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客》故国神游第四十幕【京师大酒堂】

逐鹿客最新章节目录
   东霁帝都“景光”,隶属络国境内。位于东霁中部地区,与夏、雁、夙、墨、络、启、邯七大诸侯国相近。
    四通八达,往来者众。
    本为络国中部地区的一座荒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特定的政治局势,被定为如今的东霁帝都,并在方伯梁懿这几年的苦心经营下,渐渐有了一个王朝之帝都该有的模样。
    “天火劫”后,东霁列国杀伐混战,先帝驾崩,太子流亡不知所踪。原本为夙国明光铠旧部、寒甲军重要将领的景轩,在夙国赢得与墨国的第一次战争后,得一名黑衣女子的指引,带着数千寒甲军不告而别,孤自踏上了寻找流亡太子的旅途。
    最终,几经坎坷,寻回太子的景轩并没有将太子带回夙国,而是将之转而献给了当时刚由平民百姓摇身一变成为启国国主的梁懿。
    此时,西霁八柱国兵发泾渭关,意图借着这场东霁久久不能平息的乱战,完成霁王朝的一统。危难关头,梁懿与景轩达成匡复东霁的共识。但考虑到仅以启国一国之力实难完成如此艰巨的宏伟之志,梁懿挺而走险,转而将太子作为筹码,献给了当时唯一没有卷入混战的络国,以此换去络国支持,建立络启两国同盟,再借由西霁入侵之危难局势,与络启两国同盟之实力,说服东霁列国停止混战,聚首泾渭关与西霁八柱国决一死战!
    史称“泾渭关会盟”。
    泾渭关一战后,号称“布衣国主”的启国国主梁懿名震天下,东霁王朝在众人的努力下成功光复。
    天子为感天恩浩荡,与梁懿之忠义赤诚,委任梁懿为方伯,并于帝都“景光”开府,自此昔日的布衣国主梁懿,飞上枝头变凤凰。
    能在帝都开府,这将意味着梁懿,可以拥有自己独立办公的权力与机构,不需经任何人的监督和管辖,当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那么,何为方伯?
    霁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烬朝灭亡后,霁武帝慕景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
    最初的方伯一直由历代夏国国主担当,直到“赤焱之乱”令霁分东西,夏、邯两国联军险些被赤焱武士亡了国。杀伐混战,礼乐崩塌,好不容易夙国参战平息了“赤焱之乱”,多年后“天火劫”的降世,再次让命途多舛的慕氏王族雪上加霜。
    不得不承认的是,梁懿的出现,对于正统的慕氏王族,也就是东霁王朝而言,如同黑夜里的一道星光。整个东霁王朝的文人志士都在这道星光里看见了霁朝一统的希望。
    而帝都“景光”,虽处络国境内,亦有三万络国“玄甲军”进行常年驻扎,以备不时之需,但实际上主要还是由身为方伯的梁懿亲自坐镇统辖,并对天子直接负责。
    原夙国明光铠旧部、寒甲军重要将领景轩,则因寻天子于水深火热,并在泾渭关一战期间建立赫赫战功,被天子封为帝都王室禁军“长翎”的大统领,负责帝都守备与秩序。
    如今的东霁帝都“景光”,在梁懿这几年的经营下,渐渐有了一个王朝之帝都该有的模样。对于这一时期的东霁王朝而言,梁懿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繁华、秩序、安宁、辉煌。
    文人墨客日渐归心,泼墨诗词以颂盛世;有志之士不远万里,汇聚帝都为博功名;巨贾与世家云集于此,为这失而复得的繁华,锦上添花。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
    云凡等人到达帝都时,是十月六日的午后。这一天孟简刚好在黄昏来临前到达夙国的国都,明月城。
    十月四日的时候,云凡一行人便在络国境内的观澜城靠了岸,然后连休息都来不及不休息,直接马不停蹄朝帝都前进,仅两天时间便抵达目的地。
    这一路的奔波,可把许久不锻炼的王公子给累惨了,所以在抵达帝都前,王渺舟便跟云凡申请,等到了帝都后,与云凡“分头行事”。云凡去找景轩说“正事”,而自己则要去好好地消遣消遣,放松放松。
    云凡同意了老王的申请,但是又担心老王在帝都会惹什么事,便让司徒钟情陪伴王渺舟左右,以备不时之需,王渺舟得知后窃喜。
    临行前,云凡给了王渺舟和司徒钟情一人一张十万的金票,并再三提醒二人:“天子脚下,小心说话,我们是来办事,千万别去惹事!”
