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791章邸报

逐鼎最新章节目录
   &nb永久网址,请牢记!
    更新时间:2013-08-07
    赵询指了指台下的学生和官员,震声道:“你们是--不起那些商人、农夫和工匠。请记住本站的网址:--。但是,往前细数数十年,百余年,你们的祖先,哪一个不是一普通人?说不定你们的祖先之中,就有商人、农夫、工匠。”
    “再往前看,在三皇五帝时代,你们与其他人又有什么不同?你们身上所穿的,衣物所食用的粮食,日常所需的各种器物,有哪一个是你们自己亲自动手弄出来的?没有商人、工匠和农夫,你们会如现在这般有所衣,有所食,有所用吗?”
    “天下万民,出生自然会有不同。有的生在王侯富贵家,有的生在黔首破落房。但在上古时代,你们都是一样的。现在,虽然你们不能控制你们自己的出生,但是却能通过学习,争取自己的未来。而本王,也将给你们每一个人最为公平的机会,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机会。这个机会无论出生贵贱,只要尔等有心,本王可以给尔等每个人这样的机会,让你们为官一方,让你们封妻荫子。”
    “所以,在我大赵国内,无论何等职业,何等身份,都将是一律平等,这点将无曾更改。”末了,赵询高声说道。
    说罢,赵询又凌空指了指东南面和南面,沉声道:“看那里,那里就是曾经大楚和大燕帝国的两座都城,也是大汉两代的国都,长安和洛阳,他们曾经是神州中原大地最为繁盛的大城,也是三朝四国的国都。但是现呢,一个被我赵军刚刚攻克,一个现在已经日薄西山,开始衰败了。”
    “纵然他们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覆灭,但也与外敌脱不了关系。而北方异族和西域人更是趁火打劫,分割我神州土地。杀我子民,掠我财物。”
    “其实,这些还算不错,这些王朝覆灭,但继承者皆是我华夏之人,大汉子民。都是一族,血浓于水的炎黄一族,同样都是黑眼睛黑头发,写着一样的字,说一样的话,用一样的器物,穿一样的衣物,有一样的文化。国灭,始终也是黑头发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当家做主。”
    “但是,那些想要侵入我神州大地的异族会同我们自己人对自己人那样吗?他们不会。他们只会奴役你们的后代,杀戮你们的后代,强占你们后代的女人,亡国还要灭种。你们想一想,如果让突厥人占据中原之地,你们还能享受王朝更替之后的新生活吗?不会,因为当家作主的不是我们华夏子民,而是突厥人,而是异族。所以,向外扩张,对待外族以兵戈,那是绝对没有错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则可以知兴替;从即曰起,本王不希望在听说有人以地位论制度,也不希望再有人言,要以仁慈对异族。古语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待这些异族,绝对将仁慈。”
    “另外,你等之中,每一系,每一个学科种类,不管是儒家经典、算术、地理、天文、匠做,都有各自的作用,都是我大赵的根基。农科,你们能让田地获得更多的收成,能让百姓耕种更优良的种子,能让更复杂的地方长出更好的粮食,能让我大赵百姓不再为饥荒担心,你们就是无上功劳。此外,你们还能创新各种耕田用具,各种水利设施。民以食为天,你们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你们不比任何一个职业卑贱。”
    “工科,其他的暂且不谈,能让将士们穿上更坚固的衣甲,用上更犀利的兵器,能研发出更强大的攻城器械和各种新式武器,你们同样是无上功劳。此外,你们还能研发许多民用器物。”
    “商科,这就更不用说了,商业兴盛,能带动国家富裕,能让货物流通,能为国家征战出力。其他诸科,本王就不一一细说,但是,你们每一系,每一种类,都是国家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不管他人怎么看,你们不能轻视自己。”
    “我大赵能有今天这般强盛,不是某一人的功劳,是各个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那数名庞大的农夫为国家提供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没有他们所产的粮食安稳诸州府县,我大赵能轻易出动数十万大军南征北讨?没有工匠做出的兵甲器具,我们能所向无敌,战败所有的敌人?没有商人,我们的各种物资能那么快抵达?我们占据的地域能那么快被我汉人所统辖?”
