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第十六章渔翁得利

三国之贼吞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如今在父城,管亥和臧霸在许康的要求下每日都会带着将士们出城训练,负重跑,练阵形,练击战;我真的想做个好人[综神话]。只是气氛却很轻松,一点儿也没有身处战场的觉悟。
    与这种轻松写意相反,县衙内这些天无数人进进出出,繁忙异常。
    许康现在已经顾不上军队的建设。
    他正为另一个大任务忙碌着,那就是选派斥候。
    如今他已经在整个颍川郡布下了一道严密的监视网洛。
    许康知道自己有限的历史只能让他看到历史的结局。
    这些在战略层面上或许会有帮助。
    但遇到战术方面即具体的战争时,他还是要利用最原始的方法,靠无数的情报来分析,来解决。
    战地情报是一场战争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任何一支军队一旦进入战场,第一件事就是要洒出无数的斥候布下一张监视网来确保自己一方的安全。
    通常根据斥候人数的不同,覆盖的地域也会有所不同。
    这是战争的常识,任何一支正规的军队都会这么做。
    但黄巾军例外。
    他们通常都是将大量的军队缩成一团,然后凭借人数的优势来硬拼硬打。
    打赢了,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盖世无双。
    打输了,就说官军狡诈,不是英雄,只会偷鸡摸狗。
    殊不知,战场不需要英雄,需要的只是胜利而已。
    一名合格的斥候,不但需要高明的洞察力,能够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找到自己想要的情报。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能有效面对任何突发的情况。
    他们是比精兵还要精锐的士兵。
    这也是为什么太平道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当然,现在许康手中的这些斥候同样也不具备这些能力。
    这些人大多是许康亲自挑选的,看上去聪明伶俐的精兵。
    经过许康通过后世电视和道听途说得来的一些有限的关于间谍知识,对他们进行培训。
    质量自然不会很高。
    幸好许康对他们的要求也很简单,只是收集一些地形资料和官军大部队驻扎的方位。
    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县衙作战室内,许康趴在一张案几上,眼睛不停的在一张作战地图上逡巡。
    这幅地图是许康这几天根据派出的斥候得来的情报亲自画的。
    里面标明了颍川郡内所有县城的大致位置,尤其是长社城附近几个县城的地形最为详细。
    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大山森林上面都有标注。
    长社城上标注的是“皇甫”二字,外边一道杠写的是“波”字,代表那是波才的围城军。
    父城上是一个“许”字。
    另外在一个小村庄上标的是个“曹”字;[快穿]莫负多情。
    这是曹操的军队,曹操来这里并不久,才三天。
    似乎只是在休整部队,并没有急着给长社城解围。
    但许康才不相信曹操这个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会无缘无故的在这个变换诡谲的战场上随便找个地方驻军。
    其他人或许会瞧不起曹操这个现在还没有什么名气的小人物,对他不加防范。但许康却绝对不会。
    尤其是他知道在长社之战中,若不是因为皇甫嵩非常狗屎运的在乱军中斩杀了波才,那么这次战役的第一功劳很可能就是曹操。
    因为正是他截住了波才败军的逃路,在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斩杀万人,得鼓旗,车马,辎重无数。
    既然知道这个结果,许康没理由不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毕竟许康对于波才的辎重也是垂涎三尺,但他不能从黄巾军手里硬抢,哪怕这支黄巾军只是一群败军。但他可以从曹操手里抢。
    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波才大军败退后,会走哪一条路?
    西北是不可能的,那里还是官军的控制区域。
    只有东南了,是东还是南?
    许康突然想到乱军之中应该不会有人去思索哪一条路最安全,他们很可能沿着惯性按原路返回。
    这样的话,路就找到了。
    许康很是欣喜,但随即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条路很长啊。
    若是找不到曹操会在哪个地点伏击的话,就抓不到有利的战机。
    若是错失过去,那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就全打了水漂。
    于是许康又沿着看中的路线开始测量。
    伏击地点不可能离长社太近,不然黄巾军实力尚存,反抗会比较激烈。
    离曹操的大营也不会太远,否则很可能会让黄巾军偷渡过去。
    许康的眼神渐渐明亮起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是这渔翁就看是有谁来做了。
    天色已经开始昏暗,波才一天的进攻又结束了。
    长社城内,此时却集结起了一支大军。
    这是一支由3000人组成的军队,是皇甫嵩专门保留到现在,即使在城墙最危机的时刻也没有派上去的生力军。
    他们是长社城反攻的希望。
    现在就是展现这个希望的时候了。
    皇甫嵩做完战争动员,眼神充满希冀的看着朱骏。
    朱骏点点头,举起了自己的长枪,坚定的一挥。
    大军悄无声息的出了城。
    朱骏走在大军的最前面,眼神中一片冷冽。
    本来以他右中郎将的身份,偷袭敌营这种事没必要让他亲自去;灵魂侵袭[重生]。
    但他还是报名了。
    因为这很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
    颍川之败是他一生为将的最大污点。使得朝廷面对突如其来的黄巾贼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再次岌岌可危起来。
    若不是局势实在太危险,恐怕来要他人头的钦差早就到了。
    可若是不立新功,那么此战过后,他轻者丢官免爵,重者人头不保,甚至会连累家族。
    所以他现在是无路可退,只有奋战到底。
    就算战死,至少也能落下一个英勇杀敌的名声,朝廷看在这个名声上说不定还会善待他的家人。
    这是生死一搏。
    但他依旧冷静,这没什么可激动的。
    战场上的功劳不都是这么搏来的吗?
