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723镇江事(六)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但是世子你这样,不怕皇上翻脸吗?奴家可是听说,最无情是帝王家啊。”
    “不怕的,就因为是那句最无情是帝王家,所以陛下根本没有把他的几个儿子放在眼中,更何况我这个落魄的世子呢?”
    “为什么?世子不要给奴家打哑谜了吧,一路上人家都快闷坏了;回到清朝当皇后。”
    “给你说说也无妨的,其一,皇帝还没有搞明白,那个儿子能做什么,他是天命之子,整个大明就是他的家业,他该怎么处理身后事,这是一个皇帝过了五十岁都要考虑的了,不说是他,就算是我,也要考虑让那个儿子来继承我的家业,更何况是皇上呢?其二,皇帝想治罪与我,但是没有任何借口;其三,就算是有借口治罪与我,皇帝也不会,因为我毕竟起兵靖难过,虽然现在很多人说我造反,但是皇上既然已经赦免我了,现在再对付本世子,作为皇帝也总是有些麻烦。”
    “那是奴家杞人忧天了,皇上犯不着为咱们区区一个无权无势的落魄世子引开他的注意力,但是也总不能这样啊,难道世子就肯定皇上想您这样做吗?”
    “你也莫小看那镇江的学子闹事,看来有人是拼着鱼死网破硬到底。镇江的一举一动,我看并非孤立,除了本世子,恐怕还有人,你瞧这个。”
    李兰儿接过朱高炽从路上揭下带回的布告看了看。听了朱高炽介绍这布告遍贴高资镇的情形,轻蔑地将帖子一扔,不屑地:
    “这又有什么。肖小歹徒辱骂朝廷者尚且有之,用这破烂小帖诋毁朝廷能有甚用?大明江山幅员辽阔,以全国近一万万人口之众出了几个小小爬虫又有什么奇怪!我倒是不明白,这些人如何能在镇江一线,甚至周边的府县里,大肆张贴这些帖子呢?”
    “这东西这帖子恐怕并非那学子们所贴,可能是有人指使。当时我尚在凤阳。虽然有些命令,但是这些东西是犯忌讳的。相信周先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这不就得了。世子尽管宽心就是了。”
    尽管是这样说,李兰儿还是有些担心的望着那些帖子。突然问道:“世子,朱金不会有什么事情吧。”
    “他会有什么事情,不过是贩卖私盐的罪名。到时候自然有人放他出来。”
    “谁?就是那个罗大人?”
    “那个罗大人是最无辜的,还能有人放朱金出来,当然是皇上了,朱金本来就是内厂的人,别以为本世子不知道。”
    “什么?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身边老是跟着这么一个人,做什么也做不成,还不如让他在龙潭港几天,反正也伤不了他半点汗毛。我也不会明着防备于他。”
    朱高炽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说,关于朱金是皇上身边内厂的人,这个当朱金进了朱高炽府上之后。他就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到了现在才把朱金给抛出来,第一他是想让皇帝知道他心里什么都清楚,第二他这次去镇江,的确有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别人监视,就连这个爱妾李兰儿的下场。他都已经想好了,只是现在还缺少一个随身侍候的人而已。
    李兰儿点点头。不再问什么,朱高炽想的什么,他当然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从朝鲜进贡给朱高炽的女子,现在还有很忙可怕的呢,朱高炽的能力他是知道的,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她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怎么会被世子看中,并随身带在身边,甚至很多事情都让自己知道。
    李兰儿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什么下场,甚至可能会连累朝鲜的下场,连日赶路也累了。夜渐渐的深了,大家白天都没有休息好,很快就随着朱高炽进入了梦乡。
    朱高炽私自离队不知去向的事情,很快的传到了京师,锦衣卫指挥使蓝勤堂,内厂管事叶小天,锦衣卫镇抚司佥事盛唐三位情报头子十分震惊,聚集在南镇抚司的小花厅。叶小天立即把话头引向正题:
    “勇王世子脱离视线,请二位大人各抒高见如何处置?”
    废话;禁忌法塔。锦衣卫指挥使蓝勤堂、锦衣卫镇抚司佥事盛唐两人都在心里骂道,朱高炽身边跟着你们内厂的人,如今脱离视线,那是你自己的责任,还抒什么高见?这老滑头分明是怕惊动了皇上,自已脱了干系。因此把自己等三人绑在一起,对付这个突发的事件。
    “二位大人,”内厂管事叶小天继续说:“勇王世子脱离视线的事情重大,下属的意思是咱们两方出黑榜布告知天下,悬赏勇王世子的消息,再请指挥使大人命各处锦衣卫严格控制,特别是严守通往镇江的各个关隘,清查酒楼客栈,布下天罗地网,谅他插翅难飞。”
    黑榜就是内部通用的一个悬赏,一般只有内部人知道,是不对外公布的。
    “杀鸡焉用牛刀!”盛唐立即摇头说,“只须谕示镇江锦衣卫人员查办便行了。勇王世子给皇上说了,是去镇江解太子之围,要是不去,那就是欺君。堂堂锦衣卫和内厂,犯不着如此大张声势。”
    盛唐虽说是一介武夫,但却粗中有细。他从种种迹象推断,勇王世子朱高炽估计已经知道那个朱金是内厂的人了,所以才甩开的,而用这个办法,肯定也用了朱高炽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渠道,甚至是锦衣卫或者内厂内部就有人和他沆瀣一气,万一酿成后患,难脱干系。
    所以,才婉转拒绝加派人手。但他不敢秉公直言,巧妙地给自己留条后路。况且,从职务说锦衣卫和内厂平起平坐,若论品秩。他盛唐属正四品,隶属于锦衣卫,而叶小天只是从四品。只不过是挂了一个内厂的照片,他凭什么听叶小天指手划脚呢。
    而叶小天没想到这个赳赳武夫来了这一手,抿了一口茶,绵里藏针不紧不慢地说:
    “盛佥事确是快人快语,不过……虽说朱高炽是勇王世子,但是他诬陷手下贩卖私盐,脱离朝廷视线。可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皇上查究起来,内厂固然难推职责。你们锦衣卫恐怕也难能置之度外吧?”
