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领主时代》第534章自以为是的土包子

三国领主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翌日,渤海太守府正式宴请逐鹿领。
    宴席上,袁绍高度赞扬了逐鹿领在历次战役中的优异表现,认为逐鹿领是玩家领地中的楷模,夸得力道之猛,连鱼不智本人都感觉到有些汗颜。
    不过,他笑得还是很开心。
    袁绍讲话的调门,让鱼不智明白,渤海太守府已经作出了决定。
    很明显,袁绍准备接受逐鹿领的友谊。
    如果不是打算与逐鹿领合作,袁绍没必要夸得如此肉麻。
    袁绍出身带来的某些桎梏,让他不能忽略,袁绍不能承受让黑山军再度入境打脸、以及危难时背弃“朋友”的负面影响。更何况,逐鹿领拥有的筹码,也让袁绍无法拒绝。
    果不其然,宴会后期摒退了仆役婢女。
    袁绍郑重表示:渤海太守府高度重视与逐鹿领的情谊,飞鱼领既然在渤海境内,太守府有保护飞鱼领免受外部势力进犯的责任,倘若黑山军试图再度进犯飞鱼领,太守府绝不会坐视,将全力给予飞鱼领支持和保护。
    鱼不智笑容满面,对此表示感谢。
    很快,袁绍话锋一转,称“上天有好生之德”,飞鱼领和黑山军的冲突,起因并非什么大事,一味好勇斗狠,动诸刀兵,杀伤人命,终究是不大好。袁绍最后表示,如果鱼不智有意化干戈为玉帛,渤海太守府也可从中斡旋,尝试化解两家的恩怨,以免更多人因此而丧命。
    袁绍的提议,早在逐鹿领意料之中。
    黑山军人多势众,据说兵力高达数十万,碾压河北所有诸侯。
    袁绍仅掌控着渤海一郡,兵力不过两三万,还大半靠冀州府资助才勉强维持,逼袁绍跟黑山军硬拼,那不叫找人帮忙,纯粹是在撺掇袁绍送死。袁绍摊上这个棘手问题,硬拼极其不智,肯定会想办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袁绍继续抛出第二个关键问题:鉴于双方恩怨始于飞鱼领掳人,黑山军是受害者,后来两边开战,黑山军又吃了大亏,搞得面子上也很不好看。若想和平解决争端,即使是渤海太守府出面,也必须给黑山军一个台阶下,免不了给予黑山军一些补偿,逐鹿领是否可接受?
    讲出这个问题时,渤海太守府在座者都有些担心,担心鱼不智不接受。
    昨天谈到这一桩纷争时,逐鹿领主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的彪悍作风,给渤海太守府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某个“浑人”带给他们的心理阴影,至今没有散去。外交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可于情于理,逐鹿领都需要作出一定补偿,是外交解决恩怨的前提,渤海太守府众人很担心,鱼不智会转不过这个弯来,予以拒绝。
    玩家目无王法,不怕死、不怕事,是“有口皆碑”的特质。
    普通领主不愿与领地共同灭亡,行事多少还有些顾忌。
    鱼不智则有些不同,手下军队特能打不说,人家根据地在巴郡逐鹿领,飞鱼领只是分基地而已。就算飞鱼领有个三长两短,这厮也能继续风风光光地当他的逐鹿领主,再加上逐鹿领一路上对外征战,基本没有吃过亏,因此具备犯浑的底气。
    鱼不智犯浑不打紧,最多飞鱼领不要了。
    可渤海太守府已经明确表态,会帮助飞鱼领抵抗黑山军,虽说所谓的“帮助”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原因,并非完全因为所谓的“友谊”,但黑山军万一真的打过来,渤海太守府不出兵是说不过去的。两军开战,必有死伤,渤海太守府就这么点家底,当真不敢和黑山军拼消耗,而且那样太不值当。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渤海太守府很担心鱼不智犯浑。
    听到这话,鱼不智笑容一敛,一脸的震惊和不乐意。
    “出兵打我,我还要给他们补偿?”
    渤海太守府的几个人,心中顿时开始打鼓,纷纷做思想工作。
    逢纪干咳了一声,道:“这个嘛,黑山军名为官军,实为流寇,向来只有他们抢别人,没有别人抢他们的份。飞鱼领出兵掳人,虽然获利不算多,对黑山军颜面损伤却是不小,否则也不会出兵进犯。予其补偿,实属必然。”
    陈琳道:“平息干戈,总好过让将士们无谓流血。”
    荀谌道:“为苍生计,还望不智城主大度一些。”
    鱼不智沉默……
    袁绍等人心中焦急不安,但鱼不智昨天给他们的印象,貌似对黑山军进犯之事非常不满,似有以血还血之可笑想法。如此蛮干,袁绍是不会的,渤海太守府很好奇鱼不智哪来的这份自信,估摸逐鹿领外战基本没吃过亏,再加上上次黑山军偷袭飞鱼领遭遇惨败,导致某人膨胀的厉害。
    尽管心中焦躁,渤海太守府这几位也不敢讲得太多。
    昨天鱼不智给他们留下了一个鲜明的性格标签:自以为是的土包子。
    不幸遇到一位土包子,话讲得多了,说不定适得其反。
    逢纪将求援的目光投向徐庶。
    昨晚的交流,徐庶表现出的智计和气度,即使逢纪也钦佩不已。他相信徐庶肯定明白其中利害,也知道渤海太守府运作这件事面临何等的难度。这个时候,或许只有徐庶能劝鱼不智改变主意。
    逢纪望向徐庶,徐庶很快察觉。
    两位智者目光碰触在一起,一切尽在不言中。
    徐庶微微点头,道:“主公,我飞鱼领虽不惧黑山军来犯,但战事连绵,影响飞鱼领乡民生活,却也甚是不便。依属下之见,既然太守大人有意从中斡旋,让我逐鹿领与黑山军化干戈为玉帛,是一番好意,不妨从之。”
    鱼不智道:“我知太守大人好意,但要给黑山军补偿,却是不愿。”
    “我们掳人在先,给予其补偿理所当然。况且黑山强而逐鹿弱是事实,花费少数钱财,换来飞鱼领和平发展良机,让飞鱼领有机会为领地持续带来收益,岂不好过让将士们与黑山军拼死作战?主公对逐鹿军民向来仁厚,应不忍让逐鹿将士无谓流血,如此,给黑山军少数补偿,又算得了什么呢?”
