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327所谓太子的主张[2]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年。且农作物还有夺地之嫌,诸如,北方之小麦和油菜籽,同一季节。百姓当然挑选产量高者种之。那样的话,百姓粮食充足,却是罕见油腥。还是不能达到各地自足,”
    听到这儿;未央金屋赋。朱元璋不免真的有些失望,太子能提出这般疑问。已经是不错了,可还是想着那些商贾的利益,不过也不想就此打消太子朱标的积极xing,只能耐着xing子听下去。
    “当然,要是各地物产齐全,诸事皆宜,又反而无所依赖,不利于朝廷控制。所以儿臣想,为什么不让辽东、西北等地种植于江南不同的作物,然后由官府引导相互交换,这样以来,一则有利于朝廷税收,二来,各地相互牵制,便于我大明江山稳固。”
    “为何?”朱元璋明显有些意动,但仍是冷静的听朱标分析。
    “儿臣听驸马都尉说起才得知,在西北边陲,天山的南疆、北疆。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ri照时间较长。而木棉是一种好热喜光的作物,那里长时间的ri照,充足的积温以及长无霜期给木棉的生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种植木棉一定十分高产。”
    “而辽东,各种矿产丰厚,且有棒打狍子瓢舀鱼,人参、貂皮、鹿茸角成为三宝,极为适合扬鞭天下,那里的部落以放牧为生……。”
    “江南号称鱼米之乡,有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正是我大明的粮仓…….”
    ……。
    “儿臣认为,不如利用各地的优势,形成相互依赖之势。那样由朝廷居中调度,诸地各自为政,便于朝廷控制。”
    “诸如新降之蒙古诸部、金山残余、辽东女直等等,各部落不事农耕,长于放牧。朝廷以粮食换取他们的牛羊,他们就会不事生产。对朝廷的依赖xing越强。如果将来他们一旦有了异心,朝廷只要切断相互贸易,在我们大肆的收购其牛羊后,恐怕无粮断炊之下。纵有造反之心,也要担心后继之粮…….。”
    朱标说的**裸,但是朱元璋却也听的有味,渐渐两眼放出光来。不过那光芒有渐渐的黯淡了下去,最后凝视着太子朱标的眼睛,缓缓地问道:“这些都是驸马都尉给你说的吗?”
    马上就领会到了父皇的意图,已经三十余岁的朱标,哪里会犯如此错误,马上恭顺的回道:“不过儿臣最近一段时间,去溧水皇庄的次数多一些,驸马说了一些,妹妹临安说了一些,儿臣在农夫嘴里又听说了一些,回东宫经过多方查阅各阶段奏折,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朱元璋凝视着朱标半晌,看不出任何端倪,才慢慢的作罢,但是由于自己儿子的突然变化,从纸上谈兵到了务实农事,他心里还是十分欣慰的。
    渐渐的,朱元璋将问题想的又更加深入一些,心情越来越不错,还是源于朱标那种在当时比较新奇的言论。利用贸易关系,达到控制和被控制的功效,这个在后世中已经成为潜规则的方法,在此时的大明显得还是那么的新颖。
    从这点,老朱甚至可以分析出了一些经济战的雏形,当然,是针对北方游牧部落的,只要利用其对粮食的需求,达到瓦解其部落联盟的目的,只要不cāo之过急,就可以将其各个击破,各部居无定所,只要利用其对粮食的依赖,再利用商人如同蝗虫般的收购其牛羊,使其根本没有库存,那么很难再联合起来和大明做对,如同温火闷饭,不觉饭熟。
    以北方苦寒之地所产出牛羊,远远不能满足大明几千万百姓所需,而仅仅凭借江南余粮,就可轻易满足那些部落所消耗。如果按照皇太孙所提,再以大明之奢侈品引诱,那些游牧部落拼命的养殖,也不足于他们消耗,长久下去,这些部落只能渐渐南移,融入到大明的疆土中去,北方将再无战事……。
    对于朱标的说法,虽然涉及行商兴盛,但是还是要有官府主导,朝廷主持,那样的话,朱元璋对于商贾纵然有些厌恶,但要是由自己来做庄家,还有什么抵制的呢。
    此策可行,虽然有很多地方仍未听懂,但是凭借老朱拿敏锐的政治嗅觉,仍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频繁的召见驸马都尉庞煌。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