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传奇》三十二、将帅

帝师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对于《帝师》,这是一个不能不说的话题。
    不仅仅因为,将领,是主角风司冥第一个立得起来的身份。
    或许,说到朝廷、政治,就不能不提到军队,说到国家和统一,则更离不开战争和主持战争第一线的将领。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队作为至高君主手中最坚强有力的一支力量,作用当然是无可忽视。在一个诸国林立列强争霸的环境和时代,又以其中一国的朝堂作为最基本的舞台,想要不说军事,不说将帅,实在是很不现实,也很不符合逻辑的。
    即使对战场厮杀的本身并不存在多少好感,甚至有排斥厌恶,但所谓“出将入相”,对于想要充分铺展开描写的朝堂,头脑中其实早有这样人们早已惯定了的次序,结果笔锋不受感情本身的转向,也是非常自然的。
    又或许,说到将帅,大肆宣扬主角配角们各自的军事才华,根本只在于,在这一部以塑造人物尤其是理想人物的虚构世界,对“文武兼资”的完美的人的理想和追求。
    所以要写,当然要写——写军争,写战略筹谋,写将官兵士,尤其是写主导战场的最高统帅。
    虽然,这些人物,将领,仅仅是他们多种身份中的一种。但除了柳青梵外,可以说,《帝师》里面所有在战场上出现的人物,军人,始终是他们所有身份当中最重要的一种。
    军人——其实总觉得,那些应征入伍集结、构成一国大军主体的普通士兵,并不适合称之为真正的“军人”。这与爱国、忠诚、勇敢、善战等等无关,因为更愿意将他们看成在国家有需要时接受了朝廷政府的召唤,肩负了重要而特殊的使命、为国家出力的普通百姓:他们想法应该最直接,战场上的各种反应也最单纯,他们肩负国家赋予的重任,承担自己对于国家的义务,但绝不以杀戮、以征战为职业。如果换一种更简单一些的说法,至少在我的认识里,军人,绝不等同于军队里面的士兵。军人,应该有一种特殊的理想,有对自己之于国家的角色、对自己肩负的使命职责的清醒认识,对战争本质和国家命运前途理性的思考和把握。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具有真正军人的素质。而将帅,则应当是军人当中的精英。
    很爱看《三国演义》。很喜欢很喜欢,小说也好,电视剧也好,尤其是赤壁鏖兵的一段。其中“草船借箭”一回,虽是小说家言的虚构,但作为文字章节,实在精彩漂亮,而且关于将帅之道,说得极其透彻。小说中诸葛亮言:“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这是对为将者好坏优劣的评价,但也点明了作为一个真正将领必须具备的素质。电视剧(央视八十三集版)里演绎得更清楚——
    孔明问鲁肃:何为将帅?
    鲁肃答曰: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
    孔明道:此其一也。将帅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晓。平庸之将所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类比比皆是不足挂齿。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将,还要观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帅万军,游戏自如。然此亦未明将帅之道。
    随即孔明以“用兵”举一例,言:这“兵”字就大有学问。兵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荷戟执戈,肉身之士;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万物万象无一不可为兵。比如《七十二候物象》,成图于周公,将节气周天三百六十日分类别之,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成时,四时成岁,将一年之中的节气更替万物衰荣一一道明:何时虹藏不现,何时雷始收声,何时土润溽暑,何时雾霾蒸腾……如此,只需谙熟于胸,融会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于百万雄兵。
    这一段,固然配合着下面“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而来,但对“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来说,却是他用兵的一贯准则,也是他看待将领是否真正名帅大将的基本标准。虽然,渐渐被奉为历史上智将的第一人的诸葛亮很有被后世神话的成分,不过从兵家的始祖经典《孙子兵法》看,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篇已经明白地说具体军争过程中将帅的谋略决断,对于真正为将者的认识,何尝不是这样的一脉相承?当然,在“草船借箭”里论述的为将之道,更偏近于战术层面,《孙子》在计、作战、谋攻几篇里面,则是完全的战略层面。作为将帅,自然是要知道所有这些道理,才能够尽可能地立于不败,为国家谋得福利的。
