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1892》第218章对沙俄作战准备(一)[2]

华人1892最新章节目录
   fu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把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间约4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领土割给俄国。1886年10月清政fu与沙俄签订《珲春东界约》,就曾肯定中国从图们江口出海的权利。
    这一条也让新中国海军,对海参崴沙俄舰队和军队,拥有相应的威慑力,中国海军在远东地区的实力,已不是沙皇布置在远东的太平洋舰队可以比拟得了的,国防军在防备着沙俄军队。沙皇此时何尝不是在劳心费力的防御国防军的军事压力呢?
    中**事力量一旦强盛起来,沙皇在东方的防御压力,一点都不比在西方欧洲的西线,与奥匈帝国边境线上弱上半分。在广阔的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新疆地区,中亚地区,远东地区,不驻扎300万军队,就别想和新中国国防军近千万军人对抗,如果在算上中国南方联合军政fu的军队的话,那就更恐怖了,尼古拉二世现在同样是一个头两个大,近万公里的西伯利亚防线,怎么防御和进攻,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事情。
    金雨在拖延时间,建设自己的大西北和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系统,沙皇尼古拉二世,何尝不是在派遣军队和农奴,加紧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呢?他企图通过铁路加强对中国东北远东地区的控制,和新中国在远东地区争夺霸权和保住沙俄在远东出海口的迫切心情,任谁都看得出来。
    这又在其通过扶持满清流亡政fu,在法理和道义上占据大名义,以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可事实上,面对新中国庞大的军事压力,沙皇尼古拉二世,一直在辅助着沙皇的老师,东正教事务总管理局局长颇别多诺斯柴夫,现在都已经骑虎难下了。沙俄是个人口大国和领土大国,可是中国是一个比沙俄还要大得多的人口大国,现在由不得沙皇不向西伯利亚和远东,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财力,不然的话,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地方,在未知的时间里,会脱离沙俄的掌控,这些地方历任沙皇在这些地方投入的时间,人力财力,千百年来,实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让我们看看沙皇在19世纪末期,俄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发展国内经济,沙皇开始关注起西伯利亚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也为了实施沙俄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其实早在19世纪中期,有关部门就已为修建铁路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决定首先从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1892年7月,铁路工程又从车里雅宾斯克往东修建。由于事关重大,俄国最高当局自始至终对该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于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特别管理委员会”,皇储尼古拉亲自出任主席。
    然而铁路的修建却是异常的艰难,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与山脉、面积辽阔的永久冻土层外,恶劣的气候成了最大的考验。在西伯利亚,冬季的温度能达到惊人的零下50c,而在盛夏又经常出现近零上40c的高温。巨大的温差经常造成钢铁脆裂、设备损坏。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俄国贫苦农奴以及服苦役者参与了施工,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开山搭桥,铺设枕木,很多人因劳累致死。另外,俄国还必须为铁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代价,作为欧洲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沙俄几乎要倾尽国力才能承担起惊人的费用。仅在1891年—1901年间,俄国就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花费了14.6亿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军费开支。经过13年的艰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干线才开始通车,而收尾工程则延续到了1916年。
    这些都是沙皇俄国政fu,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远东计划’,人力财力的消耗之大,人人都可以想象得到的。在二十世纪之初,你能想象自己刚刚耗资15亿卢布,死伤无数国民,堪堪就要修通通车之时,却又随时都会因为战争关系,让这些投入打水漂嘛?
    金雨完全相信沙皇尼古拉二世,会和自己赤膊上阵厮杀开来的愤怒表情,会多么的生动怕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