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正文卷第一七零章你行你上啊!(求月票)

中国体育人最新章节目录
   又入冬了,陈强也恢复了日常的训练和学习。
    华北运动会已经彻底的终结了,明年的话也只有全运会这一场大型比赛,对于陈强来说,一年只有一次的比赛任务,的确是太轻松了。
    陈强有些羡慕后世的那些运动员,一年到头比赛不断。国际级的运动员有国际级的比赛,国家级的运动员有国家级的比赛,哪怕是省市级的运动员,也有很多比赛可以参加。
    像是田径运动,每年年初的时候,田协便公布了这一年的比赛计划,各种各样的大奖赛、锦标赛、选拔赛,甚至还有很多专项赛。比如投掷项目、长跑项目、竞走项目,全都会专门组织的比赛。
    普通老百姓的话或许不会注意到,中国一年会办这么多的体育比赛,但是作为体育大学教授的陈强,却对这方面非常了解,他在国内的体育界也是有一定的地位,很过国家级的比赛,都会邀请他去当委员。
    而在民国时期,作为运动员,一年能有一场比赛就不错了。
    作为运动员,没有不渴望比赛的,大部分运动员都巴不得多参加一些比赛,可以通过比赛展示自我,所以没有比赛的日子,对于陈强来说,也非常的难熬。
    “这个时代,也就美国的比赛多啊,现在美国的经济形势应该已经变好了吧,要不然我找个机会再去一趟美国?”
    陈强正琢磨着,有个声音从身旁响起。
    “陈强,校长让你去他办公室。”陈强抬头一看,说话的人是严仁颖。
    严仁颖是南开大学的名人,陈强对他原本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而不久前的华北运动会上,严仁颖摆出的那个“毋忘国耻”,更是让陈强感动的热泪盈眶,从那时起,陈强对于严仁颖便有了一种钦佩的情绪。
    陈强向严仁颖道了声谢,随后前往张伯苓的办公室。
    推开校长办公室的房门,张伯苓正等在里面,除了张伯苓之外,还有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坐在沙发上。
    “张教授,你也在啊!”陈强赶紧跟这中年人打招呼。
    “小陈,过来坐!”这个中年人也不见外,直接让陈强坐到了身旁。
    这个中年人便是张伯苓的亲弟弟张彭春。
    张彭春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欧美的话剧演出体制就是由张逢春所引入中国的,同样中国的导演制度也是张彭春所开创的,另外他还在联合国担任过职务,并且参与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算起来张彭春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也有着极大的贡献,只不过由于张伯苓的名气实在是太大的,掩盖了张彭春的事迹,使得后世对他的了解并不多。
    张彭春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的教务长,后来去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如今他已经回国,是南开大学的教授。
    陈强来到张彭春身边坐下,只听张彭春开口说道:“小陈,咱们学校刚刚接到了南京外交部的一封电报,电报上说苏联人打算邀请你去访问。”
    “苏联人请我?”陈强有些惊讶的问,他没想到自己的名气竟然能传播到苏联。
    “当然不是请你一个人。准确的说是邀请咱们中国的文化届和体育届的知名人士。”张伯苓插口说道。
    “那除了我,还有谁?”陈强接着问。
    “体育届的话,除了你之外,就只有香港的李惠堂受邀。文化届的人就比较多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影星舞蝶……彭春也和你们一起去。”张伯苓指了指自己的弟弟。
    张彭春跟梅兰芳私交甚密,这一点陈强是知道的。当年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时,张彭春便是梅兰芳的艺术指导,梅兰芳在美国参与的各种活动,也是张彭春一手操办的。
    张彭春则接着介绍道:“这一次去苏联,费用方面我们不用担心,苏联人在电报上说了,一切费用他们全包,连往返的船票都已经准备好了,咱们只管带着人去就行了。”
    “那什么时候出发?”陈强开口问。
    “春节过后,二月份吧!路上要走一个月,得三月份才能抵达苏联。”张彭春回答说。
    “三月份的苏联应该还很冷吧?我得去皮草行买身貂!”陈强笑着答道。
    ……
    历史上,苏联也是在这个时候邀请中国的文艺界访问苏联,当然最主要是邀请梅兰芳先生,其他人都是陪衬,因为梅兰芳先生在全世界的戏剧届都颇具盛名。
    如今,除了梅兰芳之外,中国还有一个陈强也算是国际上知名的人物,于是苏联便把陈强一起邀请上了,反正苏联家大业大,也不差多请这一个人。
    当然苏联也不是无缘无故的邀请梅兰芳和陈强去访问的。
    苏联自从成立以来,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一直被全世界孤立,但是在三十年代初,德国***的崛起,让英法欧洲国家感到恐慌,于是乎他们便向苏联抛出了橄榄枝,来一招驱虎吞狼,借苏联可以对付德国。
    苏联也希望摆脱被西方孤立的局面,对于英法等国的善意,也是欣然接受,双方也算是一拍即合。在1934年9月份的时候,苏联加入到了“国联”当中,这也标志着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缓和。
    刚刚进入到“国联”的苏联,也是急于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但是苏联与英美的意识形态不同,如果从军事或者政治角度入手,或许会引起英美等国的不安和反弹,于是苏联便从文艺和体育方面入手,邀请一些文体界的名人访问苏联。
    除了梅兰芳之外,当时的苏联还邀请过很多的音乐家和画家,比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在那个时代也多次访问过苏联。
    ……
    二月中旬,陈强抵达了上海,见到了自己慕名已久的梅兰芳先生。
