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古文课程[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及目的都不一样。许多人甚至花费四年的大学时间都未必能够完成其中的思路转变,最终碌碌无为、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不惜杜撰在古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还不顾古汉语中词语搭配的通例和语法规律,对文句作穿凿附会的解释,使得用古文字记录的古汉语变成了一种跟古书上的古汉语很不相同的特殊语言。
    我们如果熟悉了古汉语,就不至于上这类错误说法的当了。
    以后自己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的错误,除非是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明知故犯。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的人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就是说考究古代汉语的发音,那可绝对不是什么劳什子的普通话。
    普通话其实和古代汉语发音差别很大,完全是“胡语”的发音模式,这也是所谓的“京音”。建奴在北京数百年的强权统治,连语言都在当地成了一种习惯。
    华夏联邦建国之后,就舍弃了这种所谓的“国语”,而以华夏联邦最初的起家之地“广州”为新“国语”的标准。
    作为古汉语的一支,“粤语”确实留着许多古代汉语的发音和排列方式,这也符合一贯的政治惯例——皇帝是哪个地方出来的。那么“官话”就是采用哪个地方的方言。
    从秦始皇开始,这个就成了惯例,汉代以后,历代都是如此行事。
    生活在大连的连飞逸,对此就非常清楚。因为大连的“官话”也不是所谓的“普通话”。
    这里多说胶辽官话,又被俗称为胶东话和辽东话。
    各地有各自的叫法。如大连话、烟台话、青岛话、威海话等等,各地有着细微的差别,但大多都是是属汉族语的一种声调语言,是胶东地区和辽东地区的当地语。
    胶东地区在商朝时期是莱国的所在地,因此胶辽官话也被称为“莱语”。
    莱国在齐国以东,而当时莱国又被商朝称为“莱夷”,所以成语“齐东野语”正是指莱语——胶辽官话。
    在古代文字上,连飞逸花了很多功夫,毕竟他以后打算精修这一门课程。
    整个下午,连飞逸就和赵慧欣默默的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相互间靠得很近,倒是有点像《同桌的你》那种两小无猜的味道。
    偶尔间,两人默契的相视一笑,不用说太多话,就能感知到彼此的心意。
    两人不过才14岁,说是爱情,还早了些。
    不过这种年纪,已经算是情窦初开,对于异性,开始有着本能的倾慕和吸引。
    当然,华夏联邦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是很适宜的,看似宽松,其实严谨。
    不禁止男女之间的亲密交流,但不允许突破底线,也就是说不能有伤风化。
    比起某个时空里,看似严防死守,其实情况早已普遍糜烂完全相反。
    不过下午的快乐时光很快就结束了,虽然依依不舍,但连飞逸还是得回到公寓楼。今日晚饭,他又得一个人解决了,因为赵慧欣又和她的姐妹们约好了。
    回到房间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
    自从得到了这台笔记本电脑之后,连飞逸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他记得,当时黄光鸿说过的话,“哈哈,你以后啊,可就再也离不开这玩意儿啦。”
    连飞逸当时还刚刚接触,不太相信自己会沉迷其中,可谁曾想到,这扁扁平平的一部机器,居然会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如此核心的地位。
    现在小日子是一天天的走过,连飞逸惊讶的发现,他如今已经逐渐习惯了打开电脑上网娱乐或者学习。
    有些无奈,又有些怜爱,连飞逸用手指轻轻的敲击在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上,听着它发出咄咄的声音。
    他现在,总算是深刻理解了黄光鸿当初所说过的话,也很理解其中的原因。
    人类对于与其他智慧生命的交流和对话,有着天然的需求,这是潜藏在本性之中的意识。而电脑和网络的出现,则使得这种交流得以频繁的进行。
    资讯交流的大爆炸时代,才是让如此多人疯狂着迷的原因所在吧,连飞逸如此默默的想着。
    一时间,夕阳坠沉,天边浮起一丝赤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