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119碗赵佶遗嘱[3]

极品御用闲人最新章节目录
   时没了主意,赔着小心说道:“朕不知,请太上皇示下。”
    赵闻言,眉头紧锁,盯了赵桓一眼,暗叹子不类父,遂说道:“我没有多少日子了,你身为皇帝,要有主见。趁着现在还算清醒,我有几件事情要交待你。”
    “请太上皇示下,儿臣铭记在心。”
    “第一,蔡京现在已经是空头宰相,你要加紧处理,不过相信有人比你更急。第二,蔡京一倒,你马上命韩毅接掌南府军。将王钰的嫡系,统统肃清。南府军一定要控制在你手里。第三,南府军一旦控制住,你就将王钰罢相。”
    赵说得倒是轻巧,这三件事情,随便哪一件,都有可能引起天下震动。
    赵桓也是听得胆战心惊,可王钰如今主持变法,朝中大臣很多是他死党,这其中还有一个掌兵几十年的相童贯。南府军是他一手创立,岂能说动就动?若事情有变,莫说王钰扳不倒,倘若他铤而走险,自己反受其害。
    一念至此,赵桓说道:“太上皇,若动王钰,天下势必议论纷纷,人心难服。他素有大功于社稷,若出师无名,恐怕惹人猜疑。朕观王钰,一贯忠心为国,不似……”
    “赵桓!”他话未说完,赵突然大喝。
    “你要是想皇位坐得安稳,就永远不要有这样天真的想法!我告诉你,身为皇帝,除了自己,谁也不要相信!天下大权,必须牢牢控制在
    里!绝对不容许他人染指!忠臣?什么是忠臣,没本会作忠臣!你……”赵见身为皇帝的儿子竟然有如此天真的想法,一时动了肝火,话未说完,怒气攻心,剧烈的咳嗽起来。
    赵桓被训斥得唯唯诺诺,再不敢多言。赵缓过气来后,指着身边的李吉说道:“王钰绝对不会束手就擒,这一点,你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李吉跟随我多年,我已命他掌管宫廷内卫。他手里有一个要王钰性命的把柄,关键时候,可以派上用场。王蔡两党一倒,大宋江山,便可千秋万代。桓儿啊,我死之后,一切就要靠你自己了。”
    赵桓已经完全没有了主见,一切听凭赵吩咐。见太上皇提到身后事,想起当初他曾经说过,死后要一个人陪着他。但殉葬之风,自秦汉已后,已经废除。大宋立国,以开明的姿态治理天下,若又兴此风,史书留名,怕惹后人耻笑。想到此处,遂小心翼翼的问道:“太上皇,恕儿不敬,倘若太上皇百年之后,殉葬一事,是否另作……”
    赵此时直感四肢无力,头晕目眩,让李吉扶着他,到榻上躺下,口齿不清的说道:“对她,我是又爱又恨,朕置后宫佳丽于不顾,集万千宠爱于她一身,她竟联合王钰诓骗,欺君罔上,她一定要死……”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微弱。
    赵桓一见不对。忙向李吉施了一个眼色。李吉会意,细细打量了赵一阵,伸出手去,轻轻推了推他肩膀,叫道:“太上皇?太上皇?”
    赵却似已经入睡,一动不动。李吉一惊,将手指伸到赵鼻下一探,只感觉到气若游丝。一时大骇。忙大叫道:“传御医!快传御医!”
    靖康三年年末,太上皇赵陷入昏迷,两天未醒。御医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皇帝赵桓,太上皇龙御归天,也就是年前的事情了,没有希望挺过新春。赵桓闻讯后。一面安排人手准备赵的身后事,一面着手准备对付蔡王二党。
    汴京城上,乌云密布,眼看就要变天了。
    宋代全国最高学府为太学。太学生,可以说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将来都是官员的苗子。而太学生在大宋,有相当的话语权。他们可以自由的批评朝政,批评大臣,甚至批评皇帝。宋真宗时,有一名太学生。因对现实不满,写了一首反诗。被人告发。这在历朝历代,可都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但宋真宗得知消息后。竟然说道:“朕看这个人不过是怀才不遇,才写下反诗,给他个官作不就行了?”
    由此可见,以太学生为代表地文人阶层,在大宋掌握着舆论权。但到了赵登基后,任用蔡京等人为相,对大宋的“言论自由”大肆打压。如果有人胆敢发表对蔡京一党不利的言论,立即扣上“妄议朝政”的大帽子。当然。顾及到宋太祖当年定下的铁律,蔡京等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处死批评朝政的人。而是背地里作怪。宋江当初在江州吟下反诗,几乎惹来杀身之祸,就是一个例子。
    掌握大宋话语权地文人阶层,对蔡京等人,深恶痛绝。王钰任宰相后,蔡京被剥夺了许多实权,京城的太学生们时常举杯相庆。
    年关将近,身为百官之首的右仆射王钰,给太学生们带来了皇帝和朝廷的关怀,亲自到太学视察,受到了太学生们的隆重欢迎。而王钰,对这些“学弟”们,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关心。视察并未流于表面,以宰相之尊,王钰走访了太学生们日常上课的课室,吃饭的膳房,休息的卧室。并详细询问他们平常学习生活的情况。
    用王钰生活地那个年代流行的话来说,小王相爷带来了中央朝廷和圣上温暖地关怀,让太学生们心里都暖洋洋的。
    视察完毕后,王钰同太学生们共进午膳。这些天之骄子,对朝政大事表示出了极大地热情。发言针对的范围,都在内政,靖边,海外各国往来这些事情上。坦白说,他们的意见在现在的王钰听起来,有些天真。但其爱国热情,却是不容置疑的。
    “王相,太祖皇帝当年开国时,定下铁律,但凡文人士大夫,皆有上书言事,议论朝政的权力。而蔡京为相后,置祖宗律法于不顾,结党营私,败坏朝纲。而童贯,梁师成,李彦等人,就是他的同党!”正当议论的气氛十分热烈时,一个人地发言,让满座皆惊。惊的不是他批评蔡京,而是他居然当着童贯女婿,小王相爷地面,说出这番话。丝毫不顾及王相的脸面。
    王钰寻声望去,只见说话那名太学生,跟自己年纪差不多,英气勃勃,气宇轩昂。正如自己所熟悉的革命先辈说的那样,书生意气,挥斥方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正当众人都为他捏一把汗时,王钰淡然一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恩相,学生姓陈,名东。”那太学生昂然回答道。
    “好,你们太学生,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本官当年也曾考入太学,算是你们的师兄,读书人,最高理想,莫过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的话,本官虽然不表示赞同,但我很欣赏你的勇气和正直。天下如此多一些像你这样的读书人,大宋中兴,就指日可待了。”王钰嘴巴上说得好听,其实心里就这么想,天下的读书人如果都像陈东这样,那皇帝恐怕就坐不安稳了。
    王钰实在没有想到,就因为自己一句赞扬,这位太学生陈东,竟然惹出天大的乱子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