    三十年代的时候,想听梅先生一场戏,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从美国巡演回来之后,梅先生的出场费已经涨到了十根金条,这不是一般的剧院能够请的起的。而且这种大师级的人物,也不可能天天演出。梅先生的演出就像后世的天王巨星开演唱会,一年能演几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梅先生的每次演出,自然也是一票难求。
    在上海,陈强没有看到梅先生的演出,不过陈强却并不着急,这一次前往苏联访问,梅先生一共会进行六场演出,陈强有机会欣赏到梅先生在舞台上的英姿。
    月21日,访问团登上了“北方号”轮船,前往苏联的远东地区,然后达成火车,途径西伯利亚,前往莫斯科。
    坐火车比坐船轻松多的,火车不像轮船那样的颠簸,而且沿途还可以欣赏西伯利亚的风景。而且苏联给访问团订的都是专门的火车包房,伙食也都是最高标准的,十几天的行程下来,访问团人均要胖了好几斤。
    月12日,火车抵达了莫斯科,苏联外交部派出了东方司的副司长鲍乐卫前来迎接,中国驻苏使馆也派出了一名代办来到了火车站。
    陈强一行人被安排在饭店下榻,随后陈强也拿到了未来几日的行程。
    梅先生的演出,是从3月23日开始,一直到3月28日,每天会表演一场。所以在此之前,他的主要行程是参观,参加欢迎宴会,还有准备演出。
    陈强晚上不用表演,所以陈强的日程则是参观和参加欢迎宴会。
    行程单上显示,明天中午的时候,苏联对外交流协会将举行欢迎午餐会,欢迎中国访问团。行程单上海列出了一大串宴会参与者的名字。
    这一大串名字,都是苏联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但没有一个是陈强认识的,陈强所熟悉的几个苏联政界大人物,也都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突然间,一个熟悉的名字终于落入到陈强的眼中。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陈强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熟悉,还是因为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在未来可是非常红,虽然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几个,但是这本书引发的段子却不少,陈强也是通过看各种段子,才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个人。
    陈强不是影视相关专业出身的,他并不了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戏剧方面的贡献,不过既然是名人,陈强当然不能错过。
    于是乎陈强找来了酒店的服务生,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去买了一本俄文版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
    苏联对外交流协会欢迎午宴,陈强果然见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先生,很荣幸能跟您共进午餐,能给我签个名么?”陈强说着,掏出了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却是一脸诧异的表情,年轻时候的他曾经也是一名话剧演员,当时他也受到过很多的追捧,可是拿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来找他签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是第一次遇到。
    更何况对方还是个中国人,而且是个运动员,而不是从事戏剧事业的人。
    梅兰芳同样是有些不解的望着陈强,他没想到陈强除了喜欢拉着人照相之外,还喜欢让人在书上签名。
    在美国的时候,陈强自己买了一台便携式的照相机,专门用来跟名人合影。而在来莫斯科的火车上,陈强每天都拉着梅兰芳合影,差不多是无死角自拍,估计交卷都用了好几个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笑着接过了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签上名后递还给了陈强。
    陈强一脸欣喜的接过这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心中暗道要是放在未来,这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签名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卖给那些演技不怎么样又喜欢装逼的流量明星们,一定会是一个很高的价格。
    旁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开口说道:“陈先生,你让我觉得,我就像是个知名作家,你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很伟大的作家,他有个笔名,叫马克西姆-高尔基!”
    “高尔基!”这个名字让陈强心中一惊,他马上问道:“高尔基先生现在也在莫斯科么?”
    “是的,他现在就住在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答道。
    “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可以去拜访高尔基先生。”陈强立刻说道,他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买几本高尔基的作品,找他签上名。
    “你对他的作品也感兴趣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开口问道。
    “是的,每次读高尔基先生的《海燕》我都觉得心潮澎湃!”陈强开口答道。
    事实上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