻峭,读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好在是父亲的誊简,如果是那卷楚简落到明溯手中,估计曾祖父等不到次年清明,就会迫不及待地从坟里爬出来破口大骂“败家”。
    确实很败家。明溯读书的姿势极有创意。
    长达8、90厘米(约相当于汉时4到5尺)的书简一头悬在屋后的小树枝上,另一头则系着一块石头,就那么悬在空中,麻绳崩得紧紧的,仿佛下一刻就会断裂。明溯在干嘛?
    明溯此时正忙着读书:双手叉腰,下半身不动,上半身随着读书的节奏不停地侧扭向地面。
    “乘丘之役,公之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公右遄孙生搏之。宋人请之,宋公靳之……”这是钝角。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已经到了直角。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成叛……”上半身与下半身扭成锐角的感觉还是有点别扭,诵读声开始上气不接下气。
    一遍,我左扭;两遍,我右扭;三遍,我左扭……我扭我扭我扭扭扭,十遍之后,明溯换了个新玩法。
    这次书简悬空置于井口。明溯倒悬在井架上。
    开始,看了不到百字,就开始汗出如浆,头涨目眩,紧忙下来平复一下血压,五遍之后,明溯已经能够一口气看完三分之一篇才需要下来缓口气。
    原地高抬腿诵读……
    纵跳摸高诵读……
    举石头诵读……
    慢跑诵读……
    最后,不知道明溯从哪里翻出一根草绳,一边练习着跳绳,一边死命地盯着挂在头顶2尺开外高度的誊简。由于没注意脚下,中间连拌了多少个跟头已经完全数不过来了。
    本来,没有玩得尽兴的明溯还想出一个好点子,那就是把誊简反扣在井口,自己钻到井水里隔着一层薄薄的水面耐氧读书。不过,这时候井水已经落得离口有五六丈高,间隔这么高什么字都不可能看到。再说了,就那根粗布搓成的吊绳,估计还没等爬到水面,就会彻底断开了。
    想像了一下自己泡在井底像一个捆扎好并连续烤制了几天几夜的肿胀火鸡,明溯禁不住打了个寒颤,顿时没了兴趣:“看来水军也不是那么好练的。”
    计划一个时辰完成的课程,第一天就超时约两个时辰,后面要抓紧了。
    体育课程:强壮训练,计划二个时辰。
    考虑前面文化课程已经兼顾了比较激烈的体能训练,这次以一些平缓的项目为主。
    侧起60个,3组。嗯,感觉腰肌开始有点力量了。
    仰卧起坐50个,也是3组。还是蛮轻松的就完成了,看来平躺难度不是太大,明天可以试着倒挂在井架上做。
    俯卧撑40个,还是3组。天哪,这么瘦的身材怎么感觉石头一样沉在手臂上,还没开始挑战单手,两只手掌就像针刺一样阵阵剧痛。
    形体向上本来计划做30次,结果才做了4个就掉下了树枝。“这可不是我的计划。本来还准备悬在井架上,一只手握住另一个只手腕保持平衡,单手完成所有任务的,难度太大,危险程度太高,以后再说吧!”明溯在心里鄙视了一下自己。
    接下来是长跑计划:沿里直道每天折返20次,大约5000米,适应后,用10米折返跑或者1000米急速替换,训练灵活性和爆发力。
    不过,这时候明溯已经累得像条死狗一样瘫在井旁,今天的长跑计划胎死腹中。
    好不容易才喘过气来,看看周围已经有炊烟袅袅升起,为了练好烧火棍法,明溯心里跟自己斗争了好一会,还是决定完成课程最后一个项目:保持压脚和弯腰锻炼各一刻。肌肉力量提升了,同时还得对韧带进行拉展锻炼,要不然就全成了死肉一堆。这个世界健美先生可没有市场。
    体育课程花了多少时间,明溯已经没有兴趣去计算了。回家的路上,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不过,为了猛男培养计划,最终还是拼了一回。
    一路踉踉跄跄小跑到家。还好,母亲正捧着柴火向厨房走去,明溯很自觉地一屁股赖在了灶门口。
    烧火虽然不废什么力气,可一大早到现在没吃没喝就锻炼了这么久,明溯浑身冒着虚汗,这跟肚子无关,完全是因为这具身体的体质太差了。三餐中并作两餐吃,任谁处在东汉末年这样的环境中,体质都不会太好。
    “今天灶上火头怎么啦?一会大,一会小的”,母亲奇怪地嘀咕了一声。
    饭后,拖着近乎残疾的双腿出了家门,明溯双手握拳,对着夜幕笼罩的天空狠狠地比划了几下。
    终于熬过去了,长达六个时辰锻炼后肌肉的放松,让明溯有种恍如再世的感觉。
    今天的饭特别地香,是埋了地瓜的缘故么?
