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九百九十八章产业迁移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
    ( 请牢记 ( 请牢记 “哈哈,当初他们把地卖给我父亲的时候,可是把我当成傻瓜的哦。”刘永灼得意地笑了起来,他对于自己的父亲,也是十分敬爱和佩服的。
    当年,刘浩然建议当时的武汉市长在市郊的长江岸边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还是战争时期,武汉市的官员对于开发区的前景并不看好
    刘浩然提出要圈一万亩地时,武汉市政府的官员们都有一种甩包袱的感觉,几乎是以卖白菜的价格,把这些地给了兴华社。
    十几年过去,如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范围比过去扩大了好几倍,地价则从原来的几千块钱一亩,猛增到了几十万一亩。
    当年刘浩然拿下这一万亩地,才花了区区几百万,如果现在要拿这些地的话,就得到好几个亿了,你说武汉市政府的官员们能不把肠子都悔青吗?
    当然啦,这种投资也不是谁都能等得起的,刘浩然有雄厚的资本,才敢花几百万去等十年。小本生意人却没有这样的气魄,说到底,未必是眼光不够,实力使然。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年没有兴华社在这里投资建厂,那么寸土寸金的长江工业带也不可能这么早形成,武汉市政府用廉价的土地把刘浩然这个大户留下来,其实也不能算是赔本的事情。
    为了更好的窥见长江沿岸工业区的全貌,刘永灼和副手安浩宇乘坐的是江轮,长江不是小小的柳江可比,无论是长度宽度还是水流。
    江轮顺江而下,第二天到达了武汉。刘永灼刚下船,就接到集团办公室给他来的电话,让他赶到市政府去,省长正在那等着他呢。
    现任鄂省省长的,正是当年的武汉市市长邓汉生,他能够得到全省选民的支持,从众多竞选议员中脱颖而出。与武汉的经济成就不无关系。
    换而言之,也是与兴华社的发展不无关系的。
    邓汉生对此心知肚明,知道刘家父子都是他仕途中的贵人。所以,无论在他任武汉担任市长期间,还是已经当上省长之后,对兴华社一直都照顾有加。
    在刘浩然开始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之后。邓汉生也很是配合,时不时会请刘永灼到他那里去坐一坐、聊一聊,与这位太子爷交流感情。
    这一次,邓汉生是专程来武汉视察开发区建设工作的,与以往一样。一到武汉,他就让秘联系兴华社以及华扬重工,请刘永灼去市政府面谈。
    “刘总,你可真是贵人难请。前天我就让秘和你们集团办公室联系了,你们办公室说你昨天就能够回来。结果,到昨天又临时通知我,说你今天才能回来。我可是专门在武汉多呆了一天,等着你的哦。”
    刘永灼来到市政府小会议室的时候。邓汉生用夸张的口吻对他说道。
    在一旁作陪的武汉官员们投向刘永灼的眼神里充满了各种羡慕和嫉妒。要知道,省长对他们说话的时候,可从来也没有这样亲近的态度哦。
    “抱歉抱歉,让邓省长久等了。”刘永灼连连向邓汉生行礼作揖,“我原本是说昨天回来的,结果百色那边有一点小事需要收尾。就耽搁了一天。我们办公室也真是的,省长召见我这样大的事情。他们居然也不通知我,我回去就把办公室主任撤了。”
    “拉倒。我听说你们办公室主是跟你一起上过高中的老同学了,你对她比对你夫人还信任,你还舍得撤她?”邓汉生揭发着。
    堂堂省长,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和刘永灼开这种带点暧昧色彩的玩笑,这可真够让人吃惊的。
    众人一愕之下,便一起哈哈大笑起来,给省长凑趣,虽然这事其实并没什么特别可笑之处。
    刘永灼一边笑着一边告饶:“邓省长,我知道我错了,你就原谅我。这话要是让我家的那位听见了,我回去可就得跪搓衣板了。”
    嘻嘻哈哈的玩笑开过,众人各自落座,刘永灼问起正事:“邓省长,这次你把我召来,有什么具体的指示吗?”
    邓汉生笑容和煦:“指示可不敢有,我只是听说你最近几个月一直都在鄂省,怎么,集团在那边有项目吗?”
    “这个嘛……”刘永灼窘了,打死他也不会相信,邓汉生会不知道他去百色的事情。
    邓汉生如此明知故问,显然是对他去百色扶贫一事有些看法了,只是不便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邓省长,是这样的,桂省百色市的市长找到我……”刘永灼简单地把在东莞遇到岳环山的事情向邓汉生说了一遍,最后更是一直强调自己受到的道德舆论压力。
    “我们集团一贯重视承担社会义务,我们集团管理层在了解到百色地区的贫困状况之后,都非常同情,认为我们集团应当为百色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就过去了。”
    “对了,邓省长,你是没到荆西去看,那里实在是太贫困了,和山外相比,简直差了一个世纪。”
    邓汉生也点点头:“承担社会义务是企业应当做的,在这一点上,你们集团堪称咱们全省企业的楷模。不过,你说百色贫困,咱们鄂省也有贫困县,你们是不是也应当关注一下家门口的扶贫工作呢?”