    鱼不智状极懊恼:“元直说的有理,但黑山军偷袭我们,就这样凭白给他们好处,总觉得有些屈辱。”
    徐庶笑了起来:“主公,黑山军发现村民被掳时,想必也是这样的感受。”
    鱼不智一滞。
    见鱼不智语塞,徐庶继续道:“我不掳人,他不犯我,一切皆有因果。”
    “以黑山军实力,偷袭飞鱼领固然粗鄙,无非是以直抱怨,情有可原。”
    “如今之计,讲和强过开战,太守大人有意助逐鹿领摆脱黑山军威胁,属下以为此乃逐鹿领之幸。至于太守大人提出需给予黑山军补偿,属下也认为是情势所需。黑山军多是亡命之徒,无法无天,主公无需与他们计较,送点财物换取飞鱼领长久和平,属下认为值得。”
    鱼不智想了想,点头道:“好吧,劳烦太守大人斡旋。”
    逢纪等人泪流满面。
    鱼不智身边还是有明白人的,还好有这徐元直的话他愿意听。如此才华横溢的一位大才,却为一个土包子效力,着实令人扼腕痛惜。
    还在感慨呢,鱼不智那边又补了一句,让众人菊门一紧。
    “意思一下可以,若黑山军狮子大开口,想把飞鱼领当肥羊肆意宰割,那就别理他们了,大家直接开战就是。就凭飞鱼领的地势,想攻破飞鱼领,我倒想看看,黑山军准备拿多少人命来填。惹毛了我,从益州调兵到黑山打游击,看谁先受不了!”
    陈琳忙道:“不智城主放心,在下认为,补偿无非是一种态度,让对方有台阶可下,料那黑山军不至于太过分,还请宽心,无须焦躁。”
    鱼不智点头。
    渤海太守府出面,同黑山军商议谈和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当然,可以先摆出强硬姿态指责对方越境先声夺人,或直接遣使者谈判进入正题,具体怎么做全由太守府把握,逐鹿领静待结果便是。
    逢纪等人记住了一点:谈判得据理力争,不可让逐鹿领付出太多。
    这正是鱼不智故意装浑人、装土包子的原因之一。
    从中斡旋,与黑山军谈判,付出多大力气,结果会相差迥异。
    付出大量补偿达成协议,对渤海太守府来讲最为经济,他们要的结果是“和”,不会在意付出多大代价,因为买单的不是渤海太守府而是逐鹿领。碰到鱼不智这个浑人、土包子、好战分子,东西给多了是会发飙的,搞不好就是鱼死网破,顺便拖袁绍下油锅。
    另一个原因,与袁绍有关。
    名门之后,擅长肚皮官司,鱼不智对此不习惯,唯恐不小心行差踏错,索性先给自己主动贴上“浑人”、“执拗”、“好战”等标签,构建保护罩。
    宴会临近结束时,袁绍终于提到赵部,袁绍告诉鱼不智,赵部太守的问候他已经知悉,询问起赵部现在的情况。
    逢纪带回赵部有“攀附”之意,回来后一讲,大家普遍认为比较虚。
    渤海太守府并不怀疑赵部想投靠袁绍的诚意,他现在势穷力孤,想找靠山的心情急不可待。当初他曾公开声称参与讨伐,虽然始终没有到战区,关东诸侯理解赵部的特殊情况,承认他是举事诸侯中的一员。现在有问题,第一时间想到袁绍,一点也不奇怪。
    两人都是太守,出身、地位和影响力却差别很大。
    更何况,袁绍是关东诸侯盟主,赵部理论上算是其中一员。
    可问题在于,两人地盘离得不是一般远,近点可以抱团取暖守望相助,离得那么远,派信使交流一下来回都得几个月,所谓投靠有何实质意义?没有实质好处不说,声援赵部必导致刘焉不满,平白无故和一位汉室宗亲出身的州牧发生龃龉,怎么看都不太划算。
    袁绍这时候才问起赵部,就是因为对赵部的投靠之意心存犹豫。
    如果袁绍再不问,鱼不智也会主动提及。
    这次拜访南皮太守府有两大目标,第一个目标已经基本得以实现,斡旋的事自有袁绍方面去做,为赵部改善生存环境的目标,至今还没有下文,这也成了鱼不智当前最关心的问题。
    如实将赵部面临的处境,向袁绍作了客观描述。
    袁绍唏嘘不已,他很理解赵部现在的困境,感同身受。
    掌握一郡之地,不为州里面所喜,被各种穿小鞋,在夹缝中挣扎求存,是赵部的悲哀,同样也是袁绍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从洛阳退兵回渤海后,韩馥对袁绍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虽然还没到让袁绍滚出冀州的地步,却以各种借口开始削减对渤海郡的支持,州府暗示渤海郡放弃部分军队,反正以后输送的物资就这么点,试图将袁绍的军队饿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