    《帝师》里面的各国将领,大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去塑造的。北洛的主帅轩辕皓、风司冥,可以说是在战术和战略层面都非常杰出的人才:冥王的奇袭绝杀自然是要建立在对敌我军情高度把握的基础上,轩辕皓统领大军做出分兵、会战等重大战略决策,没有深沉的修养是绝对做不到的。
    但是,仔细地看,《帝师》里面肯以浓墨重彩去描写的将帅,其实,又并不特别着重于天时地利之类因素的把握。本身高超的战斗力、面对各种情况变化的应对、自信勇武给所率士兵部将军心的稳定和士气的激励,可以说,为将者素质的表现基本依据了常规。而战略的眼光、整体的布局、对战争与国家利益的认识和权衡,等等等等,这些当然也都不能排斥在军事才能的范围之外。从风司冥、轩辕皓到贺蓝·考斯岱尔,都非常乐意去写战场当中的表现,写他们的谋略思考,写他们对于周围将士的影响反应。这三人都被称为西云大陆的“名将”,赋予这样的荣誉,更多的,我想是在军事才能之外,还有作为将帅的人的本身。前面说,文中所有的将帅,军人都只是他们诸多身份的一种,是将领与其他身份的结合,塑造出值得赞叹的统帅。
    首先是风司冥。皇子、亲王,使他在军队中的身份地位极其特殊,不仅是军中的一般将领,也是王族的代表,一言一行无不联系到王族和朝廷对于军队、对于普通士卒的态度,同时自然地要考虑到这一特殊身份的政治意义和附带职责,所以才有绝龙谷一战明知危险却不得不为的惨烈。虽然,风司冥的一切举动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但是平心而论,这样的要求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实在太过严苛,责任也太过沉重。
    轩辕皓,他作为一朝上将、北洛军中统帅的身份,或许是相当单纯的。但,这样一名能够得到胤轩帝全心信任的大将,决不会是普通的角色。处在军队与朝廷中间,并且处理好军中诸将以及自己本身与冥王的关系,这便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轩辕皓同时兼具了风司冥导师、统帅、同袍、僚属等数重身份,可以说,威震大陆的冥王正是他一手打造——战场,是帝师的柳青梵唯一没有亲自为风司冥启蒙、教导、指引的所在,在直接面对面战场上的成功,是冥王自己的功绩,也是轩辕皓等北洛将士支持的结果。作为将领,轩辕皓有责任保护好皇帝的儿子;作为主帅,他必须对风司冥委派适当的职任,协调军营中的关系;作为导师,他应当不断教导、磨练风司冥实战的能力水平,并对他的每一次出战给予绝对有利的支持;而到冥王声威打响,他由主帅而任副将,又要妥善地处理好变化了的身份关系,为谋求全盘的胜利而与风司冥做最好的配合——轩辕皓对于风司冥的意义,在文中第四卷有详细的说明。而他在朝廷上作为胤轩帝心腹和柳青梵至交的身份也非同一般,但除非身当主帅,运筹帷幄和与敌交兵,始终是一个很安静、很不引人注目的角色。或者,这才是真正大将的为臣、为人之道,或者,这才是为将者真正的大智慧?
    贺蓝·考斯岱尔。这是最无奈的将军,我想,因为他努力保持着一个将领、军中统帅身份的单纯,却因为与皇帝绝对亲密的关系,反而无法彻底实践他作为一员战将更作为一名国之志士的抱负和心愿。对于东炎的朝政、鸿逵帝的国策,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国家、国际的局势变化也都有自己的思考,但“遵循皇帝的旨意,绝不违抗他的意志”是他行事的绝对准则。这是在贺蓝这个人物塑造过程中,非常注意和突出的一点。他的一切行动都是跟随着鸿逵帝的,军事布防、整体谋略、军队与朝廷的关系,等等等等,都是与御华焰的决策相适应,为他的意志服务的。也许,鸿逵帝的某些做法会引起他的反感,但贺蓝·考斯岱尔从来没有真正反对过御华焰,更没有试图去劝谏、去扭转御华焰的任何心思想法——军人的天职是服从,无疑地,考斯岱尔是最强烈反应这一点的人物形象。因为他想要做一个纯粹的战将,一个享有了“军神”威名、在东炎军中有绝对声望、在强者为尊的草原具有绝对影响力量的纯粹的武将。虽然御华焰从头到尾都是绝对信任着他的,不管是因为两人总角相交的情谊,还是因为后来多年君臣齐心的经历,贺蓝·考斯岱尔的谨慎小心和以君主为第一都是相辅相成,保全了他一生忠名和战神荣誉的关键。只是,这样的第一将军,和真正与国君心心相照、信赖倚靠,真正可以自由自在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风司冥和轩辕皓,心境上无疑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但,这就是将帅的现实:战场上的极尽智慧,万马千军挥斥自若,必然有其种种的牵绊和旁人难解的悲哀;背负千军万马战场胜败乃至国家命运的同时,还要面对自己个人的艰难和无奈。
    然而,在我自己落笔感慨时,其实,焉能真正知晓他们心中的快乐或者不快?子非鱼,不知鱼之乐。正如每每见名利场上的争斗、权力界中的倾轧,自己只觉头痛脑裂,万不能理解为何总有前赴后继乐此不疲一般,不处身在最高处,又哪里可以妄自揣测最高处的冷暖甘苦。男儿本自重横行,若能用一己微躯筑护国之长城,便有再多艰辛,想来,人生也必无穷快慰。
    “青山处处埋忠骨,不必马革裹尸还”,也许这一句,才是成就了将帅们真正的志愿与胸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