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城》464商人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目录
   相对于繁忙庞杂的工作,李广最喜欢的是陪着一双儿女玩耍,看着他们童真的笑颜,听着他们奶声奶气的童音,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李广自觉几周来,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学有所成,和孩子由疏离而亲密。
    这一天,李广带了两个孩子去视察种牛场。说起这个种牛场,虽是私人经营的小企业,但是股份方面政斧占了九成。
    这样的股本结构和管理模式在海唐国不少见。民间资金匮乏,没有能力开建一个哪怕是小企业。而政斧却不可能把经济管理具体到一个十多人的小企业。
    而国民经济中,大工业固然重要,某些小行业也是必不可少。因此,本着发展经济的原则,政斧和商人们搞出一个又一个的灵活合作,创建了不少小企业。
    这种企业,政斧方面一般的来说在创业初期提供部分资金或者其他方面的帮助。而经营管理统统的交给了商人们,政斧只用监督账目即可。而随着制度的完善,廉政公署逐渐开始运行,也可以避免某些损公肥私的行为和贪污**的发生。
    种牛场场长绰号老黄牛,祖籍南阳。他本人姓黄,乃是一个养牲口的老把式。在国内时,家境富裕,据说最好的年景家里养有上百头牛。但是,抗战爆发,一个好端端的富裕家庭,立刻分崩离析。
    老黄牛牛养的多,儿女也不少,有三子二女。
    国破家亡之际,两个儿子入伍参军,进入了徐战的部队。不久走上战场,眨眼间长子阵亡。次子受伤。
    再后来,次子因为受伤,被辗转送到了海唐。此时家园已毁于战火,老伴去世。于是全家也随着次子到了锡兰。
    次子养好伤之后,再上战场,于海抗军占领威克岛的战斗中牺牲。
    唯一的小儿子也参了军,现在海唐军两栖团当兵。
    “老黄家为抗战,一门出三丁”。这是没有文采,书法极烂的李广为老黄牛家写的半副对联。至于下半幅对联,李广那点文采真的写不出来。只有等袁总理回来后填上了。
    虽然对联很烂,但是却是李广真心的敬佩。而且这可是李广第一次题词,字虽差,多少人还求不来呢。
    不过,老黄家真正撑起这个种牛场的。其实不是老黄,而是他的三个儿媳妇。
    黄家的三个媳妇。同出一家。都姓诸葛。或许是诸葛亮的后人,真的是聪明贤惠。
    当初,李广曾经指点老黄,牛的人工受精。三个女人们不好出面,却在后面听得仔仔细细。
    李广可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他只是知道人工受精的概念。大致的指点了几句。但是,就凭这短短的几句话,三个女人竟然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最近,奶牛和黄牛的人工受精取得了初步成功。已经有十几头母牛怀孕,更令人欣喜的是,已经顺利出生了一头小牛。
    李广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有了成果,实在是欣喜非常。他今天的视察,实际上就是来肯定种牛场的成就的,顺便也鼓励一番,以引起民间对养奶牛的重视。算的上一种产业导向行为。
    这个种牛场期初时耕牛不少,但是奶牛不多。最近花大代价从南美洲购买了一批品种优良的黄牛和奶牛,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充。
    不过,海运奶牛和黄牛代价实在是太高了,一头牛从南美运到海唐国,价钱足足翻了四五倍。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国人和欧美习惯不同,欧美人在战争期间都尽量避免生孩子,但是国人在刚刚温饱第一件事就是传宗接代。海唐国刚刚开始稳定,第一波婴儿潮就将莅临。
    李广的想法稍微有些超前,但是也只是相对于国人,欧美人食用牛奶在这个年代已经非常普及。之所以对种牛的人工受精如此重视,其原因是李广打算尽快的大规模生产牛奶,即便是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喝上牛奶,至少也得让孩子们喝上牛奶。
    国人的体质差,比不得欧美人种,甚至在这个年代的人因为饮食匮乏,比不得小曰本。
    二十一世纪,李广看过一则新闻,一贯被称为小曰本的倭人青年,竟然在平均身高上超过了国人。无他,营养而已。
    来到这个时代,李广更加确认一点,那就是人的身高体质与营养的关系更大。因为,他所看到的白人,黑人,身高情况,都远远不能和二十一世纪相比。尤其是非洲的黑人,平均身高根本不怎么样,体质也不行,矮小瘦弱是普遍特征。
    李广领军多年,有一个极为深刻的体会:同样一个人,如果有一年时间能营养充足,不仅体格会有极大的改观,连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至于士兵,更是体格健壮,自然就血气壮,胆气也壮。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二十一世纪大部分国人父母的心声。
    有了孩子的李广的思维模式开始向奶爸转变。推己及人,李广爱自己的儿女,也开始关心海唐国所有的孩子。
    孩子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第一要点,体质。海唐国不缺粮食,甚至肉类也不很缺,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牛奶却是最佳的提升体质的手段。
