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横财》第二十三章再变

天降横财最新章节目录
   纺织厂的成功使我们“三葵”集团在香港被人刮目相看,虽然实力还不是很雄厚,也排不上什么富人傍,但是我们的见识已经要一些商界人士开始叹服。很多相当有实力的财团和银行要求和我们合作,最好笑的是我们在汇丰银行开户,他们的客户经理几乎每个星期一定要打电话来“请安”,每个月一定会送各种各样的礼品给我们公司的职员,我们的会计在他们那里绝对是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因为,我们现在是他们一个很大的存款客户,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找过他们贷款,现在连抵押开证的情况都没有了,换言之就是,银行要向我们交付存款利息而我们是一点赚钱的利息也不给银行,国内很多商家知道我们信誉后,甚至连开信用证都免了,弄的银行连手续费都收不到了。
    现在来找我们的人已经不是以吃掉我们为目的了,而是想要我们帮他们赚钱,想要的是我们的商业智谋,各个公司开出的条件都十分优惠,弄的我也开始动心了。
    我仔细的研究了一些财团,了解他们的实力和真正的目的后,我又把阿松找来商量事情了。阿松和我目前在香港都已经是“知名”人物了,特别是阿松,顶着个董事会主席的名头,少不了各种应酬。而我们这些内部商量的话题,在香港已经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去进行了,到处都是刺探我们商业机密的“狗仔”,到处都是那些报社和电台的记者,想自己出去散个步还得要化装,戴墨镜,真是难受死了。于是我同阿松回到国内。
    我在深圳南山区的青青花园买了一套别墅,平时不怎么去,除了家里人也没有别人知道那里,青青花园很僻静,远离闹市区,空气也清新,平时是让老婆老家的一个阿姨老乡给照看的,那里的保安工作也做的很好,等闲人是进不去的。
    我和阿松分头绕道到了那里,我把带来的各种资料拿出来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开始仔细研究,阿松则轻松的溜达出去,悠闲的在驻地附近的生态公园散步,他现在已经习惯了不在决策问题上动脑子,只要我提出来的点子他认为可行或者没有充分的理由反对,那么他就会去全力的干,当然我的点子如果明显是有问题的,他也会一针见血的指出不可行,我也不会坚持,这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我先考察了香港的自由贸易政策,香港可以说是低税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同样的企业同样的成本,在其他地区可能不会盈利或者会发生亏损,但是在香港就有可能赢利,香港之所以没有发展出那么多工业企业,就是因为香港人还没有看到工业企业的内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片面的强调了人工和地皮的高企,忽略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也就人为的造成一种大家经商而放弃了大好的发展工业的机会。
    有几家财团的资料放在我的面前,看来想要做大,不借点力量恐怕是会使机会溜走的,我看到一个叫辉映集团的公司在香港“子门田”有一大片海边地皮,大概有将近200英亩,由于那里一直是靠近深圳边境的地区,又是山区,交通可以说是香港最差的地方了,辉映公司是从原来的“山主”那里抵押过来的,一放就是几十年,一直不知怎么用,而海对面的盐田港已经发展的有相当规模,辉映公司原想可以借力发展一下,没想到自己这边的海滩还是死板一块。在这几个给我们资料的公司里这个辉映公司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基本上是坐吃山空。董事会主席是个叫马襄的女人,年纪和我们差不多,为人本分胆小,老公由于身体原因才把大权交给她的,也正是由于她的谨慎胆小,才使得公司没有参与前几年的各种投机经营风潮,从而避免了全军覆没,但是长期维持下去显然已经力有不逮,公司经营的传统海产品的市场由于近海污染而使营业额越来越小,获利也越来越难,在市区的一部分地产也在不良竞争中逐步被对手蚕食。据说马襄本人是阿松的一个远房亲戚的表姑,也不知是怎么连上的关系,我想阿松大概是碍于亲戚的情面才把资料收下来了,阿松给我资料时对我说,“这个公司是不要考虑的。”可是在我看完了所有资料后对这个公司却最有兴趣,一个新的计划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快吃晚饭的时候阿松散步回来了,保姆阿姨把简单的饭菜做好后请我们去吃饭。
    我和阿松在饮食方面都很简单,尽管我喜欢喝酒,在吃的方面还是很随便的,一盘豆腐,一盘青菜、一小碟辣椒,那是给我准备的,阿松不吃辣的,而我没有辣的是不能吃饭的,最奢侈的就是一条鲈鱼了,阿松是卖鱼的出身,对鱼有特别的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还有一“罐”“例汤”,完全是照顾阿松这个广东人的饮食习惯,那玩意我是喝不惯的。我们喝的酒也不一样,阿松喝一点啤酒,完全是为了使嘴里有点东西含着,而我没事的时候喜欢喝点白酒,最喜欢喝的就是“泸州老窖”了,所以我们各喝各的酒,谁也不劝谁的酒。
    “阿松”,我觉得喝的差不多有些酒意的时候思维是最活跃的,
    “那个‘辉映’公司的老板是你的亲戚吗?”