    叶小天不动声色地反戈一击,盛唐心中一怵,翻眼看看叶小天盘划着如何处置这个棘手的难题。
    “这老东西分明是在威胁老子,言下之意我们都是一根线上挂的蜢蚱——屁!”盛唐在心里骂道。
    叶小天见他不说话。含笑说道:
    “锦衣卫乃是朝廷干城,内厂和锦衣卫虽说并立,各司其职,互不统辖,直接听命于朝廷,不过,咱们又同处一方,互为鱼水,相互牵制。”叶小天顿了顿。咄咄逼人地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双方若不同心协力追查事情,也难逃玩忽职守,忤逆朝廷之罪。不知盛佥事以为然否?”
    “这笑面虎笑里藏刀。”盛唐想道。不过,此事不可鲁莽顶撞,若再硬顶下去,他必然一同诬我“包庇纵容”,恐难以说清,不如先答应下来再作道理。于是笑道。“叶大人说得有理,我盛唐岂能坐视不管?依我看这小小事情。一定难逃咱们两家联手追查。”
    “那么盛佥事的意思是……”
    “齐心合力,命令各所派得力之人共同张网,务必掌控事情始末便是。”
    “好,”静了半天的蓝勤堂捋一捋胡须,轻轻地咳嗽一声,接着说道,“按皇上谕示:一旦发现勇王世子,就要将其的行踪详细记录,这几天的脱离,咱们该如何呢?”
    叶小天疑虑地问道:“要是按照事实记录,皇上肯定会怪责,要是虚构,那么日后万一败露,该如何交待?”
    叶小天反讥地:“还须向谁交待?蓝指挥使已有明谕,咱们做下属的照办便是。”
    盛唐轻蔑地瞅了叶小天一眼,心中骂道:“阳奉阴违!”
    盛唐曾听别人讲过狡免三窟的掌故,不再与叶小天争辩,心中盘划着如何审慎处置好这件事;[楚留香同人]香帅,请自重!。
    就在锦衣卫和内厂三大巨头会晤之后的第二天,延续在镇江、苏州、无锡等地的风浪传到了京师,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忽然冒出无数张用麻纸刻印的语辞:
    “异姓封王、祸乱朝纲、太子被困、横生乱象,”正是朱高炽在高资镇给李氏兰儿一起看的那张布告,一时间京师又乱了起来。
    酒楼茶肆歌馆舞榭商埠店面鼓楼牌坊……到处贴的都是,甚至连三省六部衙门前的石狮上,御史台门前上都贴上了这玩意。
    一时间,南京城内交头接耳,窃议纷纷,传说纷经。有的说太子在镇江受到了围攻,士子们大闹镇江府,有的说是齐泰父子已经自尽身亡,后来越传越玄,甚至说到皇帝要更换太子了……。
    这些流言传闻不胜而走,当然也传到了锦衣卫和内厂的衙门。蓝勤堂怒不可遏,责令严查,锦衣卫、捕快皂头倾巢出动,将城内酒楼客栈翻了个底朝天,也未找出嫌疑人的踪影。
    有人提醒道,那谣辞千篇一律,一色麻纸,分明是在坊间刻版印刷的。于是蓝勤堂又命搜查全城所有刻字印刷作坊,但所有作坊老板和工匠均说不知道,更没有人最近印刷过这些东西,为了交差,锦衣卫、捕快胡乱速了几个可疑之人,终因无证释放。
    蓝勤堂、叶小天等人十分烦闷。这天傍晚,叶小天穿着青衣,戴着布帽,只带了两个便衣随从,不知不觉来到钟楼附近,只见钟楼边的一块空地上,十几个小孩在嬉戏、玩耍,他们中有几个忽然整齐地唱着一首歌谣。
    他听出来是民谣,和着钟楼上正好敲击的钟声,显得有种异样的刺激。于是驻足观望,侧耳倾听,忽然听出那童谣的词儿来,正是贴遍南京城的那段谣辞。
    不由得怒火中烧。正待发作,转而一想不如佯作过路之人,漫不经心地打听打听歌谣的来龙去脉。于是他轻咳一声。朝孩子们走去,一个眼蒙黑布的小孩张着双臂四处乱摸。小孩的头剃得精光,只在脑后留一撮头发,编成一根辫儿,小辫儿不住地在脑后掀动。蹑手蹑脚窜上来个小胖儿伸手去拽他脑后边拖着的细零零的小辫子,他哎哟一声返身便抱,那小胖已像脱兔似地溜到一边。蒙眼娃儿打个圈,忽然往左猛一转身。双臂紧紧抱住了叶小天的大腿:
    “哪里逃跑!”蒙眼娃儿随即拉下蒙布,就听到那些孩子一片大笑大叫。
    “错了,错了!抓了个老梆子!”小胖儿叫着蹦着,一群娃儿也跟着蹦着叫着。
    “大胆!”叶小天勃然动怒。将抱着他大腿的娃儿伸手拉开。
    “对不起,老爷爷!”小辫儿有礼貌地道了歉。娃儿们笑得更欢了。
    叶小天也自觉失态,连忙温和地摸摸他的光头,问道:“娃儿们适才唱的歌谣,是从哪里学来的?”
    没等小辫儿回答,小胖儿抢着告诉叶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