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正文卷第一七零章你行你上啊!(求月票)[2]

中国体育人最新章节目录
   了《海燕》之外,陈强也没有看过高尔基别的作品,而《海燕》还是从课本上学的。
    一听陈强真的能说出高尔基的作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便觉得,陈强真的是高尔基的读者。在考虑到陈强“世界第一运动员”的身份,把他介绍给高尔基认识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于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点了点头:“好吧,我可以帮你跟高尔基约一个时间,我想他一定会很期待你的到访。”
    ……
    接下来的几天,陈强开始参观苏联的体育事业。
    由于遭到孤立的原因,苏联没有参加最近的几届奥运会,就算是苏联想去,那些西方国家也不愿意苏联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苏联人也算是硬气,你不让我参加奥运会,那我自己就搞一个运动会,那就是全苏运动会。
    就比赛规模而言,全苏运动会不亚于奥运会,甚至还要高出一筹,而在某些苏联人强势的项目上,比赛的水平甚至要优于奥运会。
    比如1928年的8月12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办了第一节全苏运动会,一共有7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而有趣的是,同一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只有3014名运动员参赛。苏联这明显是在跟奥运会打擂台。
    不过全苏运动会是在夏天举行,所以陈强是无缘亲眼见证全苏运动会的盛况,他只能通过一些影像和图片资料,来了解全苏运动会的真实情况。
    而对于陈强来说,这些影像和图片资料也是极其珍贵的,其中有很多都没有保留下来。
    二战期间的莫斯科保卫战,德国人的望远镜中都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了,那种情况下,莫斯科即将不保,这种影像和图片资料,自然也没有人去保护,即便是能保存下来的,到了苏联解体的时候,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
    陈强觉得,作为一个后世的体育人,能够看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实在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随后陈强又亲身的感受了一下苏联体育的劳卫制。
    苏联是“劳卫制”的创始者,他们于1931年开始实施劳卫制。劳卫制的全称是“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就是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测试,促进国民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全民参与运动的计划。
    在“劳卫制”的测试中达标的,会被授予勋章或者证书,这在当时的苏联,是一种人人都向往的荣誉,特别是在那种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这种荣誉远比金钱要重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当下班的时候,莫斯科的工人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操场上锻炼身体。
    苏联劳卫制的标准实际上是挺高的,放在现代的话,大多数人都没法达标。别的不说,就是规定时间内负重完成一万米这一项,就有太多人就做不到,很多人怕是连一万米都没法完整的跑下来。所以当时能达到劳卫制标准的,基本上都拥有着运动员级别的身体素质。
    三十年代末期的时候,苏联获得劳卫制勋章的人超过六百万,这可是六百万有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人!稍微训练一下就是六百万身体强壮的精锐士兵,也正是如此,苏联在二战初期经历了几百万士兵的损失,然而苏联的兵依旧是越暴越多。
    而到了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劳卫制经过三十年的推行,全苏联获得劳卫制勋章的人已经超过三千万,于是乎整个西欧在苏联的凝视下瑟瑟发抖,美国也天天担心苏联的钢铁洪流会突然冲过柏林墙,攻占整个欧洲。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苏联随时能暴兵三千万,西欧和美国若是不担惊受怕才不正常呢!
    从这方面也能够看出,那个年代的战争,人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人口不足的话,怕是连国防都保证不了。像是冰岛、挪威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还好说,若是身边有一个强大的邻居,自己再没两把刷子的话,必然是被欺负,甚至被吞并的结果。
    ……
    三月份的莫斯科还是比较冷的,虽然已经不是白雪皑皑,但是出门的话,还是得羽绒服套保暖。当然,那个时代没有羽绒服,所以陈强只能披上他那一件貂皮大衣。
    穿过貂的人都知道,这东西的确很御寒,所以陈强把自己包裹严实起来,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不过李惠堂这个南方人,可就有些吃不消了。
    李惠堂祖籍广州,出生在香港,祖上好几辈起都是在岭南生活,天生没有多少御寒的基因,所以莫斯科这天气,对于李惠堂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
    李惠堂来莫斯科,大概就是像是未来广州人去东北上大学,带着最厚的衣服去,到了东北后才发现,还是被冻成狗!
    好在莫斯科不缺乏裁缝,李惠堂去买了大衣、帽子、手套、毛裤、棉鞋等五件套,这才没有被冻出病来。
    李惠堂在莫斯科,也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当时的莫斯科,最火热的运动莫过于足球。
    二十年代的时候,苏联结束了内战,国内的体育事业也迎来了一次大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便是足球运动,今天最著名的体育俱乐部“狄纳摩”、“斯巴达克”、“火车头”、“军人俱乐部”等都诞生于那时。
    跟西欧和南美的足球相比,苏联的足球一直都是比较粗糙的。李惠堂这位亚洲球王挨个俱乐部秀了一把球技,顿时让这些苏联的足球运动员心服口服!