    “你们谁也没有资格鄙视他人,看不起他人?士农工商兵,没有一个是不需要的,没有一个比其他的低贱。”
    赵询大声向所有的学生和官员细说各系各科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对赵国的意义,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地位。
    赵询在皇家学院的一番话,或者说一次授课,也引起了学识们发自内心的深思。同时,这一次的授课,也让这些学生从新认识到了世界,拓展的眼界和视野。就是随同一起听赵王授课的官员,也从中明白了赵王为何持续不断的压迫北方突厥部落,持续不断的让北方诸州向外扩张,不断的在边界之外筑城,一步一步将疆域界限向北挪移。
    他们此刻也明白了,为何赵王责令占据交州三分之一不到的军队和驻扎在台湾岛、琼州岛的海军一起,不断向南扩张,兵在南方组建新的军队、官府。他们同时也明白了,为何赵王对异族没有一味的优待,而是让他们融合,要么被屠杀。他们同样明白了,为何赵王将向西域被北方诸州移民作为长期不便的政策,将鼓励生育,作为民政要事。
    “大王今日所讲,真是震荡人心呐。想来,不管是随同一起听大王授课的学识还是中枢官员,都必将会得到不少的震动和感受。”赵王府议政大堂内,吕子良振声感叹道。
    赵询淡声道:“他们所思所想,本王不清楚,你等也不清楚。只希望他们能理会本王之意,为大赵之强大而出力。”
    吕子良沉声道:“大王放心,这些听大王授课的学生,大都是书院之中各系之精英,且在我大赵治下数年,并非新进迁入我大赵治下的南方读书人。这些学生早已经习惯我大赵制度,也在这些年之间,明白我大赵现在制度的好处,他们定然会明白王上深意的。”
    赵询自然希望赵国能引领神州向外扩张,而不是将大好的时间和机会,平白用于内耗之中。在历史之上,神州大地,历代王朝,一直都是占据在世界的前端,成为天朝上国。但是,就是神州诸国的高傲以及闭关锁国,对农业、工业的不重视,逐步落后与人。反倒是西方国家,将许多传自神州的东西加以利用,逐步走向世界前端。而神州的富庶,却找来外敌的窥视,可恰恰神州王朝陷入内斗,且无力守护自身。
    赵询希望自己能将这个趋势扭转过来,让神州汉人认识到世界之大,认识到各种行业的重要性,让他们充满对外界的征服欲,让他们征服世界。而此次赵询也借助消除读书人那种出身偏见之际,先拉开这世界的序幕。
    吕子良又叹息道:“王上,虽然通过皇家学院能让这些学生明白大王的意思,也能将一些思想传播开来,但是,他们人数有限,只怕要将大王之意传出,只怕并不容易。另外,虽然王上再三强调无身份职业之差别,但是,他们定然还是会因为自己的出身和所处地位,传出于己有理的一面。如果能将大王今日所言广泛流传出去,定然会在我大赵定下根基,为我大赵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赵询稍微沉默了少许,道:“近期我们不会与南方诸侯大战,也罢,趁此机会,就消除内部隐患吧。你之所言,也甚为有理。即如此,本王就办报以此引导我大赵民智。”
    “报纸?此为何物?”
    赵询笑道:“嗯,也就死邸报,类似与现在的塘报。至于其中的差别,到时候你们就明白了,吕卿,你将今日听本王所讲心在的感受书写片文章,另外,你们其他几人也以士农工商兵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为主题,书写一片文章。本王所拟报纸,你们所著文章,当为百官和读书人所读。”
    随后,赵询就在赵王府不远之处选了一大宅院,并让工部召集了一批工匠,弄了一批印刷工具。此外,还召集了一批士子,作为报纸的文编、审校。赵询将报纸所需之物,所要办理的规格与之叙说,这些人顿时也就明白了。
    说道报纸,在大赵,甚至是大燕,也有类似的东西,那是塘报。但是,塘报多刊印朝廷做出的决策,国家出现大的变故或政事,并非定期而村,也非专业论述朝廷政策以及制度。
    赵询想要以报纸的形势将朝廷的政策、制度正大光明的告知百姓,将其中的含义也告知百姓,让他们明白这么做的意义和重要性,也要让他们知晓,他们身上有那些制度和政策是国家规定,有那些是地方官府私自定下。还要让他们对国家的政策制度有所了解,让他们不至于与国家离的太远。
    在新确定的报馆后院里,工匠们开始忙活起来,字模都是现成的,活字印刷在大楚就有了,在大赵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即便是活字印刷,要印刷成成品之前,还得排版,再刷上油墨,准备好纸张。排版、校稿,这都是很耗时的工序,可远比不上那自动化机器那种印刷方式。不过,一切在赵王的支持之下,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没多久,一分带着油墨香的报纸就被印刷而出。赵询接过一看,首页正上则印着大赵时政,其下就是各版的各个中枢三省两院九部官员就自己所述而写出各自对士农工商兵的看法。还有对赵国政策的评论。虽然都是有利、赞赏、鼓吹的一类,但赵询还是觉得很满意。
    说实话,赵询看到这油墨印刷而成的文字,心中不由得有些激动,这是一种创新,对赵询的意义事关重要,日后引导民智,也于此息息相关。他一字字地从头版开始看下去,一直看到最末版,这时代的邸报和千年之后的报纸虽然相差甚远,油墨有许多不清晰的地方,可是这份报纸,却已经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了,甚至在印刷和纸张上,比市面上的其他书籍要好得多。再说了,这可是朝廷中枢官员的所述见解,平日难得一见,平常人更是难得一见。
    “呶,你们看看,你们的文章都在上面。明日开始,此等报纸,将传遍整个幽州城。而日后,也会传遍我大赵各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在报纸之上,让天下人都知晓。”赵询笑着将手中之物传给吕子良、杨望清等人。
    吕子良接过一看,脸色顿时一怔,他们浑然想到,要是这种东西传遍天下,那么,他们这些中枢官员,也将名扬天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