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80后》80后十大绝版幸运(转)[3]

重生之80后最新章节目录
   大闹天宫》、《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大盗贼》、《天书奇谭》、《陶陶的故事》、《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邋遢大王历险记》、《小龙人》、《小灵通》、《舒克和贝塔》、《封神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七七号巡洋舰》、《动物王国窃案》、《海尔兄弟》、《皮皮的故事》、《魔方大厦》
    进口动画片:
    《华斯比历险记》、《兔子,等着瞧!》、《鼹鼠的故事》、《米老鼠唐老鸭》、《蓝精灵》、《巴巴爸爸》、《忍神龟》、《大力水手》、《超级玛利》、《猫和老鼠》、《机器猫》、《阿拉蕾》、《龙子太郎》、《聪明的一休》、《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堂吉科德》、《佐罗》、《花仙子》、《咪咪流浪记》、《小飞龙》、《最后一只恐龙――丹佛》、《绿野仙踪》、《OZ国历险记》、《西游记》、《七龙珠》、《圣斗士星矢》、《天空战记》、《魔神坛斗士》、《狐狸列那》、《小红帽》、《白雪公主》、《丑小鸭》、《木偶奇遇记》、《三个小猪盖房子》、《海的女儿》、《天鹅湖》、《青蛙王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阿拉丁》、《快乐王子》、《功夫小子》、《铁臂阿童木》、《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百变雄师》、《太空堡垒》、《大白鲸》、《特种部队》、《恐龙特急可塞号》、《太空学校》、《方舟二号》、《电脑娃娃》、《蓝色的咪姆》、《宇宙的巨人――希曼》、《宇宙的公主――希瑞》、《黑星》、《布瑞斯塔警长》、《大笨狗》、《莫非警长》、《孤胆奇侠》、《奇探加杰特》
    4、能够从款式最古老的游戏机一路玩过来
    记得小时候(大概87、88年的样子)老爸的一个同事花99块的“天价”买来一个游戏机,从楼下经过的时候说是可以借我先玩下,于是我连香喷喷的红烧鸽子肉都不吃了,等着老爸把线接好了玩游戏机。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游戏机是个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能控制黑白电视机里的人,肯定会挺好玩。那叔叔接好了线,一拍脑门说“磁带”忘拿了(其实应该叫游戏卡),我顺手就抄起一盘《聪明的一休》磁带塞给了他……那个游戏机结构很简单,手柄就是一个小方盒,上面只有一个按钮一个摇杆,游戏也很简单,有一个叫抓小偷,几层楼要爬上爬下的把小偷抓住;最经典的是打飞机,一个飞机随着画面从下往上走,要把迎面而来的所有飞机都干掉;还有一个游戏是两个人面对面站在屏幕两边,中间隔着一块隔离墙,互相开枪看谁先把谁给毖掉(这大概是格斗类游戏的鼻祖)。尽管这些游戏都很单调,但在那个年代仍然很吸引人,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在街边露天摆个摊,几角钱让人玩一个小时,这大概是最原始的游戏室。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大概92年的样子,老爸从广东带回一个属于我自己的8位红白游戏机。而这款游戏机对于我们整个80一代来说,恐怕不只是一个玩具那么简单,我们这代人都是计划生育的产物,没有兄弟姐妹,住在楼房里面的我们通常也没有什么玩伴,于是这款游戏机便成了我们很多人假期里唯一的朋友,贯穿了我们几乎整个童年。魂斗罗、三国志、超级玛利、忍神龟、双截龙、冒险岛、热血系列等游戏曾经被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玩过,让我们这些孤独的独生子女安稳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假期。不过这个“朋友”也有他不近人意的地方――大多数人买得起游戏机却买不起游戏卡。那个时候的游戏卡通常都要一两百块钱一盘,而我爹妈的工资拢共才几百块钱,买游戏机就像现在的人买车,买得起玩不起。
    90年代中后期游戏卡开始降价,这时候的游戏机市场也由8位红白机的一统天下变成了PS机、超级任天堂等各种机型的群雄并起,一直到现在的PS3、XBOX等能够与PC电脑一争高下的游戏机,无论是音面质量、3D效果、可操作性等方面,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俩人隔着墙互相开枪的游戏机所能比的了。
    我们80一代真是很幸运,在自己玩性最浓,又最缺玩伴的时候接触到了游戏机,在自己玩性尚未泯灭的时候又拥有了可以免费下载很多游戏的电脑和互联网,少数人甚至拥有了集游戏、电影音乐播放等时尚功能于一身的索尼PSP,可以说,游戏机这东西有限度的填补了我们这代人孤独的童年。
    5、能够见证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内容的课本
    记得上小学1、2年级的时候学数学,经常会涉及到买卖东西或粮食产量的应用题,而题目的的主角除了生产队就是人民公社,虽然那个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生产队和人民公社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不知道到了几年级,主角又变成了一个大水池子,问一边开水龙头加水,一边拔开塞子放水几个小时可以把水池子放满(无聊!)……总之题目看不懂,却能够算出答案的数学题几乎伴随了整个童年。而作文,则老是那么几个内容,什么拣钱包、让座位、打雪仗之类的,以致于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被约束着只写那么几件事,老师认为不对的就是错的。