    而且,我的烧火棍……枪法似乎有了一丝“醉枪”的感觉。
    一路遐思迩想,慢慢地挪到了小院。
    鸡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每天都起得很早很准时。前世,明溯一直喜欢用鸡来比喻自己的赶早,今天,他觉得完全有必要再换一个词了:狗。对的,睡得比狗还晚。这是必须的。
    待会还有一个半课程要补上:
    半个课程当然是前面跳过的5000米,一个课程则是修为课程,内容研习高祖内功。
    靠在烂木板钉就的屋门上,明溯矛盾地扳着手指。
    5000米,平常大约小半个时辰就能够完成,轻松得很,可白天锻炼也是狠了点,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现在继续的话,预计要花到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揉揉酸胀的大腿,明溯瞬间就作了决定:劳逸结合,研究完一段心法,再出去跑步。不知道是实诚的原因,还是热情尚未退烧的缘故,抑或知道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反正自始至终,明溯却没打过直接忽略的主意。
    内功心法记载也就区区千余字,昨日夜间的研习还是略有收获。说起来,自己也真够笨的,通篇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耳熟得很,却怎么都无法理解其中的涵义。这个刻下心法的人绝对深黯春秋笔法,吝字如金倒是典型的世代特征,稍有古文基础的人读过去还是能够理解一定的字面意思,但是没有断句的习惯就不对了。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狼毫小楷打个圈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点个点断开,叫“读”(do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现代的句号和顿号就是这么产生的。
    其实,汉代已经开始使用句读,穿越过来之后,明溯所接触的誊简无一不布满圈圈点点,诵读起来方便得很。这部所谓的高祖内功就偏偏不走流行的路线,整篇心法,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刚开始研究时,颇感干涩难辩,走了不少弯路。
    记得中间有一行注释“见诸王不如吾犬鞭长,远观其行”,极为通俗易懂,不就是“发现各位王上不如我的狗鞭长得长,远远地看他们在做”的意思么,创出这门功法的人也真够奇怪的,谦称自己那玩意为狗鞭,就像贱内、寒舍的用法一样,不仅如此,他还有偷窥其他人房事的特别癖好。纳闷、郁闷、心口闷得慌——你说你,偷窥就偷窥,还郑重其事地记载下来,我是作为心法来研究呢,还是当做一句闲话一带而过?真的很伤脑筋。
    就是这么一句话,明溯纠结了小半夜,最后还是无意间一滴口水帮了大忙,原来可以这么理解:“见诸王,不如吾。(此处省去口水一滴)吾犬鞭长,远观其行。”本来还以为就是一起宫廷偷窥,充其量侵犯点**权,仅此而已,却不知原来高祖是在谦逊地向家里的狗学习做那个事情啊,皇帝的癖好就是与常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得不服。
    还有一句话更为恶心。当时拓印用得黄棉纸,一张一张的,后来,明溯也是一页页背诵过去的。记得有一页最后总结陈言:“得大便”。为这三个字,明溯半夜跑到茅坑蹲了小半个时辰,最终仍然没有搞清楚是de到大便,还是练完这一页dei去大便一下。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往后研究,这一研究,终于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宜”这个字位于下一页,连起来应该是“得大便宜”。学问有所长进固然是件很愉快的事情,然而很遗憾的是,一直到现在,当时蹲得腰酸腿胀印象深刻的明溯满脑子挥之不去都是前面两个意思……
    再有一句:“见女重要否”,一般人看了铁定认为是重要的意思,饱受心法创出者其害的明溯却一眼就认出了本质内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