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第二百三十四章成就[2]

北宋仕途最新章节目录
   利,已经有一半的路程铺完了水泥;最后就有一小部分是新道,多山路,要推平就费点时间,总体来说,在年前就可以让两地通车!
    若是建成,届时大大缩短了海州到扬州的路程,方便两地之人的来往。以海州现在修建的海港。届时此路一通,扬州的商贾,肯定会从此运物到海州出海。或者连江宁等地也会选择此路通达。已经可以想象海州往后货通南北与货运海外地盛况了,也许。等它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凭其地利就是超过扬州成为当世大州大城也有可能!
    治民生。利经济,两者并行。而且都大有利处。若是一人只得一种,都足以向外炫耀了,现在沈欢在一年里不动声色就发展得有模有样了。不得不说,穿越就是金当然,若仅是这些手段,对于沈欢来说,也没有可夸耀之处了。除此之外,他还鼓捣出一个海军计划,为此偷天地画了一副环球地图——除了周季这个大胖子有幸一观外,就连皇帝也只是看了一半而已
    全图的功用从周季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了,沈欢的大饼画得周季连半夜做梦都要流口水!为此不惜到出奔波都要拉起他的大海船队,他立志要让自己的船到达海上的每个地区,做海上的“王”!现在沈欢也得到消息了,周季这家伙在京城过完中秋,就会举家搬到海州来,想必此时已经在来的路上。
    他们地大计划也即将展开:去往高丽与辽国的海船,算算日子,估计会在九月初回到海州。届时,稍作整顿,就会与已经在海州待命的二十艘海船一道开往南洋!百万贯成本的计划就要实施,没有周季回来坐镇指挥还真难以成事。
    周胖子,又要辛苦你了!沈欢不无消遣之意地想着。
    海上另一计划当然是海军的建立。对于沈欢这个后来人来说,这才是重中之重。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有了霸权!拘囿于与辽国西夏这一亩三分地,与之纷争不止,耗尽了民力与财力,也太过悲哀了!还不如先建起海上霸权,以海贸之利反攻两个路地,那五十万贯已经在郭逵手上,再过些日子,算上之前的水军海船,也许能达到五十艘的规模,足以装载一万多的兵力——当然,前提是要熟悉水性与海上作战的规律,还要确保海船地安全,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为了锻炼海军,早些日子郭逵又商定了下半年出南洋的计划。
    跟着周季的海船一起到南洋,这是郭逵为了让海军尽早熟悉海上规律地一大计划。为此他忍痛拨出十艘海船,一千多的兵员,尾随商业海船一起出海。说实在地,他是存了占便宜的心思,他地海军在海上的操作能力,比那些多年在海上讨生活地水手来说要差了许多;跟着出去,不无让人家照看地意思,随着去学习。来回一趟比在海湾练上一年还要有利吧。接着下一次又是另一批跟着出去,几个来回,也许三五年的时间就能产生大规模作战的能力了!
    当然,军人是军人,不能做商贾之事。为了保证商船的利益,沈欢明着告诉郭逵,海军跟着出海可以,但是不能随船携带自身的货物到南洋贩卖,否则会损了海商的利益。他日会两败俱伤。军人的职责是保护本国百姓,他日海军有战斗能力了,可以自力更生,那就是由商人出钱雇佣一同出海保护商船。
    一得安全,一得利,都有发展。互惠互利,这才是沈欢给他们制定的终极目标!不过若说海军计划让沈欢颇是自得地话,那么报纸与大学就能让他洋洋得意了。
    欧阳发这个年轻的才子,很不幸上了沈欢的贼船。走在了一条很有前途的道路之上——办报纸!
    《海州日报》的刊行,让天下不少人都知道了海州这个地方,也知道了沈欢与欧阳发的大名。可以说,沈欢在海州的作为,大多是通过这个日报让天下之人了解的。而沈欢也有意让《海州日报》发一些他需要向世人宣布的消息。
    随着日报规模地扩大,海州模式已经在不少州县有了影响力。像从海州出去的扬州知州姜谦,就照办了海州的发展模式,这个海州与扬州的水泥大道,就有他在其中推力的结果!报上刊登的沈欢的言行。也影响了少人的思想,特别是矛盾与唯物两论的发表与讨论,让不少人见识到了无神地作用,一些人已经开始去实践了。
    这些都可以看出报纸的舆论作用!报纸是舆论,是咽喉,也是民声。沈欢需要报纸来做一些功效。最处的打算当然是以此来限制王安石变法举措在地方的影响——确切地说是为了防止王安石变法条令对地方的坏的影响。你要变法,行,那我就报道,如实什么议论。只看事实,有利就继续,害处你总不能遮掩了
    朝廷有御史。可是按照历史那样的话,大多正直的御史都会让王安石下边之人排挤出朝。换上来一帮小人,这样会让朝廷成为一言堂。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了。一言堂的政治对于民生最后都不会有好处,就算那个发言之人再贤明也是这样!
