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我人生》正文卷第三百三十四章运动员要学会思考[2]

跑出我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步幅的事情,他原来的步幅经常是45步和46步,这是当前大部分短跑选手的主流步数。
    但比起后世的牙买加闪电的41步,他想要形成有力的竞争必须,将步幅再减少一到两步。
    以他的身高控制在43步和44步,是他身体和步频都可以接受的一个数字。
    短时间内想要开始缩减步数是很难做到的,肯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李志忠对于苏祖的每一步训练都了如指掌,一早就很清楚苏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而且这些年的训练学习,苏祖对于短跑训练上的认知,也超过了大多数运动员,比起一个专业的教练并差不到哪里去。
    甚至因为是运动员出身,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了解的东西,比一个纯粹的教练更清晰和透彻。
    在拿捏训练计划和强度上,只有运动员自身才是最了解自己的。这一点在职业运动员早期其实都不明显,但是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大部分人其实即便没有专门的指导教练,他们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训练计划。
    李志忠现在给苏祖指定的训练计划,多数其实只是一个明面的计划,其实细节上的执行和完成,经常也是以苏祖为主。
    在场边的章裴孟和苏丙天两人看着苏祖和李志忠相互讨论着各种训练计划,眼睛有些发直。
    章裴孟还好些,毕竟做过苏祖的训练搭档,苏祖和李志忠沟通意见相左的情况他也遇到过。
    而苏丙天则是完全不敢想象,运动员在和教练讨论训练计划,而且看样子李志忠隐隐还是以苏祖的意见为主。
    他在体校时候的训练,就是教练说这样练那就这样练,那样练那就那样练,运动员哪里有话语权。即便强度过大,练得受伤了或者太累支撑不住,也别无他法。
    他是一个训练态度非常好的少年,执行力强,布置下来的训练任务就会认真去完成,但还真的未曾思考过这些训练任务是否完全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之内。
    这个时候,他有点明白方才张平秋说的那句,运动员需要自己动脑思考的意义。
    这一点不只是比赛,而且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就需要学习和累积各种知识,形成对自己一个十分体系的认知。
    李志忠和苏祖两人聊天间偶尔蹦出的一些英文单词更是打破了他原来的认知,他和苏祖差不多都是初中被选上进入体校的。
    但是现在看来,苏祖的知识面和对运动学的认识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而且,这位李志忠教练也完全不像他了解到的很多教练那样专断独行。
    苏丙天知道,即便是体校对他非常不错的宁教练,在面对训练任务和训练计划的时候,也是不容他质疑半分的。
    这一点其实苏祖自己都没有发觉,但从走上竞技体育这条路时,他也是一片空白。
    他比同样年龄的少年人多的一点就是,他知道怎么去做到专业。从第一次进国家队青训开始,那时候听课学习各种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等等,这些年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知不觉之间他掌握的训练经验技巧,其实并不比其他人少。
    而且因为是运动员,能够亲自验证的缘故,很多有用的或者合适自身的他吸收过来,整个认知渐渐超过了不少人。
    像李志忠提出的交叉训练水中跑步,开始苏祖还是按照李志忠说的训练方式进行,但几次以后,苏祖其实就渐渐地摸到了最合适自己的训练方式。
    无论是水中空踩迈步,还是加了几个哑铃进行强化摆臂训练,苏祖都在按照符合自身情况的方向前进。
    李志忠心下明白,一个有天赋还懂得思考的运动员,他的职业生涯如果不遭遇重大伤病,必然是光辉灿烂。
    而且即便这个运动员天赋一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未能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但真正如果有过深入的思考,从训练到比赛,结合一个运动员和教练的角度,往往在他进入到了教练行业后,很快就能够风生水起,成为顶尖的优秀教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