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七章训练计划(第一章)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国家队田径训练基地办公区
    总教练冯勇的办公室
    一张咖啡色的玻璃桌面茶几前,副总教练余伟立和总教练冯勇靠着沙发,相对而坐。正在沟通着田径队的一些情况。余伟立的神色严肃,而相对的,冯勇却看起来很轻松。
    “老余,不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你我都干了这么多年的教练工作。还在乎这些枝枝蔓蔓的。别说只是说几句话,还是他自己短跑方面的事。就算是真说了其他的又能怎么样。只要他能出成绩,一切都没问题。竞技体育终归靠成绩来说话。不能出成绩,你就是被人夸成花,那也是个失败者!”
    冯勇微笑的说道,看起来很随意。只是个纪录片的采访,而且小林那边说的他觉得都不错,其实他更赞同。有些话他其实也想说。
    不过站的位置不一样,他是队里最高领导,甚至在中心还挂了职位,他要是说,那就有些打棒子的意思了。现在由小林来说,也给那些头脑还不灵醒沉浸其中,或者假装不灵醒的人一个敲打。小林说的是短跑要自省,都跑出个世界冠军的人都说了,你们这些勉强进决赛,拿个5,6,7,8名的好意思装糊涂?!
    余伟立点点头,其实道理他都知道。他不是担心有人说话会影响到林幕的前程什么的。怕是怪话难听话多了,影响了他的工作情绪,毕竟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好了,你这个短跑负责人真是负责,现在连这个都能担心半天了!小林没那么脆弱!要真有原则性问题,央视那个小杨来问我,我也不可能同意的。”冯勇调侃了余伟立一句,接着道:“不过小林还真挺有些人格魅力,看小杨那个谨慎、紧张样,呵呵!”
    “我这是关心则乱了!”余伟立苦笑着摇摇头,其实现在再想想,能有什么啊,就当年老马被人说成什么样了,该练该干还是那样。主要还是太年轻了,而且短跑项目出个好运动员不容易,能出个带好这些运动员的那就更不容易了。
    “那,老总,我就先走了。安排些事,其他几个组的,也是不省心。还有小林,一会要交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好像还有些训练设施要改。”余伟立起身准备走,他事情也挺多了,短跑项目都是他负责,他可不只管林幕这一个组。昨天听助理说了一嘴这事,一时脑热,这才大早的就过来找冯勇的。
    “那就先等下,小林一会过来,我之前那会打了电话想和小林聊聊的。他提过找你的事,你刚过来那会。我说的你在我这。让他直接过来了!正好,我也看看训练计划是啥样的。省的两头跑!!”
    冯勇说话间,办公室外的走道上,响起了咚咚的脚步声,轻轻的,仿佛有节奏般。
    “来了,应该!”冯勇笑了笑道,这个脚步很特别,他也是偶尔不经意发现的。不似一般年轻人找领导来的那么急促,而且这步伐的声音听着都有规律一般。以前很多人说,军人到一定程度,长期训练下来的结果就是,哪怕散步都能散出规则方圆来。现在看来,一个把技术和节奏融入骨子里的运动员,同样是一样的。
    “冯总,余指导!”
    办公室的门没关,虚掩的口也挺大,林幕轻敲了两下房门后探身就看到房间里的两人,跟着就打了招呼。
    “来,先坐,训练计划带来了吧。其他的先不说,让我们先看看你这训练计划。”
    接过了林幕递上的训练计划,分成了赵林和杨祖耀两人的,冯勇和余伟立各拿一人的,示意着林幕坐下后,就没再管林幕。眼神就投向了手里拿着的几张纸。
    看到这份计划的第一眼,冯勇就觉得简洁,全部一二三的行列排布,只有内容。没有其他项目主管那样,弄个训练计划非要先扯个东南西北的。
    “训练人:赵林
    训练时间:月(每日一轮,15日一周期)
    训练准备活动;
    ,常规跑道1000米中速跑,
    ,韧带和关节拉伸,
    ,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侧向交叉跑、踢腿跑、快速跑,20米距离往返。
    一,常规训练项目:
    ,60米冲刺跑10组;
    要求:……
    ,150米超距离跑10组;
    要求……
    ,200米变速跑10组;
    要求……
    ,大腿后肌群力量训练10组;
    要求……
    ,抗旋转力训练10组;
    要求……
    ,原地站立单足跳摸高20次,10组;
    要求……
    ,起跑反应40米冲刺10组;
    要求……
    ,俯卧撑,击掌俯卧撑20个,2组间歇30秒,10组;
    要求……
    ,斜面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摆腿20个,2组间歇30秒,10组;
    ……
    二,斜坡训练项目,
    ,斜坡折返跑(3-4°坡度50米)
    要求:全速上坡,慢跑下坡,往返5次一组,每组间歇2分钟,10组;
    ,斜坡(下坡)(3-4°坡度50米)
    要求:匀速上坡,全速下坡,接平直跑道20米,5次一组,每组间歇2分钟,10组;
    ,斜坡加速跑(25°坡度40米)
    要求:高重心加速,全速,慢跑下坡,3次一组,每组间歇3分钟,10组;
    ,斜坡(下坡)(25°坡度40米)
    高重心匀速上坡,全速下坡,接平直跑道20米,3次一组,每组间歇3分钟,10组;
