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328新的学派[3]

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目录
   之辞,人辩不能及,被贯之为“诡辩”——而今的讼师便是奉名家鼻祖邓析为祖师,当知名家辞辩之强,别家不及。
    在名可秀看来,墨家和名家思辩方式对“理学”这个新学派很有用处。
    学派之间的斗争,免不了辩议,包括文辩和舌辩,而引鉴墨辩和名辩之法则可令论说更为严密。
    对于格物之学而言,其逻辑法更是大有妙处。即使格物学科的夫子和学子们还没有意识到逻辑学的重要性,但在平时的思考、写文、说话论辩过程中,他们将会有意识地使用概念、作出判断陈述、进行推理论证——这就是逻辑学。
    如此,“理学”的“三理”便囊括全了。
    上理为哲学,中理为道德,下理为科学;安乐王的宠妃绝世。卫希颜心想,这种定义更全面,也更适合大宋这个时代,这里的学术土壤是以道德为核心,不谈道德便不足以立学。若“理学”单指科学,则失去了华夏思想最精粹的部分,更无法与其他学派抗衡。须知,早前格物学科的建立还是依托在“格物致知”的名头上,而这个“知”不是指知识,是指道德、天理。
    卫希颜想着便不由笑出来,说她这只懂一招半式的野路子果然不如正统出身的。
    名可秀扑哧一笑,说:“你经学只通一招半式,格物学还是有两招的,若将火炮学拿出来,勉勉强强也算半个理学家了。”
    卫希颜哈哈大笑,“这理学家的帽子太重,我可戴不起。你是理学大宗,我给提扫帚就是了。”
    名可秀奇道:“我要你提扫帚做甚?”
    卫希颜脸一板,做出副杀气腾腾之态,“将反对你的统统扫走。”
    名可秀咯咯直笑,然后说:“扫帚莫若春泥,化作春泥更护花。”
    “得,我成泥巴了。”卫希颜唉声道,“比扫帚更不如了。”
    两人脉脉相视片刻,均扑声笑出。
    名可秀那句一语双关的戏谑卫希颜懂,理学才刚刚萌生,恰如幼嫩的花骨朵,还无法与王学、程学相抗衡,需要成长的时间。
    不提二人之间的笑谑,自“理学”正式定名后,便引起了大宋儒林的注目。
    但正如名可秀所言,理学目前还没有出现能与王安石、二程、张载、司马光这些宗师级大儒并肩的人物,若易学大宗师邵雍健在自是另一番天地,而邵伯温虽然是当世大儒,但比起其父邵雍还是差了一截,尚不足为其他学派正视。
    是以理学虽有了些名头,但在四大学派——王学、程学、温学、关学——的眼中,属于“名大于实”,不足以引起论战。而理学派的夫子们也颇谨慎,主要论述集中在凤凰书院划分的“格物学科”内,而经义则属于“文史科”,暂时还没有踩到其他学派争辩的学说上。
    直到理学成立两年后,才有格物科的学子在思辩堂提出“行在知先”的知行论。
    事实上,这个知行论早在格物学科的实践中已经产生,但因涉及其他学派的知行论争议,理学派的夫子们并未在公开场合谈及。然而学子们却没这许多顾忌,便有工械科和地理科的学子在思辩堂抛出“行在知先”论,受到文史科的学子犀利辩诘,因这个新知行论的理论根基尚不深,格物科学子败退。而即使在格物学科内,也并不是人人认同这种知行论。
    也因如此,这种新知行论虽然公开提出来了,也未引起大范围关注。
    像朱震、许景衡、何涣等人,便未听闻过。
    叶梦得隐隐有些印象,他忖眉暗思,这“行在知先”似乎在哪听过,然后便想起正是就读凤凰书院地理科的次子叶桯提起过。
    他目光沉了沉,看向章舜举,“这似乎是……理学的说法?”
    章舜举拱手道:“叶参政博闻,这正是理学的知行论。——理学有很多论述对敝学堂的教学颇有益处。”
    朱震等人皆愕然,怎么突然冒出理学来了?理学何时出了个知行论?
    作者有话要说:嘿嘿,要造一个不一样的理学~~
    这一章是关于学术、学派、思想之论,内容比较多,原想分成两章,又担心打破统一,索性便放在一起发了。分量比较足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