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领主时代》第534章自以为是的土包子[2]

三国领主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拖垮。
    赵部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袁绍的明天。
    当然,两人的遭遇其实有明显区别。
    那就是袁绍的出身和影响力高于韩馥,赵部则只配给刘焉提鞋;袁绍硬实力弱但有软实力,韩馥暂时不敢直接对袁绍下手,赵部软硬实力都被刘焉碾压;最重要的是,韩馥是刺史,刘焉却是州牧,两种职务掌握的权力有着巨大差别,导致赵部很难抵抗刘焉的压迫。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赵部的处境更困难。
    听完鱼不智的描述,袁绍对赵部充满同情。
    相似经历和困境,让袁绍不期然生出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这种情绪促使他摒弃了先前的犹豫,决定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帮赵部一把。
    这倒并非是袁绍一时冲动。
    接纳赵部投靠,对袁绍来说也有不少好处,一位太守明确投靠,以后甘愿唯袁绍马首是瞻,为袁绍摇旗呐喊,对声望和影响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关东诸侯这么多,也承认袁绍的盟主地位,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位关东诸侯明确表示要追随袁绍,赵部是第一个,具备榜样示范效应。相反,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拒绝赵部,传扬出去,都很可能对袁绍的伟岸形像和盟主地位带来严重冲击。
    赵部有参加讨伐董卓!
    赵部有参加讨伐董卓!
    赵部有参加讨伐董卓!
    此事传开,搞不好会寒了其他诸侯的心,甚至直接成为批判关东诸侯盟主“不作为”的口实,导致他失去特殊地位。其他人不好说,韩馥如果知道这件事,难保不会大做文章,名正言顺地逼袁绍离开冀州。
    何况,就算得罪刘焉,刘焉难道还能从益州跑到河北咬袁绍?
    这些利害关系,渤海太守府早就分析通透了,赞成接纳赵部投靠居多,主要分歧在于,以何种方式和态度帮助赵部,尽量降低刘焉的不满情绪。
    袁绍决定接受赵部,不是因为同情,而是有利益和利害。
    “赵太守讨伐董卓有功,不应被这样对待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