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第431章文明之治三[2]

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目录
   六国为华夏王朝属地,历两汉、东吴、隋、唐,皆为归属,直至五代时期的南汉王朝,交趾兵变脱离中国,方有“大瞿越国”——从历史归源,交趾属于华夏。所以,越人不是亡国,而是回归。
    以史为教,可增强对华夏的归属感,大宋宰执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读史不仅是鉴为政得失,还可教化归心为用;墨绿青城之山河恋。
    安南的官学教育在一开始就打破了对平民的藩篱,上官学不再是贵族子弟的权利,招收平民的名额大幅提高,与贵族子弟的名额同等。学杂费则大幅降低,而贵族学子的花费则体现在更好的食宿条件上。同时提供勤工俭学及助学贷款,扶助家境贫困的学子。
    因安南路头三年赋税朝廷不取,经略司有足够的钱财花费在教育上。三年之后,安南路的情况已有了良好的势头,大片的荒野重新变成有产出的耕地。广西、广东沿海的诸多疍民,在当地官府和安南经略司的引导下,迁到了安南路沿海的地带,拥有安南官府给予的荒地,并贷给农具、耕牛和种子,开始了陆上的耕作生活。安南的溪峒羁縻州也驱赶着交趾奴隶,开垦、种植。由于官府大力推广新式农具,并推广中原的耕作法,粮食产出比越国时要高出好几倍。除了粮食外,还种植甘蔗、棉花,收获后进入炼糖、酿酒和棉纺作坊,分销安南本地和南掌、占婆、真腊等国,商贸已呈现繁荣景象。这些都为安南路带来越来越高的农赋和商税收入,足以支撑安南路在文教上的持续投入,并且有能力在官学中实施朝廷在诸路选择性推行的《大宋国民义务教育律》。[机甲]在未来苏醒
    按照《义务教育律》的规定,帝国内所有国民,不分民族,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诸户年满五周岁的男童必须送入蒙学,家中只有女童没有男童的,必须至少送一位女童入蒙学,接受三年蒙学教育,学杂费皆免。又规定,有条件的州县可以在三年蒙学义务教育之上,再增加八岁至十二岁的四年小学义务教育。
    以安南路的财力,完全有能力推行蒙学到小学的义务教育,包括溪峒的子弟。但溪峒的奴隶却是享受不到的,当然这不是官府的规定。作为溪峒的附属财产,奴隶们可以信佛教或道教,但不允许读书识字。
    朝廷在普查诸路的识字率时,安南路的溪峒羁縻州是不计入人口基数的,而在州县官学上学的溪峒子弟却计入识字人口中,便等于分母减小,而分子增大,计算出来的识字率自然就比较高了。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安南路的文教普及。
    而在陈如瑛因公职调离安南路的第十个年头,也即大宪二十年,溪峒的奴隶矛盾终于尖锐爆发,从一个溪峒的奴隶暴.动迅速蔓延到所有羁縻州动乱,除了有远见、提早释奴的那两个溪峒外,所有溪峒都在短短一月陷入了内乱中,上万峒人被杀死,甚至死了几个溪峒主,奴隶们也死伤数万。
    安南经略司以不干涉羁縻州自治为由,驻地的国防军和武安军只是聚结警戒,而没有出兵,只派出人员到溪峒,建议双方首领坐下来协商解决。但杀红了眼的峒人不肯甘休,而越族奴隶们没得到自由也不肯罢手,官府则持着不好插手的态度,于是动乱持续。打打杀杀了一年,一些羁縻州的j□j被镇压下去了,但溪峒也元气大伤;也有几个羁縻州被奴隶占据,溪峒主率领部属逃了出来,请求经略司出兵平叛。
    早有准备的安南经略司趁此出兵,全面收回羁縻州,废除自治,推行释奴令,给予奴隶土地,得到了奴隶们的拥护。虽然溪峒不甘心,但在元气大伤下,已经无力反抗经略司,只能妥协。各峒的峒首们都被封了一个司马的官衔,原是唐朝时一州刺史的佐官,实际无职掌,如今被朝廷拿来授予峒首,其实就是一个拿俸禄的闲职,给予仅次于一州长官的高级别,但不管事——识趣的就干拿着俸禄享福吧。
    朝廷在安南布谋二十年,终于收回所有羁縻州,实现了整个路境的直接辖治,文教律治必将随之推行整个安南,实现完全的文治。
    这是安南的兴盛。
    对于欣欣向荣的大宋帝国而言,安南只是盛世的一景。
    作者有话要说:想起韩国人的诸般申遗行为,譬如中医改成韩医,泡菜成了韩国泡菜,端午节成韩国的了,易经八卦也成韩国的了……咳,人将汉城、汉江的名改了咱理解,这些硬贴标签的行为,只能说“拿来主义”奉行得扯掉面皮了,直接将自己定义为祖宗了,强大的逻辑,佩服佩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