    我漫不经心的问道。
    “我都不知,是老豆(父亲)讲给我听的,不认都没的法。”
    阿松随口说着。
    “我对这个公司有兴趣,咱们商量一下。”
    我吃了口鲈鱼。
    “?”
    阿松用吃惊的眼神看着我,“他们没钱的哦,经营很困难的啊,要不也不来找我们。”
    “这就是我的想法,没钱来找我们的是真心的要和我们合作,那些有钱的无非是利用我们,我们实力不够人家大,想出的点子很快就是人家的,那么我们不是白干了?”我看着阿松说到。
    “我们同那样的企业有什么可以合作的?”阿松仍然是不明白的问道。
    “他们有地啊!”我感叹的说道,“200英亩地皮啊!我真羡慕死了!”
    “那地有什么用,要能用,人家还用找我们?”阿松不屑的说。
    我看了一眼阿松没有说话,自己又倒了一杯,今天是第四杯了,有点违犯老婆下达的指标了,不管他,今天有些开心,我脱去衬衣,光着膀子喝开了,阿松忍不住笑起我的不文明来。他知道我今天一定是找到感觉了,索性自己也多倒了一杯啤酒,但是他不会脱衣服的,打死他也不会。
    “在我的思路里,我们公司的发展方针是先抓见效快的行业,把我们的原始积累搞上去,到一定时间我们要向重工业方向发展,最后是高科技行业,高科技行业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没有庞大的集团工业支撑根本无法维持,许多香港人看到高科技来钱,但是忘记了高科技的前期投入几乎是无法预计的。没有其他实业做后盾到头来只是给别人研究,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一开始不碰这些行业,就是有人拿来研究成功的产品,做下去也是没有后劲的,我们不同于国家,可以用指令性命令去调动和调节各个不相关的部门合作,国家也可以专款投资,我们一切都要靠自己,因此,那样的路我们不能走。
    “现在,我们自己可以集中起来的资金大约应该有五个多亿,做大的还是有一定难度,可是现在有送上门来的地皮就应该能够一博了,
    “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国内有许多汽车制造厂在竞争中被淘汰,有些设备还是可以用的,而且便宜,人才也被下岗了有很多,就是香港各大学毕业的机械系自动化系的学生也不少啊,你那个女婿阿山不就是搞自动化的吗?我看可以考虑叫阿山过来了,这回是有的他干的呢。
    “我们上次去德国也看到了人家装配汽车的流水线上几乎没有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干呢?”
    阿松睁大了双眼,吃惊的看着我。
    “投资汽车厂可是要很多钱的,我们的能够吗?”
    “要是全部都是自己造肯定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可以搞零件加工组装吗,反正香港又没有关税,发动机在外国很便宜,这你是知道的,我们自己生产底盘和外壳,国内的和国外的汽车用薄钢板都很便宜,生产和组装都要用全自动化,我看这个项目来钱还要快,韩国那么小,都自己造车为什么,还不就是利益的驱动吗?”
    我解释道。
    “原来我考虑地皮要花很多钱,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合作伙伴应该是天随人愿啊!”
    “我马上去德国和日本询盘自动装配流水线的价格,还有收集各种发动机的价格,我们谋定再动。”阿松谨慎的说到。
    “你不要去了,你我一动人家就知道咱们要干什么了,现在不比从前了,我早就安排我的老朋友阿强去了,阿强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背景的,他和我单线联系的。这是了解回来的资料。”说着我站起身到书房里把一摞资料拿出来给阿松看。
    在我们搞了影视公司后我就预见到将来我们会面对公众媒体骚扰,因此,我私下里找到阿强,出资给他办了个小公司,做一些我们公司外围的生意,重点是叫他收罗一些转业警察和退役士兵,成立保安公司,为我们将来的公司安全早一点打下基础,阿强是我带过的兵,早年移民到香港,混的不怎么样,很艰难的,我找到他后对我诉了不少苦水,也很感慨,我知道他是适合作保卫工作的,才给他这样的机会,同时,阿强本人是个单身,(到香港混了这么多年,连个媳妇都没混上)工作起来也是很方便的。阿强很感激我的知遇,两年来为我做了不少情报工作。这次马襄的“辉映”集团的内部情报也是他弄来的,由于这些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阿松那老实巴交的弄不明白的,所以也就没有告诉他,不过他还是有些耳闻,好在阿松是本分人,他知道如果他需要知道这些内情的话,我会告诉他的,所以我不讲他也不问。
    阿松认真的看了2个多小时,其间我已经叫阿姨收拾好餐厅,而我则在小阳台上看着海边的点点星光和往来穿梭的船只。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我又回到书房把我写的可行性报告给阿松看,我估计阿松这晚上大概是不用睡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