    苏联也是被国际社会孤立了太久,他们的足球运动员也没有机会跟英国或者法国的运动员交流,平时训练也都是闭门造车,没见过什么世面,突然来了一个“球王”,那种感觉就像是甲A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球员看到马拉多纳踢球,绝对会说:“我嚓,球还能这么踢!”
    足球场上,李惠堂折服了俄罗斯的足球运动员,而在田径场上,陈强也是大杀四方。
    短跑和跳远都不是复杂的体育运动,而在实行劳卫制的苏联,短跑和跳远甚至劳卫制的测试项目之一,每个人都懂。
    所以陈强所展示的体育项目,也更加的“接地气”,同时陈强也进行交流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者。
    “世界第一”的名号,就像是武侠里的“天下第一高手“,人人都想争。更何况体育的比赛又不是比武,输了也不会死人,万一要是赢了的话,那么“战胜世界第一”的这个噱头,可是够自己吹一辈子的。
    劳卫制下的苏联,不缺乏体育运动方面的能手,特别是那些在劳卫制测试中成绩比较突出的人,更是觉得自己很厉害,一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样子,想要跟陈强较量一番,然后被陈强教育。
    这也是因为苏联被孤立了太久了,苏联的运动员已经连续缺席了好几届的奥运会,他们只是自己玩自己的全苏运动会,不知道世界顶级运动员的实力有多么的可怕,觉得在莫斯科很厉害,在苏联国内是顶尖,就能够傲视全球了。
    ……
    莫斯科中央田径队的训练场上。
    田径队的主教练尤拉索夫面色铁青的望着跳远沙池。
    陈强小试牛刀的跳了一次,随随便便就跳出了一个7.5米以上的成绩,这直接熄灭了其他运动员挑战的欲望。
    这可是7.5米啊,莫斯科中央田径队的跳远运动员是真的跳不出这么好的成绩。
    不仅仅是跳远,刚才莫斯特中央田径队里跑的最快的四名运动员,跟陈强比了一趟100米短跑,结果也是惨败。陈强随随便便就跑出了一个10秒5的成绩,将俄罗斯的短跑运动员刷在身后,尤拉索夫甚至能够感觉到,陈强并没有发力。
    “我们的运动员,跟世界第一的差距,真的有这么大么!”尤拉索夫心中暗道,然后他的脸上涌现出一丝不甘的色彩。
    莫斯科中央田径队,是全苏联最好的田径队,所以在苏联国内的比赛中,尤拉索夫总是能够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即便偶尔输那么一两场,也不会输的这么惨。
    陈强这种世界级的表现,严重的打击到了尤拉索夫的自尊心。已经习惯了胜利的他,绝不允许如此的惨败。
    尤拉索夫想要找回场子,但是陈强的实力,却让尤拉索夫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跑也跑不过,跳也跳不过,真的是技不如人啊!想要找回场子都没有办法。
    突然间,尤拉索夫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鬼主意,他叫来了身边的助手,低声言语了几句。
    此时,一群运动员正将陈强围在中间。
    “陈强同志,能够给你比试,是我的荣幸!”
    “陈强同志,你的这一跳真的是太惊艳了,你使用的一定就是挺身式腾空吧?”
    “陈强同志,能够再给我们表演一遍挺身式腾空的技术么?”
    陈强对于俄语是一窍不通,除了那句“达瓦里希”之外,陈强是什么都听不懂,而这些运动员们的热情,也让现场的翻译有些应接不暇,不知道该去翻译那一句话。
    终于,陈强从热情运动员的包围圈中逃出,来到了主教练尤拉索夫的身边。
    “陈强同志,你刚才的表演真的是太精彩了。”尤拉索夫先是夸赞了陈强几句,然后以参观为借口,带着陈强来到了铁饼的训练场。
    只见好几个彪形大汉正站在那里,这些都是铁饼运动员。
    “陈强同志,这些都是我们苏联最优秀的铁饼运动员。”
    尤拉索夫说完,又将陈强介绍给了这几位彪形大汉。
    随后尤拉索夫指了指其中一位身材最为高大的壮汉,开口说道:“戴维多夫,你来展示一下你的铁饼技巧。陈强同志可是世界第一运动员,能够得到他的指点,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学习与进步的机会。”
    那个名叫戴维多夫的壮汉点了点头,然后走上了投掷区。
    这个戴维多夫身高要超过两米,体重看起来怕是得有三百斤,那一双手臂更是格外的粗壮,一看便是臂力非凡。
    只见他走上投掷区,拿起铁饼,猛的向前一扔,同时一声大喝:
    “哈!”
    只见那铁饼在空中飞过,像是一道流星,跌落在地上。
    从地面上的标志物看,戴维多夫的这一次投掷,已然达到了40米的距离。
    “还不错,没有使用背向投掷技术,能把铁饼投出40米,算是很不错的了。”陈强心中暗自评价道。
    旁边的尤拉索夫则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