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267副丞相可行吗[2]

臣权最新章节目录
   王辛劳的诗,让朱元璋感受颇受,几次就这个问题。和庞煌谈论了起来。
    今ri,又谈到了这个问题,谈到了胡惟庸的事情,因为庞煌是锦衣卫主事之人的关系;回到清朝当皇后。所以有些事情,朱元璋第一并未隐瞒庞煌,第二有很多情报是经过庞煌传递过来的。就是想隐瞒也隐瞒不了。
    就比如青华的事情,胡惟庸以为隐蔽。但是在朱元璋和庞煌这些锦衣卫的头目眼里,却是像是灯火那么透亮。
    青华此人。乃是胡岚在年少苏州一次游学时偶尔收留的艺ji,说是艺ji也不能太算,只能说是一个跑江湖的艺人吧,不过关系盘根错节,在江浙一带很有一些薄名气,青华之所以被胡岚看中,据分析,估计除了是青华的容貌之外,其中还有青华在所谓下九流江湖中的一些关系。
    青华有一个哥哥,当初是盐帮之人,基本上出身和当初朱元璋所做过的私盐买卖差不多,不过青华的哥哥更加危险一些,是帮助各个盐帮消除对手的一群人中的头目,青华有两个妹妹,分别叫年华和流花,分别在苏州和南京的青楼里面,打着卖艺不卖身的旗号,其实身体不是不卖,而是卖的不是价钱,而是合适的人而已。
    昨天在秦淮河画舫内青华所见的那个jing壮汉子,就是青华妹妹的一个姘头,叫做焦凯,是长江上比较有名气的一个惯匪,但是绝不做大买卖,若是做了,就绝不留活口,所以在民间并没有什么恶名,这个焦凯虽然和年华长年姘居,却是对青华也垂涎yu滴,几次占便宜都没有占住。
    但是要抡起好sè,焦凯的确好sè,但是办事能力却是一流的,因为有些缘故,在四年之前,涂节刚刚还是御史大夫的时候,胡惟庸就让焦凯进了涂节府邸之中,觉得早晚有用,这个焦凯倒是也有些手段,这四年期间,一直为涂节谋划,竟然混到了一个头目的地位,深的涂节的信任,这也是涂节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瞒不过胡惟庸的原因之一。
    要说这些事,在官场之间只是小事而已,就算是朱元璋知道,也懒得伸手管上一管,因为草莽出身的朱元璋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像是这些朝廷大员,谁家里没有一些龌龊事,自己都往人家府邸之中派检校,而胡惟庸要扶植起来一个官员,往里面掺些沙子,那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些事情,在锦衣卫成立之前,就由暗卫进行了备案记录,现在调出来只是偶然一查,就发现了很多不清不楚的因素,朱元璋前ri在朝堂之上,草率的下了拘捕朱亮祖,和封赏道同的决定,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因为朱元璋已经知道道同死了,其实对于朱亮祖已经起了杀心,不但对道同起了杀心,而且对于中书省丞相胡惟庸,也起了清除的念头,之所以不当时下手,就是想逼急了众人,再引出多些人出来,达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但是到了收网的时候,庞煌的劝谏而来,让朱元璋十分的生气,他不明白,庞煌到底是要保住胡惟庸,还是要保住中书省丞相的位置。
    而到如今,李善长绝对不敢出山,要是杀了胡惟庸、涂节等人之后,纵观大明天下,谁还有资格做这个中书省的丞相呢?难道要请宋濂出山做这个丞相吗?
    其他人,朱元璋也看不在眼里,何况就算是李善长和宋濂,朱元璋也未必会让他们做这个中书省丞相,因为这二人的威信太高,扶上去容易,要是他们真的要和当朝的皇帝对着干,可是没有胡惟庸这么好消灭的了。
    朱元璋十分恼火,但就在这是,庞煌在这一次的觐见中,递呈上来一个奏折,上面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会在朱元璋意动的“任期制”基础上,庞煌建议,尽快、尽量多的设立大明中书省副丞相。
    庞煌在奏折中提出,中书省以后就再也没有左右丞相了,只有一个丞相,不分左右,为了制衡这个丞相,至少要设六个所谓的副丞相,甚至更多,用来分管六部和其他职司衙门,而中书省丞相,只有教导和制衡副丞相的权力,却没有任免权力,任免权力集中在起初要集中在皇帝手中,最后演变成为选举制度。
    朱元璋并不以为这种制度的可行xing,但是却被这种新颖的思路稍微的打动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