    ……
    三,健身房训练项目,
    ……
    四,其它训练项目,
    ……
    办公室内很安静,冯勇、余伟立看的很认真,脸上的表情也时时的有着变幻。有时挑挑眉,有时又皱皱眉,偶尔也会点点头。
    只几张纸,条目多,要求多,内容不少,但字数却不是很多,看起来也挺快。几分钟后,看完了赵林的训练计划,冯勇抬头看向了余伟立,只见他空洞的目视着前方,似乎是在思考什么。
    “老余……”冯勇轻声的唤了一句,手拿着赵林的训练计划示意了下。回过神的余伟立,反应过来,拢了拢手里杨祖耀的训练计划,和冯勇交换了后,两人这就又继续看了起来。
    坐在一旁被完全忽视的林幕也没在意两位领导的举动,都是有点“轴”的老教练,看到训练类的东西就想琢磨点道道出来,入神很正常。特意关注他的训练计划,他其实觉得挺不错,经验丰富的老教练,说不定可以给他提出些意见,让他能把训练计划更完善些。至于彻底否决,林幕觉得应该不会。
    这份训练计划,林幕是从昨天晚饭后就开始做起了,本来自己计划好的日常健身房训练他都没去。
    兑换了天赋突破训练细则后,林幕迫不及待的想把训练计划弄出来。
    天赋突破训练,没有想象中的用成就点直接加点换取天赋突破的事发生,稍有些遗憾,他想节约些时间的,但显然百科不是直接加点的外挂,从头开始就没有过。但也不算失望,意料之中的事了。
    在兑换了天赋突破后,在两运动员满值的那些天赋后面终于出现了小小的+号。这让林幕很兴奋,难得的心底里有些激动的感觉。一年时间,终于走出这关键的一步了。
    打开了小+号以后,一连串的训练项目,很多,但也不算特殊,要说特殊也就是敏捷和爆发上的训练内容提出了对辅助设施上的更多要求。
    而在他查看了具体训练要求后,终于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
    负重、极限、超极限。
    全程所有项目都充斥这三个词。几乎大多的项目都需要带有一定量的负重,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在自身的属性极限范围内完成,几乎所有需要使用速度的训练项目,都需要在当前的极限速度下完成,甚至于超极限。
    而且能加1点上限突破,都需要非常多的训练组数。训练量是真的很大,强度更是非常的高,对于时间和身体负荷真的是非常重。
    起初稍有惊异后,接着林幕就淡然了,本就可以想象到的事。天赋突破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几乎所有的正常运动员,职业生涯下来都很难把自己的天赋兑现完全。更何况是突破。到了一定程度后,很多时候在属性方面的训练也都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属性不下滑。而训练的内容也都是在不断的抠技术、抠节奏、抠细节。综合协调技术和体质上的匹配。
    现在只是不停的挑战极限就能突破固有上限,何其幸运的事。也就是有着百科的存在,更多数据化的显示,要不然,估计没练出来,人就废了。
    从晚上刚开始,到深夜,林幕研究了很久,把常规的一些训练内容和天赋突破所需要的训练内容统合了一下后。一份新的训练计划出炉了。
    赵林和杨祖耀的属性上稍有不同,训练计划的部分项目也有着少许的不多,数目上的差异也有。但主题都是一样,极限内完成。训练不是比赛时间,没有技能的加持,那是真正的自身极限。
    未来,在属性和核心力量上有所增强后,还需要就他们的技术细节做些改动,比如赵林和杨祖耀的起跑、起速,比如杨祖耀的中期持速上的节奏变幻。
    不过那就是下一步的事了,目前他们的核心力量,特别是腰大肌和臀肌力量都还有所欠缺,支持不了那些更具爆发性的技术动作。
    在计划出炉后,林幕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现在的体能训练跟不上趟了。
    人体运动,他所需要的所有能量都是通过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协调工作实现的。具体到百科能看到的这些个属性,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等素质。都需要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运动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对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都有着特定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体能训练中更应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针对提高运动员需要的能量代谢能力、改善运动员的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功能。
    要知道,体能可不只是一个体力的概述,他是人体综合下来的一种能力。既然体能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也必然由各种运动的表象,以一定的运动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