    刘永灼尴尬地笑道:“邓省长,我们集团每年都会对省里的贫困县市给予帮助的,光是给贫困县市留出来的招工名额,一年就有几千个。另外,咱们鄂省在邓省长的英明领导下,经济欣欣向荣,像百色那样贫困的地区,已经完全消灭了,我们想去扶贫都找不到对象。”
    刘永灼后面的这句话,可就是彻头彻尾的马屁了。
    鄂省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错,即使是贫困县市,也仅仅是挂一个贫困的帽子而已,实际上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低,比百色地区要强出不少,这是事实。
    但鄂省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由于鄂省地处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可以受到两个三角洲地带经济发展的辐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江工业带的形成,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如果要论贡献的话,兴华社和刘家所做出的贡献。没准比邓汉生更多呢。
    不过,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听到刘永灼这句话,邓汉生也忍不住笑起来了。自然不好再去追究刘永灼到桂省去扶贫的责任。
    事实上,他事先已经让人了解过了,知道兴华社在百色只建了几个小厂子,投资不算太多,这些钱邓汉生也没看在眼里。
    此次他敲打刘永灼。只是提醒他不要把肥水引到外人田里去而已,这就是所谓的为官之道了,什么都是要讲利益的。
    “小刘,我这趟到武汉来,可是专程来找你这位大人物出主意的。你支持兄弟省市的扶贫工作,这是应该的。不过,是不是也应当拿出一部分精力,关心一下咱们鄂省自己的发展呢?”
    “目牵长江中游各省都在大力地搞招商引资。咱们鄂省在这方面,有些落后了。我这个当省长的,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邓汉生这回也换上了一副焦急紧迫的神情,这种为国为民的形象,可不是随便可以练就出来的。
    刘永灼呵呵一笑:“邓省长。咱们鄂省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向是长江中游各省做得最好的。怎么在你眼里,反而是落后了呢?你这不会是爱之深、痛之切?”
    “小刘。你这段时间可能一直在百色考察,没有关注外面的事情。自从联邦政府对长江进行疏通以来,沿长江一线的开发可是如火如荼。咱们过去的确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这两三个月以来,咱们的招商成绩反而不如兄弟省份了,这事可不能掉以轻心。”
    “有这样的事情?”刘永灼顿时诧异着惊呼道,“邓省长,我离开百色之后,是特意坐船沿长江赶来武汉的。一路上,我倒的确看到兄弟省份在大力建设开发区,并且成效显著。”
    “不过,咱们武汉的区位条件也不差,而且发展得更早,基础比兄弟省份那些新建的开发区要好得多,为什么反而在招商上缺乏竞争力呢?”
    “刘总,你有所不知。”现任的武汉市长胡致访插话道,“咱们整个武汉工业带的硬件条件,在长江中游各省建立的开发区中间,是首屈一指的。咱们武汉港有四个集装箱码头,四个散货码头,武汉机场的规模在全国来评,也就仅次于广州、上海和南京这些大城市。”
    “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了。因为咱们这里开发得早,地价、劳动力价格等等各方面的价格都比那些新建的开发区要高得多,这样一来,可就是把那些投资者给吓跑了。”
    “原来如此。”刘永灼恍然大悟,其实,这一点是他早就应当想到的。
    由于古文会的崛起,中国工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如今位居长江中游的武汉俨然已经成为整个南国的一颗明珠。仅武汉一地,年产值在一亿以上的大企业就有十三家。
    其中还包括华扬重工这样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巨无霸,至于中小型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整个武汉江港一年的货物吞吐量高达一千七百多万吨,集装箱十二余万标箱,这还是在长江运力受限的情况下所达到的。如今长江航道已经疏通,未来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土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兴华社的人力资源部曾经做过调查,发现武汉的劳动力价格,几乎与几个沿海开放城市差不多。
    以往,为了降低劳动力价格,集团经常到鄂省南部的一些山区市县去招收工人,但如今,连从山区来的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已经无法再降低了,这就是进入了所谓发展的瓶颈期。
    “地价高,劳动力成本高,这都是好事,说明咱们已经是发达省份了。”刘永灼笑着对邓汉生劝着。
    邓汉生大摇其头:“小刘,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国家评价各省工作的好坏,不光要看你的绝对水平,还要看你的相对水平。的确,江南省的人均收入目前已经排在全国的前五名了。但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快要垫底了。”
    “大家都说江南省是发达省份,可是你一年才增长5%,人家增长20%。你让我这个省长的脸往哪放?”
    “呃……”刘永灼真心被邓汉生给噎着了。
    这一刻,他开始怀念赵彩珍,真该把这个小妮子找来,给邓汉生讲一课如何拒绝生产总值崇拜的课。
    在百色这样经济落后的地方。谈什么破除生产总值崇拜,完全是痴人说梦。但对于鄂省这种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省份,其实真的没必要再去追求更高的速度了。
    不过,刘永灼也只是在脑子里这样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