    为了防止历史重演。沈欢需要一种东西来限制这种情况往坏地方向发展,于是报纸应运而生了。报纸就是民间的御史,朝廷不许说,报纸可以如实刊登,只要上面人看了,就会注意,就会讨论。这样的话沈欢也就满意了,为了给大家办报纸一个正当地理由,他还经过几年的精心策划,从杂志开始,就打下了让官家同意出版条例地发行。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说了会如何,这里都有规定。强如王安石都难以制止,就是官家发怒,也要考虑这律令是他说出的结果。
    等官家百年之后,他成为先帝,或者几代先帝,后面地皇帝更没有反对的胆量了。而沈欢也深信,通过众多报纸地监督,朝政或者天下一定会朝着某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会再重演后世的历史了。为此他甘愿放弃对印刷机器的垄断,公布天下,让更多的人加取得了印刷利器的人,回到各路各州,除了印刷书籍外,不少人也搞起了杂志与报纸来。虽然还很幼稚,规模也小,不过沈欢的桌面上也摆着越来越多各种形式的报纸了。
    这是可喜之事!在沈欢看来,这是他对这个时代的隐性投资,成功也许在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与报纸一样的投资就是在建的大学了,据说第一期的建筑基本上完工,可以允许上千的学生入住与学习了。
    欧阳发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了大学招生的广告,在《海州日报》一连半个月的宣传轰炸,每期都要介绍这个大学的宗旨,还有招生简章。随着时间的延续,估计远在岭南之地的有心人都能知道这一消息了——如果报纸能到达那里和他们有人也看报纸的话。
    欧阳修是校长!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欧阳修地名头在这个时代的文坛,无人可及!他的号召力非同一般,据说报纸消息没传出去几天,就近的各种学子就涌到了海州来做打听。询问这个大学的各种消息。
    欧阳父子已经做好打算,大学就选在九月十五这一天开学!欧阳修请的一些学者已经有不少在海州住了下来,只等开学了。另外那些新式的科目,欧阳发经过沈欢的教育,周季则可教些数学。当然,如果只有他们两个人,就算加上沈欢,也玩不转这偌大一个大学!
    这些日子,沈欢招来一些识字地工匠。教他们各种新式的科目知识,让他们学会,再去传授。比如那个生物化学,沈欢还高价请来名医,与之一道钻研,打算在大学开一个新式的医学。这门医学,以血液循环为基础,以实验为手段,进行钻研。
    总之。这一切都代表了沈欢的期望,是他思想的精髓!如果一直办下去,他深信从其中出来的人才,将会不同于这个时代!这一点不同,就是他的希望所在了,现在一点不同,接着再一点不同,后来又一点不同,点点相加。就是大大的不同!
    这个不同,也许甚至能改变一个时代一段历史!
    这算是沈欢最大的野心了他一辈子都看不到这种情况。可是,等他死后,这一切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像这个报纸,会不会给封掉,或者会不会在上面出现资产阶级地自由宣言,他都不能肯定,也不会知道了吧。
    他也不会管这些是对是对,历史自有他的选择。像那个牛逼的法国国王说的“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一样,一切都与之无关了!地为这一切做一些准备罢了。
    时间一步步走了下去,日子紧跟着脚步移到了九月。虽靠着海。深秋已临,海风渐渐歇了。从西北刮来的凉风,逼近了脚步。把温煦的海风败退到远处。
    天凉了,海州的民众只是多加了件衣服。不过冷却的天气却不能制止海州的热闹。这一个月来。海州开客栈与饭馆地商人会发现,客人多了,收入也多了。而且他们还会发现,这些客人,操着各地的口音,与海州不同,而还有很多种,不是一个地方来的。当然,作为商人,来者是客,只要有钱,管你是什么地方来的!待他们听多了,就会总听到“大学”的词汇,再一打听,好了,明白了,原来都是奔这个要开学的大学来的!
    海州大学——这是欧阳修取的名字,连碑文牌匾都是他题的字;本来沈欢是打算套个什么“大宋皇家大学”的名头,可欧阳修说这样容易犯忌,没有圣旨在手;就算真有圣旨了,又容易办成官府地书院,学的都是经文,那样就失去了办此大学的初衷了。
    沈欢一想也是,只好同意改名。当然不敢套他地名字,而欧阳修也不会做这种事。思来想去,惟有借这个地名了。海州大学,也是个不错的名字,而且点明是海绩,也算是沈欢地功劳嘛!
    取了名字,做好牌匾,用红布蒙好,只待开学之日揭幕开学了!原定是九月十五开学,不过九月开始,就允许有志入学的学子报名了,过了重阳,还会用三天地时间来做一些考核,通过了就算是此大学的学生了!
    海州城里一下子多了很多年轻人,都是奔这个大学来地。除了海州本地之人外,差不多有一半是外地学子。当然,基本上都是从《海州日报》得到消息。一个多月的轰炸,总算见效。他们都有着饱满的热情,也有担忧不能过关的忧虑,不管熟与不熟,聚在一起都是讨论这个。
    在这众多热情的学子之中,武华就是其中一个,而且他有着比众人还有热烈的感情!因为他今年只有十二岁,按大学规定收的学生一般都是十五岁以上,也就是说,他要入学,不够一般的规定。不过大学又有另外的规定。说不满十五岁者,特别天才可以特别考虑。只是要经过层层选拔,要大学里大多老师点头同意方可。
    十二岁的武华还很稚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