    值得顺便一提的还有鲁迅、冰心、巴金等等几个人,我的童年对他们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他们写的东西几乎全部要背,而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到底为什么非要背他们的东西,背他们的东西有什么用。我的记忆力十分之差,背他们的长篇大论是非常要命的,但却依然耗去大量时间去背,我的童年因为他们,以及《思想政治》的存在而变得沉重不堪。
    6、在初中接受英语和计算机的启蒙
    计算机和英语基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其实就是初中。计算机如果学得太早的话,人用笔书写的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又因为电脑打字一般都用五笔或拼音等输入方式而不是一笔一划地书写,因此时间长了就算是大人也会变得提笔忘字,更莫说正在学习认字写字小孩子了,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等他们需要拿笔一笔一划地写字的时候,他们只记得字大概的样子却想不起来具体该怎么写,这对蕴涵了大量中国文化的汉字的传承是很不利的,毕竟汉字的底蕴跟键盘上的英文字母比起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在汉字基本的读写能力具备以后的初中阶段再学计算机,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何况现在的互联网实在太达,什么东西都可以下载,过早地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使用网络,对学生创造力的伤害也是很大的。英语就更严重了,现在大多数地方从小学阶段就开英语课,甚至建双语小学,这纯粹是自毁文化根基行为,要知道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过早学习英语只能使学生的汉语能力受到压制。在英语的喧宾夺主下,80一代,尤其是稍微小一点的80一代的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国学为何物了,甚至就连中国最基本的文化传统,很多人也未必弄得清楚。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母语写个请假条都写不通顺的情况下,还要耗费大量精力义无返顾地去冲英语四六级;很难想象清晨的大学操场上,如此好的学习时间,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抱着外语书大声的“疯狂”着,而置真正的学问于不顾。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浮躁和功利的社会空气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孱弱。
    我们很幸运,我们在初中的时候接触到了刚刚进入课堂的电脑,并且没有影响到我们对于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即使是只学学DOS,有很多同龄人依然在后来成为编程大师或软件精英;我们很幸运,在对汉语及其文化体系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我们接受了英语的启蒙教育,尽管在日后,我们这辈人还是在英语四六级的围追堵截中痛苦不堪。虽然生存在中国教育下的人从来都是痛苦的,但相比于早一些和晚一些的人而言,我们还算是相对幸运的。
    7、什么方式都可以成名,什么东西都可以当职业
    小时候我们受的教育是不好好学习就会去要饭,没想到很多好好学习却赶上扩招的人,读完大学的处境一样跟要饭差不多。同样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不热爱劳动的孩子将来会没饭吃,但同样没想到的是,现在很多人大学毕业了,很想劳动挣钱却没有劳动的机会。更没想到的是,很多80后的人们没有按照学校教育那一套去认真“学习”,如今在却有着别人羡慕,甚至是在过去看来不可思议的职业。过去在我们眼里,打台球的一般不是混混就是不良少年,没想到丁俊晖那小子几杆子捅出个世界冠军,捅出个国家骄傲;过去玩电子游戏从来就是玩物丧志最典型的例子,学校和家长都视之为洪水猛兽严厉打击,没想到现在很多“玩物丧志”的人都去做了职业玩家,出省出境打各种比赛,既能当饭吃还能成为一个群体的偶像。放在过去,这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当然还有韩寒这样的人,人家就是坚定地觉得高中和大学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选择了退学写书,一样成为了80后写手的领军人物。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新给予了他们剑走偏锋的机会。除了职业,80后一代同样可以选择以各种各样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出名。比如靠博客成名的,靠被别人PS照片成名的小胖,靠恶搞出名的胡戈,当然还有那一大帮超女好男儿,以及那些芙蓉水仙石榴之流,虽然他们有些人的成名方式饱受非议,有的甚至有些BT,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成功了!在这个遍地研究生,满世界都是强人牛人的年代,谁能搏出位赢得关注,谁就是胜利。我们80一代在自己最有活力的年纪,幸运地赶上一个最需要想象力的时代。
    8、见证大批港台歌星的崛起、没落和逝世
    70年代的那辈人赶上了港台音乐闯入内地,对他们来说,录音机里的罗大佑、谭咏麟与苏芮等少数几位歌手代表了他们生命中的一个时代。而对于我们80年代的人来说,不仅在四大天王、小虎队、草蜢、李克勤、、陈慧娴等巨星最辉煌的时刻被打上了追星族的标记,同样也亲身经历了张信哲、周华健、任贤齐、徐怀钰等一代偶像由崛起到退居二线的整个过程。在这个偶像泛滥的年代,我们可以在MP4里自由地选择谢霆锋、、、潘玮柏、蔡依林的新歌,甚至可以在论坛里把话题多多的超级女声和一大堆说不准能红几天的网络歌手拿出来热炒,但真正能给这个混沌和浮躁的歌坛带来革命性东西,并且每张专集售前都能引来各方强烈关注的,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