    连续数天的战场厮杀,波才已经疲惫不堪,刚进大帐,就躺到自己的大床上。任由几个娇俏的侍女按摩着他酸疼的肌肉。
    官军的抵抗异乎寻常的激烈。
    短短数天的厮杀,他已经损失了万余人,可仍旧没有拿下一座城门。
    有好几次他的大军都已经攻上了城墙,却都被官军挡了回来,着实令人气恼。
    看起来还要再收集一些士兵才行。
    身体逐渐放松,疲惫不堪的波才渐渐进入梦乡。
    对于草营易燃的问题,开始时波才还有些担心,而加强了防御。
    但几天的惨烈厮杀,已经让他将这件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朱骏的大军每人一捆干草,悄无声息的接近了波才的大营。
    干草迅速燃烧起来,湿草虽不容易引燃,但却出现了大量的烟雾。
    烟雾在微风的吹送下,弥漫了整个军营。
    黄巾军开始惊叫起来。
    而朱骏则趁着这个机会一路过关战将,直冲向波才的帅帐所在。
    波才刚刚醒来,惊魂未定,刚走出大帐想要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就见一支幽灵般的军队快速接近。
    当先一人正是朱骏。
    朱骏一眼就认出了波才,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他二话不说,长枪在连续刺死了波才两个侍卫后,直接被放弃。
    纵身跃起,身体还在空中,腰间的宝刀已经弹出,落在了他的手上,猛然下劈。
    可怜波才也算是一方人物,竟然就这样被朱骏一刀两端。
    波才一死,朱骏将其头颅割下,悬在腰侧,大吼一声。继续率大军在营中冲杀起来。
    因为没有援军,朱骏领兵冲杀了三个回合,便退出了战场,回到了长社城。
    朱骏退了,但波才也死了;将门嫡妻。
    黄巾军失去主帅,再也没心情打仗,几个将领一商议,只好暂时退军。
    皇甫嵩此时是有心无力,虽然也派出了一些部队追击,但这些人已经阻挡不了黄巾军的步伐。
    但黄巾军并不安全,正相反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曹操的5000大军早已经严阵以待。
    曹操一直派兵监视着长社城的动静,知道黄巾军撤退后,立刻拔营堵截。
    此时的黄巾军犹如惊弓之鸟,面对官军骑兵的强大冲击,各将领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最后不得不四散而逃。
    曹操看着士兵打扫战场,身旁戏志才颇有些不满的道:“没想到波才竟然被朱骏所杀,可惜了这首功。”
    曹操却很看的开,哈哈笑道:“能有如今战果,已经是邀天之幸,岂可复求?”却突然见远处的草丛很是怪异,不禁奇怪道:“那是什么?”
    戏志才眯眼看了一会儿,突然脸色大变,道:“是伏兵。快召集将士准备迎敌。”
    曹操一愣,道:“伏兵?这颍川还有谁的兵?”
    戏志才急道:“不管是谁的兵,看他们的样子明显不怀好意。”
    曹操也冷静下来,道:“快传令,所有人集合。”
    传令兵打马而出,嘶喊着要求所有将士集合。
    这时那些伏兵渐渐显露出来,竟然是一群身上绑满了草环的大汉。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个草人复活了一般,透着诡异。
    戏志才看了一眼越来越近的伏兵,又看了下拖拖拉拉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己方士兵。叹口气道:“大人,我们撤吧。”
    “什么。”曹操淡然的脸上显出一丝惊色,道:“仗还没打怎么能撤军?”
    戏志才道:“不能打啊。我军长途奔袭,又经过一场大战。敌人明显是有备而来,硬拼我军吃亏会很大。”
    “可是这么多的辎重怎么办?”曹操肉疼的道。
    “放弃。”戏志才已经回复了平静,道:“大人最大的资产乃是手中的这5000士兵,战争才刚刚开始,以后建功的机会还很多。可是若这些士兵有个闪失,那大人以后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立功了。”
    曹操终于闭上了眼睛,艰难的道:“撤退。”
    一场大胜,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曹操的大军如洪水般退却。
    许康惊讶的看着曹操的大军竟然望风而逃,略一思索,便大声道:“追击,一直给我追,有敢擅自停下捡拾物品者,杀。”
    于是许康的大军越过被扔的乱七八糟的辎重,继续向曹操的大军追去。
    骑在马上的曹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