    “放心,我很有眼色的!你就安心办你的事儿去吧!”话音刚落,王渺舟便拉着司徒钟情跑得没了影。望着王渺舟与司徒钟情远去的背影,云凡不知是喜还是忧。
    在络国靠岸后不久,云凡便写了一封信给此时已身为帝都禁军统领的景轩。而景轩的地址呢则是由咱们的天琼城王公子“友情提供”。
    天琼城王公子,路子一向很野。
    人没来过帝都,更没到帝都,就已经提前把这座城里大致的局势与风土人情摸了个清清楚楚,这也云凡在接下来拜访景轩的过程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尽管云凡不愿承认,但事实告诉他,这世上有很多问题,一旦有钱了就真的不再算是问题。
    站在帝都大门外,川流不息的人潮中,云凡有点恍惚,似是回到了多年前还是东霁帝都的镜月城。
    宽大的城门,气势巍峨,可以同时容纳五辆诸侯的马车并驾齐驱,朱门粉饰琉璃瓦,时刻有威武雄壮的军人把守城门两侧。
    直到仰头间,才发现城门上刻着的不是“镜月”,而是“景光”二字。看守城门的军人神情肃穆,装束有些像当年夙国的明光铠。由于这段时间帝都发生了不少离奇的失踪事件,所以对于过往的商旅盘查,比起以往要严那么一点。
    云凡没有说话,表情凝重肃然。
    他从城门外的小贩手里买了一张景光城的地图,以及遮阳的蓑帽,然后顺势融入这熙熙攘攘的人潮之中。待长风过眼,此前诸多往事,也在此间于心头悄然消散。却不知,一双警觉的眼睛,早已在他踏入这座“贪婪巨兽”的口中时,便已悄悄盯上了他。
    帝都百姓,热情好客,仗义直率。
    与云凡“分头行事”的王渺舟,带着司徒钟情先来到了闻名天下的京师大酒堂,点了一份最正宗的京师烤鸡。
    “京师烤鸡”本是前朝宫廷美食。
    其用料为优质菜鸡,从小饮用米酒长大。烘烤时,以沉木作炭火,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味道醇厚,被誉为“天下美味”。
    “京师烤鸡”只有在东霁的帝都,才可以吃得到。曾有这样一个关于“京师烤鸡”的笑话。据说,在泾渭关一战开战前,一个东霁的文人曾意外流亡到了西霁的帝都“百花城”,结果没有吃到“京师烤鸡”。
    于是这个文人大放厥词,到处说西霁王朝难作正统,因为西霁女帝慕稚不仅没有传世玉玺,更没有“京师烤鸡”。
    (那时东霁帝都已毁于天火劫,西霁则在那段期间宣布自己才是霁朝正统,引来过不少文人墨客之鄙夷)
    恼羞成怒的慕稚随即杀了这个文人,纠集西霁八个忠于她的强国,发动了对东霁王朝的统一战争。
    当然,玩笑终归是玩笑,实际的政治局势肯定不是民间所谣传的这个样子。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啼笑皆非的故事,“京师烤鸡”的名号在原有的基础上令更多人所知晓。
    热闹非凡的京师大酒堂里,司徒钟情蹲在板凳上,令王渺舟眉头一皱:“你这是干啥?”
    司徒钟情顺着王渺舟的目光随即明白了他的疑惑,遂赔笑:“跑江湖的老习惯,一时半会没注意。”
    王渺舟搂着司徒钟情的肩膀:“咱们现在是在闻名天下的京师大酒堂,吃要有吃相,坐要有坐像,我天琼城王公子也是个体面人,万一在这里碰到些熟人,看见我跟一个猴儿出来吃饭,你不嫌丢人,我嫌你丢我人!”
    司徒钟情听罢,从板凳上下来端坐,并尴尬道:“抱歉,抱歉,王公子息怒!息怒!”
    王渺舟瞪了他一眼,没说话。
    此时,店小二已将美味的“京师烤鸡”奉上,并热情的询问道:“二位客官,还要点什么吗?”
    王渺舟想了想:“再来两壶美人醉。”
    “美人醉”是一种酒,也是只有东霁中部地区才有。其它地方当然也有同名之酒,但大多味道不正宗。作为技酿酒,“美人醉”对于温度和酿制技艺的要求是很高的。
    店小二记下名目:“好嘞!”
    未等店小二转身,王渺舟突然又将店小二叫住,并非常客气且小声地问店小二:“那个小二哥,请问咱们帝都哪里的花酒最可口?”
    店小二会心一笑,小声对王渺舟道:“那自然是天子脚下,王宫外二环的城南烟雨楼。”
    司徒钟情在一旁一边吃着烤鸡,一边看着王渺舟非常严肃地向店小二继续询问:“那你们这里有直达烟雨楼的马车吗?初来帝都,路生人不熟,烦扰小二哥指定指点。”
    话语间,王渺舟从袖中取出一枚金币交由店小二。店小二一看竟然是金币,眼睛眯笑窃喜:“只要客官需要,小的这就给您去安排。”
    王渺舟满意道:“待我与我这兄弟吃完,有劳小二哥费神。”
    店小二:“客官言重,到时候您吃好了,支呼一声,小的随叫随到!”
    这时,别座的人开始叫唤店小二。
    店小二:“若是没有别的事儿,小的先去忙了!”
    司徒钟情:“记得我们刚点了两壶酒!”
    店小二:“记着呢,两壶美人醉,小的这就给两位客官去安排!”
    王渺舟:“相扰!”
    店小二转身后,司徒钟情正式尽情的享用这被誉为天下美味的“京师烤鸡”,渐渐“面目狰狞”。原本刚拿起筷子的王渺舟,在看见司徒钟情这残忍的吃相后随即没了胃口,遂又叫店小二再做了一份,打算带着,等会在路上吃。
    其实,在来帝都之前王渺舟就已经把这些打听清楚,比如吃喝去哪儿,玩乐去哪儿,之所以要找店小二问问,是为了复核一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看看有没有“一条龙服务”,这样会省去王公子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酒上桌时,王渺舟且饮酒,且环顾这热闹的京师大酒堂。金作壁,玉为阶,迷山之木雕镂扶栏,配备顶级的食料,一流的厨子,热情的店小二。整个大酒堂一共六层,可同时容纳千人享用美味的“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