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第434章信仰之谋(二)[2]

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目录
   道,修行和宗教分开,道门的道和教才能一齐长远昌盛。”
    “作为外门传教的道观,应该建于城镇之内,作为平日讲经布道之所,定期召集信徒,进行经会交流。”
    在这方面,基督教做得最好。其次,是伊斯兰教。
    她对陈如瑛举例道:“泰西有信耶稣为上帝的宗教名基督教,教堂都建在城内,交通方便,信教的教众会拉亲戚、朋友去听教堂听经班喝下午茶,在神圣的殿堂内听唱经,在茶会宽松的氛围内交流教义,长期处于那种氛围,不信教也信教了。
    “而佛教和道教都是出世的宗教,僧道要远离尘世修行,才能不染红尘世俗,所以寺庙和道观在城内的少,在山林的多,信众要参拜还得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更别提参加讲经的法会和道场,只有城内和近郊的寺观才方便,如何方便布道呢?即使举办法会、道场,聚集的百姓也太多,且场散则人散,经讲没有交流如何深入人心?”
    卫希颜认为,基督教成为世界最大的宗教不是偶然,这种拉人入教的方式就值得学习。
    “作为宗教信仰的存在,就不要谈出世。传教就是入世,入教不是渡人出家,而是教化人心,在世修行,行德积善,达到佛、道二教普度众生的目的。”道教的道义原本是修行自度,但作为宗教信仰要广传世间,必得度人而普度,才得赢得信众;重修之唯魔独尊。
    “道曰:度人者自度。外门弟子传经布道,度化世人,此即外门弟子修行的方式,以度人成就功德,肉身消亡入神道。这与内门弟子修肉身成圣,是走不同的道,但同样是求长生。此谓,道不同,而殊途同归。”卫希颜淡漠的唇边带着浅浅笑意。
    陈如瑛听明白了,即使道、教分离,也要给传教的外门一个光辉远大的“长生仙途”,否则,外门传教的信仰和信众的信仰都会减弱。至于传经度世人能不能积累功德,积累大功德后能不能入神道,这就跟修真道和武道一样,即使踏上了修行路,但最终能成就大宗师破碎虚空的又能有几人?——也许几百年、一千年才出一个。就如眼前的老师,也始终差了那么一步啊!而这一步,就是天堑!但对大道坚者,即使大道缥缈,也一路向前,百折无悔。
    这就是对道的执念,或者说,对道的信仰。
    无论是道还是宗教,人的执念就是信仰。
    大宋强国强军,华夏永为中国,这是陈如瑛的道。“道可以作为信仰,但不可以作为宗教存在。”她喃喃说出一句。
    “不错。”卫希颜很赞赏地看了她一眼。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在传统的黄老和道家的阴阳理论体系中,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交合产生万物。所以讲求阴阳平衡。人也是阴阳的产物,所以一般人死有两种去向变成阴的称为“鬼魂”,管理鬼魂的叫阴间或者幽冥界,属阴所以存在于地下。生前没有作恶的鬼魂可以投胎转世,生前作恶的鬼魂被打入牢狱,受到惩罚,所以也叫地狱。变成阳的称为神仙,神仙属于纯阳所以住在天上,所以叫神仙界也叫天界。所以道家把世界分为天 地人三界。
    三界又分五道。
    五道是道教本身轮回转世体系——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人名。(地狱道)
    道教六桥说:
    六桥指金桥, 银桥, 玉桥, 石桥, 木桥, 竹桥。
    第一道是金桥:给在世时修炼过仙法、道法、佛法,积有大量功德的人通过,以升仙或成道。
    第二道是银桥:给在世积聚功德、善果、造福社会的人通过,成为担任神职的地神,如土地等,得享人间香火。
    第三道是玉桥:给在世积聚了功德的人经过,转世为有权贵之人,享富贵荣华。
    第四道是石桥:给在世功过参半的人经过,投身平民百姓,享小康之福。
    第五道是木桥:给在世过多于功的人经过,投身贫穷、病苦、孤寡的下等人。
    第六道是竹桥:给伤天害理、恶贯满盈的人经过,分作四种形式投身:一为胎,如牛、狗、猪等;二为卵,如蛇、鸡等;三为虱,即鱼、蟹、虾等;四为化,如蚊、乌蝇、蚂蚁等。
    佛教六道轮回:一、天道,二,修罗道,三、人间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