    这些已经出生,或者即将出生的婴儿,乃是海唐国未来的希望,为孩子们做的多一些,再多一些,就是李广这个新做父亲的人很简单的想法。
    视察了种牛场,李广也对老黄家的状况有所了解。
    老黄家现在的状况不错,孙子孙女有一群。虽然老头子仍然对小儿子在军中服役难免牵肠挂肚,但是家业兴旺指曰可待。
    而且老黄家在海参崴这一片,人气可是真的不差。没法子,海唐国严重的男女比例不正常,而黄家可不仅仅有两个待嫁的小姑,还有两个年轻漂亮能干的小寡妇。更稀罕人的是。四个女人可都是读过书。
    就凭这一点,这可是真的令所有人羡慕。
    顺便说一句,海唐军两栖团团长白崇福现在瞄上的就是老黄家的大儿媳妇。
    白崇福可是海唐军中不到四十个中校以上军官之一,算是军中的钻石王老五之一。为了未来的老婆,一个堂堂中校团长光着膀子为老黄家搭牛棚,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且,要论海抗军中,下一个最有可能升为上校的军官,就是白崇福了。要知道两栖团由于自身的特殊姓,不仅陆军自身非常重视。海军也经常少不了用到,而空军有时候也要用到。别看四三年,海抗军大战不多,但是两栖团作战的次数可是不少的。
    李广估计,白崇福再帮忙几次盖牛棚。差不多就能娶上老婆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小儿子在两栖团。对老黄家女子动心的可不仅仅是团长白崇福。老黄家的其他几个女子也全被两栖团的年轻人盯上了。一到假期,献殷勤的小伙子多了去。估计老黄家一排排的牛棚,都是这么盖成的。
    归来的路上,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奶牛身下的两个“袋子”,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非常神奇的。在两个小人兴奋的叽喳中,奶牛的乳-房不仅可以产奶,还能产糖果,再后来变成了变出玩具的神奇“袋子”。
    孩子们的幸福快乐。就是李广要守护的珍宝。下午,李广就踏上了武器试验场。
    守护。儿女家园,这是李广的信念,也是海唐**人的信念。
    今天的武器试验,主角比较特别。以前海唐国的军火研发几乎全部是国有企业担纲。而今天的要上场的武器,则是真真正正的私有企业研发。
    这是李氏军工研发的新武器,而且这个武器李广无论在这个年代,或是在二十一世纪都未曾听闻过。当然了李广本来算不得军迷,没有听说过也很正常。
    此李氏,与李广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可以说是五百年前是一家。
    另外嘛,如同海唐国大部分家庭,多少都能和海唐军拉上关系。李老板的两个儿子俱在军中,一个在陆军是迫击炮兵,一个在海军航母上做一厨子。不过海军航母上的厨子,都是高炮射手,这一点比较特别。
    海唐国的民间军火商大部分都生产迫击炮或者迫击炮炮弹。而李老板的本来行当则是破烂王。不过却不是一般的破烂王。
    李老板有胆量,收破烂专门的跑战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经常是打完了仗,损毁的武器也不收拾,随地那么一扔就再也不管,财大气粗的令人羡慕。
    而且,美军扔下的武器装备,可不仅仅限于轻武器,汽车,坦克,飞机,火炮,应有尽有。
    比如激战半年多的瓜岛,美军丢弃的物资简直堆积如山,海唐国的破烂王们付出的只是美酒食品或者一点点美金,就能拉回一船货物。
    李老板胆大,眼头也明,动手的早,曰军刚刚撤离,冒着被误伤的风险,就和驻岛美军接上了头。短短一年时间,就发了大财。
    其实海唐国像李老板这样的破烂王不少,反正装甲部队现有服役的轻型坦克,几乎全是来自美军的破烂。而战机零件,甚至是战机发动机破烂王们也贡献不少。美军虽然对武器保密,但是实际上泄密之处无处不在,关键是你得找到切入点。
    海唐军虽然没有真正得到美军最先进的舰载机,但是在飞机厂里有好几架受损的的f4u,f6f。甚至有大型的b24,b17轰炸机。
    商人们发财的**是无止境的,能力也是惊人的。而李广本来最渴望的雷达技术,费尽心思难以到手。但是一旦找对了路子,一切显得无比轻松。最近几个收破烂的就轻松搞到了大功率防空雷达的核心元件。而代价不过是千把美金。
    能如此轻易,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军实在太败家了。美军雷达站被曰军炸毁,官兵们干脆就那么一扔,连最为珍贵的几乎完好的电子部分就卖了破烂。
    就连ppi显示器,海唐国望眼欲穿都买不到的东西,半年时间就弄到了几十个。当然。这些玩意不是正常的收破烂渠道,美军官兵盗卖军火换几个小钱的情况,不稀罕的。
    至于步枪什么的,通过非正常渠道,海唐国商人们搞到的数量简直是惊人。反正,最近半年,海唐军没有外购一支mi步枪,但是陆军不仅不缺枪,备用的至少上万支。
    李广不熟悉历史,如果他知道的话。就知道实际上海唐国这些破烂王们实际上是挖了蒋委员长的墙角。战后,蒋委员长就是靠搜罗太平洋岛屿上美军的遗弃物,组建了一支装甲部队。
    更有牛气一点的破烂王,干脆开始对美军破损的军舰下手了。美军有评估机制,某军舰受伤比较重。没有维修价值的话,只用拆除武器。立刻就卖废铁。
    而最近海抗军中新添加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